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云南大树脚村的“人象冲突”有解吗?
来源:CDB
作者:李思瑶 黄美嘉 曹语欧 高浚哲
2021-09-22
200
领域 动物福利


 

我们这里就像大象的食堂一样。”大树脚村的王姓村民看着窗外成片的玉米地,无奈地说道。

 

大树脚村位于云南边陲,距离市区有约两小时车程。有两千余名村民生活在这里,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生。近几年来,40余头野生亚洲象长期在大树脚村及周边地区活动。象群们每年会在村里停留8-9个月,损坏了大量农作物,导致村里人象冲突问题频发。

 

大象的“来去自由”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其造成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还对村民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另一方面,因农作物频繁受损,村民们也出现了报复行为。

 

为了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政府采取了大量应对措施,比如保险补偿、村民教育和野象监测员预警等。其中,村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缓解“人象冲突”的全球案例

 

 

在全球缓解人象冲突的案例中,通过宣传来增加村民对野生动物的了解和防范,得到了广泛应用。

 

拯救大象组织(Save the Elephant,简称STE) 的LIHWE项目是村民教育的典型案例之一。2012年,该项目与迪士尼动物王国合作,带领肯尼亚桑布鲁伊西奥罗保护区的500多名学生参观了STE研究营地,和大象专家互动,并参与了数据分析等活动,以增加学生对于大象的了解。

 

项目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学生可以去保护区观察野生动物。一望无际的灌木林区里,一群非洲象在河流中嬉戏。学生在观察大象的同时,还学习了大象的习性、其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安全防范等事宜。

 

数据显示,在项目结束后,对大象持积极态度的学生比例从39%增加到了61%。

 


左图:在项目前,39%的学生持有积极态度;右图:在项目后,61%的学生持有积极态度。图源:Save the Elephant (Odweyo, 2016)

 

 

非政府组织无国界大象 (Elephant Without Borders,简称EBW)是做村民教育的另一个典型案例。

 

一方面,EWB会组织学生到大象孤儿院进行学习。通过近距离观察和接触大象,学生可以学习大象的行为、了解如何进行安全防范。

 

 

图源:EWB官网

 

 

在EWB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由大象孤儿院救助回来的象。

 

另一方面,EWB每年都会为大象、犀牛和狮子(以及所有野生动物)举办全球大游行,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

 

2016年,就有超过700人参与了在 “大象圣地”博茨瓦纳进行的游行。此外,游行现场还有娱乐庆典、主旨演讲、戏剧表演、“大象的孩子(children of the elephants)”乐队表演等活动。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在庆典中还有旅游部门提供免费住宿和餐饮、举办抽奖活动等等。

 

“我们将教育带出课堂,让大家可以探索和享受自己周围的环境,从而使学习变得有趣!”通过这些方式,EWB让更多的人对野生动物保护产生兴趣,并愿意了解相关知识。

 

可以说,村民教育是缓解人象冲突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让处于人象冲突一线的民众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关于野生动物的知识,

 

 

村民教育在大树脚村

 

 

如今,村民教育在大树脚村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宣传之前,关于野象的防范知识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村民王大哥从小就生活在大树脚村,如今已经是村组组长了。

 

2017年,大象突如其来的到访,吸引了大量村民聚集围观。“大象刚来的时候,我们村的人还带着老人一起去下面的寨子看大象嘞!当时也没想过危险,只是觉得好奇。”在村里开餐厅的杨大姐说。

 

但是慢慢的,村民发现大象破坏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据保险定损员统计,2020年,整个大树脚村由大象造成的损失高达290万。不仅如此,大象对人身安全同样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大象进村的几个星期后,村政府便开始普及相关知识。

 

村政府主要采取的村民教育方式,是召集村民开野象防范的会议,从而提高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这样的会议平均每年举办几次,每家必须有至少一人参加。在今年,大树脚村已经召开三次会议了。当谈起多次会议有什么效果时,王大哥说道:“这些防范知识像读书一样嘛,时不时需要温故而知新。村民也会更知道(防范的)重要性。”

 

在会议上,村政府会发布相关的手册和传单,并在会议中对其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即使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也能理解宣传单上的内容。

 

这些宣传材料往往图文并茂,主要内容包括野象的基本知识、如何避免遭遇大象、如何避免野象攻击等内容。

 

大部分参会的户主都会将关于防范大象的信息传达给家人。据村政府介绍,这样的宣传方式可以覆盖80%的人口。

 

同时,林业局下设的野象监测员也是进行村民教育的主体之一。野象监测员掌握着大象行踪的第一手信息。当大象进入村庄后,他们会实时监控大象的方位,并在相关微信群里发布语音和文字版的预警信息,以保障村民的人身安全。

 

不少村民表示,他们每天外出工作之前都会查看微信群,以确保自己处在安全的地方。“看不懂字的也可以点开语音条听。”李姓村民觉得在微信群里宣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并表示村里90%的青年人都在群里。

 

今年年初,大树脚及周边村庄的野象监测员还一起汇总经验,写了“致村民的一封信”。在信中,他们提到了防范的重要性以及防范的几个重点。“我们之前发到了微信群中,也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其中一名监测员说道。

 

来自监象员的一封信(图源:中南屋)

 

 

除了政府以外,其他组织也会参与村民教育的工作。

 

大树脚村早在2017年就引入了“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即由保险公司来承担野象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保险公司有时也会通过召开会议、发放传单等方式进行村民教育。在宣传过程中,他们不仅会讲到如何防范大象,还会帮助村民了解野象造成的损失将如何补偿。

 

保险公司发放的传单(图源:中南屋)

 

 

保险公司通常会用小礼物、小游戏等方式吸引村民参会譬如准备一些床上用品,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同时,活动中的游戏也深受村民喜爱:“百分之六七十的村民还是会来的,因为他们宣传完之后还会有好玩的活动,比如套圈圈,小孩子玩一下高兴。他们也会带好多东西来发给我们。”

 

除了开会,保险公司还会免费发放印有野象防范技巧的扑克牌和纸巾盒等日用品。这种实用性强的宣传物品不仅深受村民的喜爱,其上印刷的防范信息也更容易被看到。 “即使不想看到,拿纸的时候也会瞄到。久而久之就记得了嘛。”村民杨大姐笑道。

                                    

经过多方努力,大树脚村的村民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大象刚来的时候,部分村民会用烟花、爆竹等方式来驱赶。但是经过长期宣传,村民普遍了解到大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于是伤害它们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有村民表示:“大象虽然说是危险,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护的。”

 

另一方面,很多村民已经掌握了如何进行基本的防范。比如,“看到群里说有大象来到那一片区域,我们就不去做活了”“玉米尽量会拿到楼上去晒,这样大象就不会进家门了”。

 

大多数村民也了解遇到大象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大象来了我们就会躲到房子里,或者像是二楼这样高处的地方。”

 

 

村民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大树脚村正在积极开展村民教育的工作,但其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村民对野象的防范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村民认为自己常年与野象打交道,对其十分熟悉,所以不需要更多的防范知识。

 

“该知道的都知道,每次会议我都不参加。”当谈起村中经常开展的野象防范会议时,有村民这样说道。

 

所以,即使拿到村里经常发放的防范宣传手册,很多村民也不会仔细阅读,并且普遍都选择将其丢弃。

 

不仅如此,当野象监测员反复强调大象的危险性、甚至在大象活动范围内设置了路障后,还是会有村民抱有侥幸心理去硬闯。野象监测员表示:“这种事我是碰到了好几次。你警告以后,村民不听。结果,他看到大象后就吓到了,把⻋子丢掉就跑。幸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其次,村民所了解到的野象防范知识不够全面。

 

在大树脚村,提及“遇到大象怎么办”,多数村民会说“见到大象就跑”;当具体说道该如何跑时,村民大多只回答道“往安全的地方跑”便无后文。而在隔壁村的一所小学里,一位四年级的学生觉得遇到大象时应该装死。

 

同时,尽管村中开展了许多关于野象防范技巧的宣传,却很少传达与野象相关的科普信息。

 

在附近小学里,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于其具体数量、濒危程度等则缺乏了解。还有学生认为野生亚洲象数量庞大,并表示“反正我们这边大象是很常见的”。

 

再次,村中的中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偏低,普遍在阅读宣传手册时存在障碍。

 

手册上的关键信息基本以文字传达为主。而有村里的小组组长表示:“村中50岁以上的村民多数不识字。”

 

村民李大姐同样收到了政府发的宣传册。但因为“学我没上过,字我不认识”,所以李大姐从来没有读过这些手册。

 

同时,手册的设计也使得村民接受信息存在困难。看到林业局发的宣传手册后,李大姐便直言道:“字太小了,看不清在写什么。”

 

此外,手册中的信息不完善,可能导致部分村民错误地理解防范技巧。

 

在林业局宣传手册中,关于“如何躲避野象攻击”的部分,手册中仅提到“密林中,沿陡坡向下跑。”

 

对此,曾任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西双版纳亚洲象项目主管的赵怀东却表示:“在山坡林地农地等位置,如有很陡的坡(45度以上,但人可以上下),应迅速爬上或滑下。如果所在位置有一定坡度但不是很陡(15-30度),应沿斜坡平跑,不要冲下坡。”

 

不难发现,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内容上,该宣传手册都有一定提升空间。

 

 

村民教育的未来之路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大树脚村的村民教育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相比于大象刚来时的好奇、遭受经济损失后使用不合适的方式驱赶,村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和40几头大象共处。

 

2021年7月6日,又有十余头大象重返大树脚村。偶尔会有零星的村民站在路边看象群,说道:“看吧,老象又回来了。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关注到了大树脚村的人象冲突问题。

 

社会企业中南屋计划今年在大树脚村建设公益项目基地。最近,他们正在村子里安装防象灯、红外相机等设备,希望能够缓解人象冲突。村民们对此十分配合,对于防象灯的效果也非常满意。

 

同时,中南屋也在当地创立了公益品牌“野象茶“。通过收购当地特色的普洱茶,他们一方面希望为村民带去收入,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里。

 

 

最近,中南屋计划对防象宣传册进行改良,好帮助村民们了解更多关于大象和防象的知识。“村民做好安全防范就是相对而言有效的方式。所以,做好村民教育是一切保护工作的基础。”项目经理海莹说道。

 

 

 

参考文献:

 

[1] Odweyo, N. (2016). (rep.). Living in Harmony with Elephants 2016 Report

[2] https://elephantswithoutborders.org/projects/educationoutreach/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