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第六次提到“社会工作”,代表着社会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早在2021年2月,为响应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提出的“北京市基金会支持北京市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号召,在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指导下,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简称:发展服务中心)及其运营方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简称:北京协作者)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启动“公益1+1”之绿缘计划——北京社会组织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赋能项目(简称:绿缘计划),以支持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垃圾分类与减量、环境教育、社区营造等多方面的社区环保工作,同时促进社会组织参与首都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化,推动可持续社区建设。
“五社联动”,推动可持续社区建设
“共建生态社会新世界,不让任何人掉队”,这是今年国际社会工作日的主题。对于立足于推动可持续社区发展的“绿缘计划”来说,无论是社区环境意义上的“生态”,还是社会治理角度的“生态”,经过一年半的发展,绿缘计划资助模式的探索和受资助项目的服务探索都展现出“五社联动”在推动基层治理和可持续社区发展的能量。
参加赋能工作坊的社会组织实地走访兴寿镇下苑村——北京垃圾分类的先行者阿牛公益的项目地
2021年5月下旬至今,在绿缘计划资助下,21家社会组织的服务覆盖北京市36个社区,集中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培育、空间改造、多方联席会议、垃圾分类打卡、堆肥讲座等不同类型服务已逾300次,直接服务1.8万余人,培育社区志愿者超过1000人,获得包括公益时报、凤凰网、北京日报、新浪网、北青网等媒体在内的至少25次报道。
北京协作者及发展服务中心在项目期间开展包括项目实施方案辅导、专题培训、实地走访监测、圆桌辅导会、一对一咨询等各类专业支持服务活动超过90次,提升社会组织项目管理专业能力以保障项目实施质量,推动21家社会组织发挥各自所长,用优势视角充分挖掘和调动社区资源,促进了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携手探索并创新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服务方法和模式,推动社区治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绿缘计划项目负责人杨玳瑁在培训中与社会组织讨论
“A2Z”——正阳人家“零废弃”英雄之旅
“A2Z”项目立意为 “action to zero waste”,即以零废弃为目标的行动。绿缘计划的支持对象北京市东城区三正社工事务所的社会工作者长期扎根前门街道开展社区治理支持工作,有着广泛的社区群众基础。三正社工事务所以“零废弃”院落建设试点为行动主线,链接了自然之友、零废弃联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等多方资源。
从试点院落招募,对人、环境和关系进行三维评估选定试点样本,到参与式营造方案设计,每个院落根据具体情况做不同的策划,特别强调了院落主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习惯,探索了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以院落居民为行动主体的微更新实践模式的可行性,在多方参与下建成了首个“零废循环”院落,并有另外两个院落的方案已经成型,即将进入营造实施阶段。
院落营造提升了参与“零废弃”院落试点建设居民的居住环境品质,居民们的环保理念及生活方式得到了周边住户和来访者的认可,在生活中有了更强的行动力去做更深入的“零废弃”实践,同时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三正社工培育的“零废弃”志愿者队伍
在当前社区垃圾分类源头治理社会动员的问题上,三正社工事务所以专业化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为突破口,培育的“A2Z”环保先锋组织成员对“零废弃”从不知到知、从知到践行的过程中,收获了意义感和荣誉感,增强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意愿和行动力,使他们成为推动草厂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提升的重要力量。
目前“零废弃”院落探索积累的经验,不仅得到前门街道的认可,也获得东城区民政局的关注。
“零废弃校园”探索带动家庭辐射社区,一起可持续
绿缘计划支持的北京市朝阳区启明国风双语幼儿园的项目坐落于国风北京小区中,国风幼儿园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小区,在培养幼儿建立低碳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使家长和社区居民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关注生态环境教育,构建家园生态圈。在零废弃校园基础上,园所将零废弃环境不断深化、提升,同时增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面向社区开展一系列的生态环保活动,将园所零废弃经验辐射社区,特别强化了垃圾分类和减量等环保意识及行为的浸润。
用果皮制作环保酵素和波卡西堆肥成为了全园教职工的日常,在幼儿园楼道里,闻到的不是花香,不是茶香,也不是咖啡香,而是阵阵果皮发酵的清香。幼儿园的卫生间不再只有消毒剂的味道,班级里的果皮也不再被倾倒,用环保酵素做清洁,传递源头减量的生活方式,让整个园区环境变得更好。
启明国风幼儿园门口改造后的绿地
幼儿园的门口绿地是社区与幼儿园连接最近的地方。以往,每天园里的广播响起,居民们都踏着绿地,趴在围栏外看孩子们做操、游戏,久而久之,绿地上被踩出来一片光秃秃。但现在在绿缘计划的支持下,园所联动专业资源改造绿地,把原来光秃秃斑驳的地方变成了“众萌四季”小花园。每天清晨,家长在这里驻足,看着孩子们走进校园;中午时分,社区居民带着小宝宝到这里看孩子们做操;傍晚来临,孩子们放学后在这里玩耍、嬉戏。
幼儿园注重家校互动、园所与社区联动,将环保理念影响、传递到了在园和毕业幼儿家庭,传递到了社区。比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喝完牛奶后,老师会带领不同年龄的幼儿对牛奶盒进行剪口、清洗、晾干等不同难度步骤的处理,而同样的处理方式也会被幼儿们带回家庭,再将处理好的牛奶盒带回幼儿园集中回收。孩子们从家里带回幼儿园的可回收资源,不限于纸张、箱子、水瓶,随着不断学习与探索,带回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可回收资源,例如食品包装袋、零食盒、保鲜膜、塑料袋、玻璃罐、泡沫箱、鞋子、衣物、牛奶盒等等。
该项目自2021年6月启动至2022年2月,园区与社区累计减少垃圾8.12吨,相当于减少砍伐树木110棵,节省石油11.52吨,减少碳排放14.69吨二氧化碳当量,节约土地46.35立方米。
共建共治共享,环保行动多方携手“益”起来
在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善缘家园社区,绿缘计划支持北京市昌平区仁爱社会工作事务所通过走访调研、实地勘察、直接服务、志愿者能力建设、议事协商、居民动员、宣传倡导、硬件改造等途径,探索出了在社区原有志愿者基础上,为社区整合组建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模式。
以“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为核心,仁爱社工事务所在社区原有志愿者基础上组建的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成为社区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共建行动打造一个创意环保宣教阵地,在社区中营造了绿色环保社区文化氛围;通过垃圾分类示范户打卡行动和“寻找垃圾分类示范家庭”活动,将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朝精细化推进,有效识别出主动积极投放的家庭;提炼总结项目运作的“议事协商-多方共建”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项目高效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善缘家园可持续社区环境建设水平及居民环保理念,助力社区生态建设及垃圾减量。
“夏季的时候北区桶站是一周拉一次厨余垃圾,一桶还不太满,现在冬季4-5天就得来拉了,分出率明显提升。就希望你们再多组织活动,再促进一下!”
——小区垃圾分类引导员盛叔叔
“之前我们招募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时也就是签一个责任书,也没有什么管理制度依据。这次绿缘计划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很全面规范,对今后社区管理志愿者队伍也是一个参照和指引。”
——社区副主任王霞
“经过后半年绿缘计划的一系列活动,极大的助推了居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现在社区四个桶站中四个桶站分出率都很高,社区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分辨率能达到80%以上,成效非常大”。
——小区物业经理李建平
社区社会组织显身手,带动居民共创美好家园
2021年4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组织下,在农民回迁楼为主的东风苑社区、老旧小区石佛营东里社区、平房院东润枫景社区以及中高档商品楼观湖国际社区的4个社区社会组织申请的项目获得了绿缘计划的支持。
石佛营东里社区,“五步工作法”提升居民参与。针对小区存在的垃圾分类参与度低、站岗守桶志愿者能力待提升、多方联动性薄弱的问题,石佛营东里社区采用“一队二式三率四分五步走”的形式,以垃圾分类队伍为抓手,以志愿者引领式与创享活动互动式,带动各年龄段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四分法的实践中。探索出石佛营东里小区“汇聚力量-持续动员-强化意识-落地监管-长效实施”的五步工作法,以保障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推行。
观湖国际社区,“达人榜”鼓励居民参与。项目以一栋楼作为试点,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分发垃圾分类宣传资料,指导社区居民区分垃圾种类并投放至不同垃圾袋与垃圾桶中,引导居民有效处理生活垃圾。
从2021年5月至10月,社区社会组织以“分类达人榜”的形式每月对垃圾分类的优秀家庭进行表彰,引导、激励、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物业公司反馈二次分拣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项目探索“一户家庭带动一栋楼房、一栋楼房带动一个小区”,为社区稳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助力。
“五社联动”,意味着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赋能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绿缘计划的执行机构北京协作者作为国内社会工作领域成立最早的社会工作机构之一,多年来秉持社会工作赋权增能的核心理念,并将理念融入专业支持工作的行动中。
在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的政策指导和万科公益基金会从资金到环保技术资源的全方位支持下,北京协作者充分发挥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的平台优势,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为获得绿缘计划资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了能力建设、监测评估和行动研究等一揽子专业支持计划,保障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质量,以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绿缘计划的实施本身即是多方联动,相互促进,激发基层潜能的实践过程。
正是这样的资助思路和工作方法,支持了绿缘计划各资助项目一路走来,克服了诸多困难:无论是项目落地社区疫情突发、社区、物业对落地项目最初参与度不高、还是小区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关系紧张等等,在多方支持和共建下,各项目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探索调整更合适的项目路径,积极调动社区、社区中的各方资源、志愿者等各方的力量,取得了初步成效。相信未来绿缘计划也将在可持续社区这一议题上继续探索,继续发挥“五社联动”的优势,为可持续社区发展,以及生态社会的建设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