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11日上午,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简称:中心。运营方:北京协作者)开展了“基金会等级评估要点解读”专题培训,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项目官员、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由颖老师在线为基金会伙伴进行了分享。
由老师连续五年负责北京市基金会评估工作,经验丰富的她从政策层面简要讲解了基金会等级评估工作的变化,并对评估内容及指标进行梳理,对重点内容进行解析,还向伙伴介绍了评估流程,提醒基金会伙伴准备工作要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参与评估工作。更多干货内容,请跟着小编一起学习吧!
一、政策背景
2020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第27号公告),对于社会组织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应当符合的规定作出调整,其中要求社会组织评估等级为3A以上(含3A)且该评估结果在确认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时仍在有效期内。
这一调整则促使基金会必须参与等级评估,以此才有可能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二、评估内容及指标
(一)评估格局
依照往年的经验,北京市基金会等级评估由北京市民政局、基金会、专业第三方和第四方监督四方组成。其中民政局具有权威性,他们识别基金会、引导基金会发展,并且在领域内对基金会的培育与扶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专业第三方(即评估机构)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背景,持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评估工作,并且对评估结果的专业性进行负责;第四方监督的是第三方的工作;对于基金会而言,参加评估工作,除了期望获得一个较理想评估等级结果之外,可以将评估看成一次梳理基金会运作和发展方向的机会,同时,可以将评估看做一次免费的咨询与服务。这样四方形成了机制上逻辑链条完整的评估体系。
(二)评估指标
本年度评估指标设有4级,共计1000分,包括考察内部治理、党的建设、发挥作用情况、遵章守规情况以及诚信建设情况5项一级指标。与此前相比,指标中关于规范性运作层面的考察分数权重增加,此外党的建设和遵章守规情况属于新的一级指标。详细内容如图:
其中财务部分会由专业财务专家独立承担评估。
具体评估指标点击原文了解:北京市社会组织评估指标(2021版)
三、重点指标解读
(一)内部治理部分
1、指标1.2.1理事会治理规范
对于理事会、监事会考察,一般来说评估专家会以理事会会议材料为基础进行访谈和参考评估,因此需要注意会议材料的完整性及规范性。
会议材料一般包括:会议通知、会议议程、会议纪要、会议决议(需要理事及监事签字),并附上会议通过的规章制度等文件及会议有关的PPT等。
2、指标1.2.6专职工作人员
《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秘书长为专职,可从以下指标界定秘书长为专职:一是秘书长与基金会签署劳动合同,二是为秘书长支付工资并缴纳社保。
3、指标1.4独立性与社会化运作
独立性:即自主运作的空间,主要考察基金会项目设计是不是以真实的社会问题为出发点,能否独立、自发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不受捐赠方等相关方的不合理的制约。
社会化运作:主要考察在基金会项目运作过程中,是否有环节能够深入卷入参与者,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让其深度持续参与其中。以及是否对合作方、受益方等产生相关影响,如引导捐赠方更深入关注社会问题等。
(二)党的建设部分
为更好帮助基金会伙伴整理党建资料,由老师简单梳理了一套资料整理逻辑供伙伴们参考,具体如图示: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要求社会组织在理事会层面支持党建工作,党组织负责人要列席理事会,所以各基金会需要提供党组织负责人列席理事会的证明资料。
四、准备事项
(一)基础规范
一方面基金会要按照运行逻辑对基础档案进行存档,另一方面要求规章制度规范性,且与实际情况相契合。
(二)公益项目
这部分是要基金会对日常公益项目的执行管理及成效的梳理。开展评估时,评估机构也不仅仅会依照材料进行打分,同时,针对公益项目的评估,专家或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与基金会的领导、该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
(三)诚信建设
该部分内容要求基金会按照《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和《北京市基金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进行信息公开,其中一定需要公开的要点包括:
1. 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开展募捐、接受捐赠、提供资助等活动情况,人员、机构基本信息和变动情况等。
2. 基金会组织募捐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名称、目标、计划、地域、起止时间,捐赠人权利义务,募集款物目标、数额、计划、用途、成本预算及开支情况,募捐活动合作伙伴、合作方式等。基金会在募捐活动持续期间内,应及时公开募捐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和用于开展公益活动的成本支出情况。募捐活动结束后,应公开募捐活动取得的总收入及使用情况。募捐周期大于六个月的,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结束后三个月内全面公开。基金会开展联合募捐活动,还应公开联合募捐合作协议,募捐方向,募捐财产使用计划、成本分担等内容。
3. 基金会接受捐赠以及为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接受的公益捐赠信息。包括捐赠款物时间、来源、性质(定向或非定向捐赠)、数额、是否开具捐赠收据,直接用于受助人的款物,与开展公益项目相关的直接运行费用等。在捐赠收入中列支了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的,还应公开列支情况。项目运行周期大于六个月的,每三个月公开一次,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公开全部信息。
4. 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信息。包括公益资助项目种类、资助标准,申请(评审)程序,工作规范等。评审结束后,公开评审结果并通知申请人。项目完成后,公开有关资金使用情况,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应同时公开评估结果。
5. 基金会关联方信息。包括发起人,主要捐赠人,理事主要来源单位,基金会投资的被投资方,其他与基金会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关系的个人或组织,基金会与上述个人或组织发生的交易等。
6. 基金会章程及其他内部信息。包括章程,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成员信息,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行政办公支出的支付标准、列支原则、审批程序,开展公益项目所发生的直接运行费用的支付标准、列支原则、审批程序,资产管理和处置原则、审批程序以及用于投资的资产占基金会总资产的比例等。
另外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专家可能会在现场对基金会、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秘书长、副秘书长)进行评估,建议各基金会提前进行查询准备,并写一份文字版汇总报告。主要查询渠道包括上市企业查询、全国信用信息公开系统、信用中国、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国家版权局、慈善中国等。
五、评估流程
往年的基金会等级评估流程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等级评估相比往常年约提前1个月,各基金会要尽早准备各项评估材料,并做好实地考察与评估的准备。
六、准备工作基本要点
做评估准备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和原则:
(一)基础规范性原则
(二)公益性
1.公共利益原则;
2.非竞争性原则;
3.受益范围最大化原则。
(三)财务规范
1.基础的管理流程规范
2.基础公开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