人物 | 她投身公益13年,给14万困境女童,最温柔的呵护,最坚强的铠甲
来源:小D 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
作者:小D 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
2022-04-01
245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中国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其中2800万左右的留守女童,她们被称为“留守的花蕾”.


除了在那些极端的恶性事件中,我们很少能听到她们的声音,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女孩,都在默默成长。


她们,常年只有爷爷奶奶陪伴,有的辍学在家,早早扛起生活的重担;有的遇见生理问题不知道求助谁;有的早早嫁人生子,没有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她们其实也有梦想,对未来有所期待,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和支持。


但有这样一支力量,8年时间,他们跋涉5万多公里,足迹覆盖云南、宁夏、四川、重庆、甘肃等地,为偏远地区的女童发放小丫包10万余份,1对1资助女生9000余人,受到帮助的女童累计超过14万人


这支力量的名字是: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以关爱、帮扶欠发达地区女生为宗旨,致力于探索出一条有效关注女生健康、保护、教育和发展的公益道路。

爱小丫基金的秘书长张茹玮女士说,“关心、培养好一个女孩,对于整个家庭,甚至一家三代人,都将产生长远的深刻影响”。



误打误撞,进入公益行业



茹玮,山东姑娘,在采访之前,她提供了很多爱小丫基金相关的资料给我们,能感受到她对这次采访的重视,以及对自己事业的热爱。

看过一些茹玮的采访,白色短袖,灰色西装外套,马尾辫,戴着眼镜,说话温和,整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温和又优雅的气质。

2008年,茹玮从中央民族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央企地产公司工作。看见周围的同事都在匆匆忙忙地赚钱买车买房,这样的环境让她觉得有点压抑。

碰巧有一天,同年级在基金会工作的朋友想请她帮忙做一张招聘海报,是一则四川青年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她突然产生了逃离北京,去藏区做公益的想法。


于是一张从北京到成都的机票,开启了她的公益之路。

从北京去到一个完全没有朋友的城市,茹玮内心本来是有一些忐忑的,但当飞机落地的时候,她感觉自己被释放了,藏区清新的空气,人们脸上淳朴的笑容都让她顿感轻松。

茹玮被分配到一家藏区的机构,公益服务期间,负责藏区的整个公益类的服务,包括藏族文化的保护,了解藏民的生活情况,送一些藏药等等。

也是在这时候,茹玮开始真正接触到什么是公益行业,如何做公益?只是志愿者一个月600块的工资实在难以养活自己,每个月只能靠做公益的老师和朋友请吃饭、买衣服,才能勉强度日。

茹玮觉得这种情况不能一直持续下去,至少得拥有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于是一年后,她回到北京,回归了正常的职场工作。

那一年,她也结识了自己的人生导师,一位奠定和影响她职场定位方向的人。




贵人指路,让她如鱼得水




这个人就是麻省理工学院新媒体行动实验室主任,
NGO 2.0创始人王瑾老师,也是茹玮的职场贵人

在四川做公益时,茹玮接受了王瑾老师的培训,了解到美国是如何通过新媒体赋能公益的,后来两个人成了“忘年交”,得知茹玮是传播学相关专业,想回北京工作,王瑾老师还帮忙介绍她去搜狐工作。

2009年,茹玮入职搜狐,那时候的她已经对公益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了。她一边工作,一边在公司内部做一些公益的事儿。

2010年,微博元年,茹玮凭着她
「传播专业+新媒体工作经验+公益从业工作经验」的三重身份背景,进入了新浪微博的微公益平台。在新浪一待就是6年,成为了微博微公益平台最早一批的员工。

那时候,她和团队甚至会有一种“
可以拯救世界”的错觉。“需要救助的人群”在微博发声,很快就能获得帮助,公益项目可以在微博上链接到大V、明星、企业、媒体等等。整个微博圈,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茹玮后来策划的#冰桶挑战#项目,更是让公益和好玩结合起来了,大大提升了公益项目的参与度。

可以说,在微博微公益最火的时候,茹玮利用这个平台,做出了非常多优秀的公益项目。

但随着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的兴起,短视频形态的内容,越来越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茹玮为了让公益拥有持续的影响力,想要“
换一种形式做公益”。

这时候,她又找到了王瑾老师,王瑾老师鼓励她,应该顺着时代发展趋势,选择处于上升期的工作岗位。

于是,在优酷视频被阿里收购的2016年,茹玮离开了工作6年的新浪,进入优酷,继续深耕自己热爱的公益领域。

在2010-2020年间,茹玮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公益最快速发展的10年。这让她在一线互联网大厂,积累了丰富的工作习惯和经验,为后来的爱小丫基金的管理运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谈到自己的职场经历,茹玮说,“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很多人一直在探索,在职场中究竟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位置,但我一直在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传播+公益’的组合的一个领域工作,从来没有动摇过。”

去年,NGO 2.0创始人王瑾老师因突然心脏病去世,说起她,茹玮有些激动,电话那边传来隐隐地啜泣声。

“她是我亦师亦友的伙伴,太突然了…”

职场上,生活里,总会有一些人或一些事像一盏盏明灯,在我们困惑迷茫之时,给我们指引方向,照亮前行的道路。即使有一天她们不在了,那盏灯却始终在心里。

2013年,茹玮和其他几个合伙人一起发起了爱小丫基金的项目。一边在大厂工作,另一边还要趁着年假,忙着爱小丫基金的调研,也没有报酬,但茹玮从没觉得累过。

2016年,从新浪离职后,爱小丫基金的管理工作,才完全放在了她身上。

爱小丫基金的缘起,是国家倡导善行凉山,许多公益组织响应号召,在凉山落地公益项目。但大部分人聚焦的是:
经济贫困和学校教育问题,很少有人看到女童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

茹玮和几个发起人发现,很多偏远的山区,当地仍有很多十二三岁的女孩辍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无法想象,这些女孩将有怎样的未来?

于是,她们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通过给这些女童送去干净的内衣裤,教孩子们建立起自我保护和生理卫生的习惯和意识。(这就是小丫包的雏形。)

后来,小丫包又做了升级,分成了姐姐包和妹妹包。教会孩子们如何使用卫生巾,同时向他们传达自我保护的意识。

与此同时,去年爱小丫基金也开始做「女生加油站」的项目,配套的「小丫课堂」目前也已经研发了38节课时的丰富内容,包含了身体相关生理卫生知识,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女孩成长的方方面面。

在茹玮和小丫团队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也有失落的时候,有人评价她们:爱小丫做的事情不高级。茹玮却非常坚定,“卫生巾只是一个切入点,爱小丫想做的,是让女孩们从认识和喜欢自己的身体开始,获得自信,逐渐拥有更多人生选择的机会,读书、看世界、树立梦想。而不是仅仅是在当地开一个小卖部,在餐馆打一份工。”

现在,已经有很多受到资助,考出大山的小丫成为了小丫姐姐,帮助妹妹们树立自信,走出大山。

爱小丫希望,每一个中国女孩都能成长为独立、自信、勇敢的年轻女性。

茹玮说,公益职场其实是职场的一部分。

公益职场和普通职场一样,也有需要完成的目标,不同的是,大家心里更多的不是KPI,而是怎么能更好的改善社会问题?大家因为共同的愿景聚在一起,不会计较付出的多少,只是把奉献和牺牲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另外,很多时候,公益职场也能作为职场人的休息站和充电站。前段时间,茹玮创业压力很大,买了张机票去云南山里的几个项目地走了走,入户做了家访调研。回来之后,她又觉得自己找回了初心,内心平静了很多。

“山区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单纯的快乐,总是能感染到我。更让我能够在社会角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在公益职场这么多年,茹玮最深的感受就是:做公益让她内心平静和快乐!

当看到通过爱小丫基金,孩子们所生活的环境,慢慢开始改变。

那个内心的声音仿佛再次响起,“虽然我不能拯救世界,但至少能改变一部分人生活的环境,给她们带来希望。”

疫情期间,爱小丫基金的项目并没有受到特别影响,反倒是让人们更多关注到了女性这个特殊群体的需求,爱小丫在做的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正面反馈。

茹玮说,“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公益事业中来,公益能让人获得平静,让我们坚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

如果有一些职场人在加入公益事业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可以跟随一些专业人士和专业组织进行探讨和合作,公益有很多方向,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向去做。

比如,教育或职场,女性或男性,儿童或老人,都是可以切入的点。

如果您是想加入公益,但还无从下手的职场人,不妨先从「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开始。

在时光荏苒里奉献时间,赠予职场新人锦绣良言,帮助这些迷茫的职场新人,强势逆袭。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