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底,来自9个国家20个环境组织共同发布了《投保我们的未来——2020年保险业化石能源及气候变化调查报告》。由Insure Our Future发起的这项针对全球保险业应对气候变化、化石能源开发领域,承保和投资政策的调查已经是第四个年头。这项工作旨在推动保险业在气候变化领域有所作为,揭露部分保险公司的不作为且为虎作伥,倡导保险业界抛弃对煤炭领域的保险服务,从而引导对保险行业从助力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
推动保险巨头纷纷“脱煤”的瑞士环境活动家

报告主要作者:Peter Bosshard/中文名:白好德
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也是项目推动人Peter Bosshard有着颇为正能量的中文名字:白好德。他来自和平之国瑞士,是一位有多年环境和金融政策倡导、富有经验的资深环境活动家。成长在上世纪60年代瑞士的白好德拥有与自然为伍的美好童年。而在战后急速发展的欧洲,他目睹了资本和工业化对大自然无情的摧残。这位有着不寻常梦想的瑞士青年,从此投身到社会正义和环境抗争的事业。
白好德后来来到了美国,加入国际河流组织(IRN)。国际河流组织总部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园附近,这里因倡导世界和平和正义运动而名闻天下。因左派意识盛行,常被称为“伯克利共和国”。当时白好德关注河流大坝的生态和社会影响,推动银行业环境政策改善和发展。他曾被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迎为座上宾,受邀请以当面求索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白好德积极推动中国环境组织的能力发展,并推动他们关注海外投资的环境影响。十多年前,白好德参加了在中国青年报社场地举行的一次环境NGO、水坝和金融会议。当时一位国内学者针对怒江各级水坝或停或建的事件颇有感慨,他认为怒江水坝之争实际上是两个世界观的交锋。
白好德的世界观实际上在保险行业里为很多员工所共有。在多年针对保险公司的工作中,他认识到保险公司从业者很多人认同采取积极政策应对气候变化,只是有的公司本身船大难掉头而已。即便如此,白好德协调众多环境组织推进全球保险业在环境责任上锐意进取,让占有全球保险费额15%、再保险费额达56%的多家保险巨头承诺放弃为煤炭项目承保和投资。
这份《投保我们的未来》的调查结果来看,欧洲和澳洲的保险公司明显已经认识到投资和承保煤炭项目的风险,这也和上述地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息息相关。相比而言,美国和东亚国家的保险公司似乎仍需接受更多启蒙或者经济教训的震撼反思。
海外金融投资和风险承保应以己及人
近日,东亚的中日韩三国先后宣布了各自碳中和目标。然而,三个国家在海外的投资中,并没有承诺减少化石能源领域的投资,在技术落后、资源廉价、环境标准尚低的南方国家里,煤炭等化石能源投资往往是个方便的选择。问题在于,即便中日韩通过经济和技术升级实现了本国的碳中和目标,而其它国家依然成为碳排放重灾区,全球气候变化的步伐也是无法节制的。
此外,我们对于其它国家应该报以什么样的态度?
两年前笔者有过一次和在印尼建煤电厂的中国承包商交谈。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煤电厂除了为地方供电,主要还是为了保障中方援建的钢铁厂的电力供应。该钢铁厂的前期利润归中方所得为主,十多年后按合同转交给印尼方,但那时这些设备也都折旧的差不多了。
按照承包商的逻辑,中方是参与了一个十分划算的项目。他坦言就是利用印尼廉价的土地、资源和人力。然而这种“划算“却无法掩盖当地居民的承担。在印尼的不少外资建厂项目需要当地社区百姓搬迁让地,还要面对生产中的工业污染以及未来厂矿关停后的污染处理。而这些和中国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健康可持续发展,造福当地社区的初衷有时是偏离的。
很多时候,对当地社情和发展诉求缺少了解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为类似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居民健康和导致气候变化的海外大型项目提供了融资和风险承保,为不顾国际责任,“捞一把就走人”的企业站台。
Insure Our Future倡导推动保险业从环境角度考量保险业务,是将视野推到未来再回头审视现在的所作所为。有先见之明就会做出经济上不受损的决策。这样的研究和政策建议对中国保险业界而言弥足珍贵。
不与煤炭为友,投保我们的未来
这个针对保险业开展工作的环境联盟原名为Unfriend Coal (不与煤炭为友)。人类对煤炭的利用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祸首之一。煤作为沉积岩,是远古植物的化石。燃烧煤炭和利用同为生物化石的石油,都无奇可言。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到21世纪,对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来自星球运行可以转化为人类使用的能源早非难事。仍用巨量资金去攫取远古动植物化石作为现代人能源所需,不是抱残守缺,就是利益集团的经济私利驱使。
在如今资本为大的经济社会里,金融机构的引导角色举足轻重。如白好德一样,很多环境组织认识到倡导和监督金融机构的必要。荷兰的BankTrack机构就推动全球银行业在社会公平正义、环境和人权保障上有所担当。在2018年10月份BankTrack的环境会议上,来自东欧的环境组织就提出对保险业应该给予关注,毕竟全球保险公司的资金体量和环境影响已经今非昔比。
在环境组织关注保险行业之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保险业界就已经开始关心环境议题了。当时无论是厄尔尼诺现象,还是其它自然和人为环境灾害都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积极推动和吸引保险公司参与全球环境风险管理,《中国环境报》当时也给予了积极报道。
如今保险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也已是锐意进取。全球保险巨头法国安盛公司(AXA)承诺净零排放就是最好的范例。安盛同时倡导建立净零保险联盟(Net Zero Underwriting Alliance), 并认识对净零排放的长期承诺应和短期淘汰化石燃料的行动相结合。
环境团体升级工作方法,为企业环境策略献智
中国环境团体关注保险业的先行者是一家名为“福建绿行者环境保护公益中心”的机构。早期关注福建水污染的这家团体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的企业污染问题要从上游着手解决。他们自行开发了“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体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其数据库查询企业信息,在信贷、保险、投资等金融领域管控风险。此外,绿行者与国内保险机构共同对环境污染责任与投保额、损害赔偿关系方面的研究。
绿行者展示了中国环境组织在专业程度和工作方法上的提升。环境组织在倡导环境理念的实践中,可以为企业带来颇具价值和远见的战略指向。英国环境机构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在中国就积极推动中国企业签署“科学碳目标”。这些都是与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政策和目标一致的。
Insure Our Future发布的这份报告和众多环境组织数年如一日的工作倡导,其所传播的更重要的理念在于: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
无论一个人从事哪一种岗位,
其实都可以从自身为地球的环境和气候的未来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这的确是关乎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欢迎扫码查看报告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