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在1861年被学者发现,它自被发现之日起就难寻其迹,它的存在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它比大熊猫更稀有、全球范围内只有150余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它,就是被誉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
1937年,我国动物学前辈寿振黄先生在青岛附近的岛屿采集到21只中华凤头燕鸥的标本,此后再没有人发现这种鸟类的存在。2000年,中国台湾鸟类摄影家梁皆得在马祖列岛的一群大凤头燕鸥中发现了几只从未见过的黑嘴燕鸥。经过多番求证,最终确认那正是中华凤头燕鸥。这时距离上一次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
“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在这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了寻找、观察和保护中华凤头燕鸥的工作中,虽然它们的生活轨迹仍然是个谜,但令人欣喜的是,特别是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对中华凤头燕鸥的观察记录正在逐渐增加。这个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协作,而这其中最重要也最特别的力量之一,正是国家电网。
根植于自然 以电力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我国,保护中华凤头燕鸥的关键城市坐标当属宁波。宁波地处世界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亚”路线中段,其丰富的海涂和海岛资源为候鸟迁徙提供了必需的补给和休养空间。而位于宁波象山县的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是中华凤头燕鸥全球最大的繁殖地。
为了观测和保护韭山列岛上的中华凤头燕鸥,保护区内长期有研究员、志愿者驻扎,他们的工作生活用电都依靠的是自行铺设的太阳能光伏板。然而,由于设备年久失修以及缺乏维护知识,用电难不久后就成为了困扰保护区员工的重大问题,以电力支持候鸟保护已刻不容缓。
电力供应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关系紧密。一方面,自然保护区内的很多必要工作设备都需要稳定的电力支持,只有设备运转流畅的情况下,对区内动物的保护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另一方面,融入自然环境的电网设备又必须做到谨慎规划,避免影响到动植物在此处的自然生活环境。因此,可以说,电网企业在规划、建设、检修、运营及电网设备退役之后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都需要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一直致力于将社会责任根植于工作中,建设对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积极探索电网保护与不同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之路。在得知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用电困难后,国网宁波公司非常重视,并立刻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行动。
根植于地方 同一个内核、不同的配方
候鸟保护是一个专业领域,单独依靠供电公司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高效高质的成果。为了能够妥善协调城市用电和候鸟保护的关系,实地行动开始之前,国网宁波公司调研先行,以最快的速度开展了对专业机构的走访和学习,识别电网业务与以中华凤头燕鸥为代表的候鸟保护的关联和影响,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工作全流程。
以此为基础,国网宁波公司开展了具有地方特色及电力特色的候鸟保护实践。
针对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亟待解决的用电问题,国网宁波公司结合自身技术及专业优势与候鸟保护领域的专家意见,重新规划选址,在不对岛上候鸟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对铁墩屿光伏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同时也提升防火、防爆水平,实现既保障本岛及保护站的用电需求,又确保志愿者及鸟类的安全。考虑到岛上设备缺少持续性维护的问题,国网宁波公司还特别组织了海岛义工大队与红船党员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周期性电力设备巡检工作,以确保保护区用电安全稳定。
除了服务保护区的用电工作,国外宁波公司还特意在2021年完成了首批10万元捐赠,供保护区购置鸟类定位追踪设备,并向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海岛捐赠了包括摄像头、光伏板等在内的监控设备与配套设施,用以建立全面的海岛监控体系,打击私人闯入候鸟栖息地及非法捡拾海鸟蛋的行为,为保护中华凤头燕鸥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当然,需要被保护的不只是“神话之鸟”,国网宁波公司要守护的也就不只是韭山列岛。在其他重要的候鸟“驿站”,国网宁波公司都本着相同的社会责任理念,制定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服务方案。
国网宁波杭湾供电分公司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化平台对杭州湾湿地公园环境污染进行监控
国家级湿地公园、宁波杭州湾新区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杭湾湿地公园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也是我国东部大陆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为保护杭湾湿地公园内候鸟的居住环境,国网宁波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电力改造提升工程,新建环网站点18座、新敷设电缆100余公里,将湿地公园附近所有架空线路全部入地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消除候鸟触线安全隐患。同时组织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以每队2-3人,迁徙期每月2次,非迁徙期每月1次的方式开展特巡工作,排查隐患。
而在中国“开游节”发祥地的宁海县,每年都会有成群的候鸟吸引几十万游客前来观光。为了帮助当地及时防范私闯候鸟栖息地、捡拾鸟蛋、捕猎候鸟的现象,国网宁波公司综合各方需求,结合电力杆线保护的“空中瞭望台”计划,在候鸟主要栖息地附近的电力杆塔上加装了6台支持7*24小时长期全自动监控的高清摄像头,对栖息地破坏行为和火情进行自动记录和报警,大幅提高护鸟的效率和质量。
根植于社会 协同利益相关方共同发力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电网公司做到上述工作就已经足够了。但对于真正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来说,能做的还远远不止于此。
正如前文所言,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是一个绝非企业可以独立完成、也绝非短期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目标。因此,除了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电力服务升级,国网宁波公司还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出发做了很多工作,以求实现候鸟保护工作的效果最大化。
第一是以国网“绿色生命线路”公益品牌的工作思路为借鉴,主动与自然资源局、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杭湾湿地公园、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公益团体等多个利益相关方进行研讨,将不同利益相关方在候鸟保护领域的先进做法和优势资源进行了整合,以“因地制宜、结合业务、尊重专业、构建合力”为工作原则,搭建起了一个信息通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取所需的候鸟保护生态圈。特别是在保护中华凤头燕鸥的工作中,国网宁波公司主动提议并协同各方建立起了守护“神话之鸟”志愿者联盟。联盟所营造的真诚透明的良好沟通氛围,对整个中华凤头燕鸥种群的保护起到了更为全面的推动作用。
爱鸟护鸟知识课堂进校园活动
第二就是将保护行动进行品牌化,也就是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传播。在建立守护“神话之鸟”志愿者联盟后,国网宁波公司牵头设计了“神话之鸟”品牌Logo,以中华凤头燕鸥极具辨识性的形象为灵感来源,打造线上线下传播矩阵,举办了一系列公益保护宣传活动,教育宣传公众护鸟意识,营造公众爱鸟护鸟氛围。这些兼具创意和社会价值的活动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动物来了》、《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在内的多家中央及省级媒体报道,影响力覆盖人数超过百万。
未来,国网宁波公司还会继续在候鸟迁徙期开展各项保护和监测工作,并将已有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复制。同时还会创新拓展海岛“慢直播”等各类传播活动,吸引各地的鸟类爱好者了解、关注、监督候鸟保护工作进展,带动更广范围的社会群众加入到候鸟保护的工作中来,推动经济社会和候鸟保护的共同发展。
责任创造价值,担当赢得未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条道路上,国网宁波公司将初心不忘,步履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