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薛昱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来源: 残障姐妹BEST
作者: BEST
2022-01-07
330
领域 残障融合



薛昱雯,25岁,来自福建,是一名企业HR,肢体残障。




1

坚强,不是唯一的标签



拿到会计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薛昱雯,一直不承认自己是学霸。她身上具备着95后的朝气蓬勃,觉得社交和赚钱才是她的乐趣所在。


哪怕是在不断加班的状态下,她也能制造出社交和赚钱的机会。


比如说,开车上下班的薛昱雯,在网约车的平台上注册了顺风车,利用上下班的时间随缘拉客,在短短几个月里就额外赚了六千多。并且在这个过程里,她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机缘巧合下帮一个乘客的儿子,内推到了自己所在的公司;认识了年纪相仿,同样喜欢四处旅行的女生,两个人一拍即合地跑日本玩了一圈。


她说,这不仅可以打发交通上枯燥的时间,也能扩展人脉,增长见识,赚钱也不耽误。


有时,车友看到车后座的拐杖会好奇地问一嘴:“这是谁的?”她会毫无避讳地笑着说是自己的,她现在正在一条腿开车呢,还不忘跟对方打趣:“如果保险上了就不用怕!”


和朋友走在街上,薛昱雯总能引发很高的回头率。拄着双拐的她,走路总是快如风。高挑丰满的身材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哪怕单腿蹦蹦跳跳,也丝毫不影响她的活泼可爱。


在两岁半的时候,薛昱雯和小朋友趁着大人不注意,溜到铁轨边儿上玩耍。正当他们玩得开心时,一辆火车驶来,她却完全没有要躲开的意识。火车如阵风般呼啸驶过,留下被压在铁轨上的薛昱雯,而同伴吓得跑回去叫来大人。


薛昱雯的妈妈还记得,抱着浑身是血的女儿到达最近的医院时,大人们都吓哭了,但她只是说着:“妈妈别哭,我一点都不疼。”


已经踏上鬼门关的她,奇迹般地又被拉了回来。经历过大大小小十几次手术后,薛昱雯也和大家一样,健康长大了。长大后,薛昱雯不仅要适应失去右腿这件事,还要适应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残缺。


小时候,路人会盯着右腿截肢的薛昱雯,询问身体是怎么回事?小孩子会好奇地蹲在地上,钻到腿底下看,这会让她感到有种被冒犯的不适。当时,薛昱雯也只是个孩子,也会因为他人的不理解而感到难过。


以前,每当有人用“身残志坚”“坚强”等词汇来夸她时,她都觉得很别扭,因为觉得这不是正向的形容词汇,反而是在嘲讽自己生活的不好,所以她努力地活着,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告诉大家,她过得很好。


现在的薛昱雯明白,人活在世上都是要被人贴上标签的。但是,只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她不再执着于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把重心放在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事实上,薛昱雯生长在一个家庭条件相当优渥的环境中,富足的生活让她有着高于普通人的眼界和思想,独特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结交到了一帮要好的同学、朋友,并不会因为残障身份而盖住自身的闪光点。


很多时候,身边的人都忘记薛昱雯行动不便,甚至来她家做客的朋友,看到门口只有一只拖鞋,就到处找另一只,旁边的薛昱雯会笑着说:“另一只不是在我的脚上么?”


薛昱雯8岁时,跟随妈妈从福建来到北京生活,因为政策不允许异地高考,又不得不返回家乡读了高中,索性大学也在当地就读。


2018年5月份,收到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Offer,薛昱雯又重新回到久违的北京。平日里玩归玩,闹归闹,对待工作和生活,她有着清晰的目标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2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校园到职场的身份转变,又或者是全新的工作环境,让薛昱雯有些难以适应。她意识到,和普遍更高学历的同事相比,即使自己拥有双学位,仍与同事们有着跨越不了的断层。


遇到问题不好意思提问,怕问题太幼稚,显得自己太无知。因为这样糟糕的表现,她被上司约去办公室谈话,并被质疑她的能力是否符合人力资源的岗位?那段时间,她一直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力不足。


跟家里人说自己想放弃时,妈妈告诉薛昱雯:“你放弃了老家安稳的国企工作来外企,这是你选的路,即使爬也要走完。”


在距离实习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偶然的一个机会,上司把薛昱雯调配到一个项目管理里,她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再没有输出,只能卷铺盖走人。


在项目里,别人不愿意做的活她抢着做,遇到不懂的就积极去问。这样的表现,让经理意外地发现,薛昱雯在团队合作里的优点。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她,把视频剪辑和设计的技能运用到了组织管理流程的项目里,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鼓励和认可。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从什么都不会,做事没有独立自主性,习惯依赖他人;到最后能够在诸多项目中独挡一面,上司对薛昱雯的评价一次比一次好,同事们也在工作中给了很多积极的建议。


和同事们相处的时候,心思细腻的薛昱雯,能够察觉到一丝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同事们对于自己的残障身份会有所顾忌,觉得有些工作她无法胜任。后来,别人能做的事情,她也照做,并且有目共睹的做得也不错。


慢慢地,她不再被同事区别对待,薛昱雯为此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多干活,少抱怨。


有了正向的反馈,逐渐有了信心,薛昱雯开始不断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类别。她坦言,直到今年才找到自己的位置。


除了按部就班,朝九晚六的工作,薛昱雯把业余生活安排得相当丰富——每周要保持3个小时的健身运动,以及备战雅思,会见朋友等各种事宜。她干脆列了每日的行程规划,一旦想要拖延的时候,薛昱雯就会看一眼“To do list”,然后,逼迫自己去完成当下的事情。


她说:“记录自己每天要干什么, 是一件能够激励你去保持习惯的一件事儿。”


无论是生活里,还是工作中,薛昱雯都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姑娘。她对社交有着强烈的渴望,喜欢掌控话语权,也十分渴望被关注,被认同。


上英语培训班时,大部分人都是上完课就走了,但是薛昱雯会留下来和大家多聊两句。在找到了有意思的小伙伴后,她便开始约他们出来玩,将普普通通的饭局朋友变成能够谈人生,谈理想的铁哥们儿。


其中,有一个男生毫不吝啬的夸赞,形容她就像是散发能量的太阳,给朋友带来快乐,大家都愿意围着她转。


这样发自内心的评价,打动了薛昱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自己的心态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再曲解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就像自己是笑着的时候,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生机勃勃。同样,自己怎么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怎么对待自己。



3

从社交需求看到赚钱商机



去年冬天,她参加过一个20多人的聚会,其中一个人都不认识,在场的男男女女们都是各玩各的,气氛始终不温不火的。不怵场的薛昱雯有着很强的控场能力,她把大家召集一起玩游戏,场子立马就热闹了起来。


临近散场,几乎每个人都添加了她的微信,并约着下次一起玩。


从社交需求中看到商机的薛昱雯,试着和朋友一起去开发具有特色的团体活动,租场地、组局邀请大家一起玩。初次尝试,就成功组了一场对抗游戏,共计12个人参加,还小赚了一笔。


现在完全靠着个人的人格魅力,她多渠道地认识更多的朋友。等到未来有一定的客户群体,时机成熟后,薛昱雯考虑做一个全能型的轰趴馆,有桌游、密室、读书区、工作区、休息区、电影院区、游戏区。


因为整个家族都是依靠创业发家致富,所以虽然薛昱雯并不缺钱,但受家人的影响,她依然对创业、赚钱特别感兴趣。除了拥有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她又具备敏锐的商业思维,时刻摸索着赚钱的路子。


大学期间,薛昱雯看准了美妆代购的生意,便开始和学姐合作,从此每个月能有4000块的额外收入,给自己积攒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基金。又偶然通过买折扣机票时,她发现机票也可以代购,并且卖的比各大线上平台便宜,于是她拿出攒的钱做了代理,一年下来的纯利润不止两三万。


随着朋友基数的增加,业余时间她也在朋友圈发发小广告,卖过大闸蟹赚了1000块钱,做了两个月直播也赚了600。她觉得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丝毫没有因为残障身份而局限自己的生活。


薛昱雯赚钱能力很强,却并不急于辞职创业,哪怕所领的工资不足以支付日常开销,但是公司给了她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财富。


她清楚,就职世界500强公司是一张拿得出手的名片,未来创业时,也会成为自己的谈资。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