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晚,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在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正式拉开帷幕。此次运河文化节的主题是“游运河,行大运”,提炼大运河北京段多样态文化特色,整合沿线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举办形式丰富的“游运河”文化活动,让公众通过参加活动、感受运河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崭新面貌。
在运河文化节期间,北京市通州区推出为期三天的“好运巴士游”文化惠民主题活动,推出了三条游览路线,特色鲜明、各不相同,让更多市民群众感受通州城市新发展,挖掘运河文化新内涵。
特色文旅融合:让运河文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交织
10月10日,“好运巴士游”正式启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大众进行公益传播,活动主办方特别邀请到了青年作家侯磊,及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静娱与市民群众共同参与,全程在多个视频平台直播。
在本届运河文化节上,北京正式发布了《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3年,大运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基本形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任务基本完成。
《规划》提出,北京围绕大运河建设将打造文化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民生之河、融合之河。“好运巴士游”的首站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大运河,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遥相呼应,成为市民休闲中心和文化新地标。
图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
水城共生、人水和谐的大运河生态,让百姓居民安居乐业。随后,好运巴士来到了张家湾未来设计小镇、环球城市大道等,体验现代艺术潮流。
图注:市民群众游览张家湾未来设计小镇
在台湖演艺小镇,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是国内外艺术表演领域综合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艺术生产链条保障平台。该艺术中心演出涵盖音乐、戏剧、舞蹈等多个门类,以公益性惠民演艺活动为主导,举办了多个惠民品牌活动,包括星期音乐会、精品剧目展演、台湖演艺艺术周及暑期儿童艺术演出季等公益属性品牌。艺术中心还会定期向大众开放,开展论坛,丰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群众文化生活。
图注:市民群众游览台湖演艺小镇
千年大运河是流动的宝藏。“好运巴士”来到通州“三庙一塔”景区,参观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及燃灯佛舍利塔,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最后,“好运巴士游”的游客们乘上运河游船,沿途经过运河奥体公园、鱼跃广场、十七座亲水平台、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月岛观景台等景观,欣赏运河两岸的秋意,在涛声阵阵中聆听运河的历史,感受传承千年的运河文化血脉。
北京市通州区大力支持文化惠民公益传播活动,举办了多场推广运河文化的活动。4月,“书香副中心”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13项系列活动,搭建阅读平台,引导、支持、带动各级力量组织开展阅读活动,使阅读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6月,2021年通州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邀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联动多方力量推广运河非遗文化。而此次“好运巴士”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开放,关注“游运河 行大运”微信公众号,可获取相关报名信息。
传播运河文化,中国NGO大有可为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提到,要发挥中国文物学会和地方学会的作用,吸纳更多的大运河保护志愿者,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公益性基金会参与大运河保护公益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通过支持兴办实体、资助项目、提供服务等形式,鼓励非公企业、社会基金、民间团体积极参与。
作为本届运河文化节承办方之一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持续关注大运河文化传播与传承,近年来举办了多场大运河文化创新创意大赛,凝聚了众多设计力量,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各项资源的融合转化,协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特色文化品牌,焕新大运河文化带,让运河千年文脉奔涌不息。
近日,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也关注运河文化推广工作,其“大运河专项基金”在北京通州运河畔正式成立。该专项基金将配合“千年大运河·文脉颂中华”公益直播活动,为运河文化传播及运河两岸城市形象宣传、开展运河两岸城市青少年文化艺术活动、促进运河沿岸名特优商品及农副产品市场发展等予以多方面的支持。
此外,在全国各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遍地开花。于2018年成立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文化发展基金会,是国内首家以运河文化统筹保护、传承、利用为主题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发起创立,其宗旨围绕国际运河事业,以公益为核心,为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开展相关公益活动提供经济支持。
通过非遗传承、全民阅读、公益研学等多种形式,中国NGO在推广宣传大运河文化上“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