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 | 多少人把“项目产出”当作“项目成效”?
来源:品説
作者:
2021-07-07
1146

 

 

“项目产出”“项目成效”这两个概念常见于我们项目设计与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不留意,两者极易混淆。

 

在项目大赛,或者项目汇报会上,我们也许看到有些汇报者是这样陈述本项目成效的:

 

“我们做了30场社区活动”“我们开展了20场技能提升培训”“我们制定并发放了150份项目手册”……

 

咋一看,好像项目做了挺多事情,应该挺有成效的。回头一想,好像不太对,“做了难道就有成效吗?”这是个灵魂拷问。

 

强调做了多少事情的表述应该是“项目产出”,不能代表“项目成效”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两者的区别以及其中的必要性。

 

\"\"

 

 

1

定义不同

 

 

“产出”的英文为“Output”,意译可以是项目出来了些什么?通常,我们把项目的直接交付物叫作“产出”,产出一般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的。

 

比如上述的“30场活动”、“20场培训”、“150份手册”,还有类似“服务提供小时数”、“参与者服务次数”等,这些都是“项目产出”,是项目组直接交付给服务对象或资助方的东西。但这是否有成效,还得另说。

 

这些的表述具有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等特点。无论实施方,还是资助方都好像乐意看到。也正如此,导致“产出”与“成效”的混淆。

 

“成效”的英文为“Outcome”,意译可以是项目带来了些什么?它是“产出”经过转化的成果。因此,“成效”比“产出”需要多走一程,“产出”的这些东西需要转化,才能成为“成效”,不然它们就仅是“产出”而已。

 

比如,我们确实做了150份项目手册,也发了出去,但是服务对象完全没看,或者看了,没什么收获。因此,项目手册没有发挥价值,这些“产出”就没有转化成“成效”。

 

“项目成效”一般是指服务对象是否得到新知识?技能提高?行为改正?身体状况改善?社会地位变化?态度或价值观改变?……

 

 

2

视角不同

 

 

“项目产出”“项目成效”两者侧重的视角也不同。

 

“项目产出”侧重的是“从工作人员出发”视角。“项目产出”描述句式一般是“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服务?”“我们做了什么产品”……

 

“项目产出”语境表述特点一般是使用第一人称:我做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

 

“项目成效”侧重的是“从服务对象出发”视角。“项目成效”描述句式一般是“给服务带来了什么?”“服务对象收获了什么?”“服务对象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项目成效”语境表述特点一般是使用第三人称:他得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改变?

 

下面,我以“长者膳食改善计划”项目作为例子说明。

 

\"\"

 

 

项目产出:“我们做了20场健康膳食知识讲座”、“我们为长者提供了100份营养午餐”。

 

项目成效:“长者他们掌握了5种健康膳食知识”、“长者他们就餐便利,营养均衡得以改善”。

 

因此,项目成效的表达语境,要多站在“服务对象”立场出发,多用“他”“他们”开头。

 

 

3

混淆两者的弊端

 

 

上面也有提到,由于“产出”看起来比较讨喜,又便于量化,而且有一定的迷惑性。

 

“产出”可以让项目组看起来做了很多工作,产出满满,从而为大家误以为是“成效”蒙上一层迷雾。久而久之,项目组也深以为“产出”就是“成效”没有毛病。

 

但是,有意无意混淆两者区别是有弊端的,大家也常说,不强调“成效”的项目是“耍流氓”。

 

当然,只是说明自己的“产出”为项目实施方提供了很多便利:不用刻意探讨服务对象的精准需求、不用深究服务对象状况由于项目服务的改善,可以适当回避服务成效的责任。但是,长期以往,项目组就会陷于“自欺欺人”的局面。

 

举一个残酷的例子,一家手机生产商,他们投入了人力、设备、原料等资源,生产出来10000台手机,如果他们不追求“成效”,没有卖出去这些手机。

 

于消费者而言,这些手机没有发挥通讯便利的价值;于生产商而言,这些手机没有转化成利润,这家手机生产商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如果再遇到以上困惑,我们不妨转化视角与思路,多从“服务对象”出发,多想“他们”,少说“我们”,也许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