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森德专栏】拥抱“VUCA”——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组织筹资的影响与反思
来源: CFF2008
作者:岩松
2020-05-27
2587
领域 灾害救援

导读:

 

“动荡的时代是一个危险的时代,但是最大的危险却是否认它的存在。”——彼得·德鲁克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比疫情更为常态化的挑战,是组织处于"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状态之中(简称VUCA)。这不仅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也将对整个公益慈善行业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来自岩松老师,是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联合创始人。在这篇文章里,他简要分析了疫情对社会组织筹款的影响,并引入优秀者案例来对标,希望对疫情后期的管理者有所启发。

 

▲本文经作者确认发布,谨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图片源于网络

 

 

后疫情时代挑战来临

 

 

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社会组织也逐渐恢复日常工作状态,这时候疫情对社会组织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也开始显现。

 

首先,原有的工作节奏被打乱,项目进度受到影响。其次,既往的工作方式受到挑战。目前减少人员聚焦,仍是防疫的主要手段。一些计划中的调研、会议、项目活动被迫转为线上,而效果却不理想。

 

另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使得社会组织筹资更为艰难。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出口、消费、投资等增长均为负值。经济衰退的压力已经逐步传导到公益慈善领域。

 

\"\"

*数据源于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根据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近期面向101位社会组织负责人的调研显示,51.49%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第一季度筹资额同比下降,22.77%的受访者表示筹资额有所上升,表示“没有变化”的受访者占比为25.74%。

 

当被问及“目前工作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哪些”,“资助减少”排在首位(54.46%),“项目无法正常开展(46.53%)”位列第二,“新捐赠方开发受阻(32.67%)”居于第三。

 

\"\"

*数据源于北京瑞森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年筹资额200万以内的社会组织,对筹资的压力感觉更为明显。数据显示,这类组织的负责人中,有54.32%表示筹资额同比有所下降,高于平均值近3个百分点。同时,这一群体中,有66.67%的人认为“下半年筹资会更难”。

 

由于经济受疫情冲击,企业营收减少,将削减CSR和捐赠相关的预算。如果被裁员或者降薪,则意味着公众捐赠意愿可能会下降。经济不景气也意味着政府的税收减少,政府购买服务的规模面临着不确定性。

 

 

向表现优异的组织对标

 

 

任正非曾经提醒华为的干部“脑袋要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哲学的根基。正是这种的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让华为的18万员工充满活力,长期奋斗。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蛮荒、战乱、肆虐的地区,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的团队和技术。

 

这也为社会组织的管理者提供了参考的样本。我们不妨同本次疫情中,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对标,他山之石可攻玉。

 

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是北京市5A级公募基金会,疫情爆发之初便积极投入抗击疫情,截止5月20日,共募集善款84,047,685.32元,支出81,675,040.27元,支出比97.2%。主要用于:医用防疫物资、生命救援检测及医疗设备、援鄂医疗队生活用品及个人补贴、社区防疫物资。

 

春苗基金会秘书长崔澜馨表示,“在抗击疫情项目中,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与支持的平台,帮助大家依法依规、及时高效地参与抗击疫情项目。”

 

\"\"

春苗抗疫“中欧人,为爱一起战!”项目

整合直升机资源为雷神山医院捐赠紧急抗疫物资   

*图片由春苗基金会提供

 

从大年初二开始,春苗成立“抗击疫情”工作组,并在慈善中国上备案,开始为春苗关爱新生命专项基金、重庆龙城义工协会提供支持服务。后续又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总会、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中欧人,为爱一起战”计划,以及长江商学院校友、银杏伙伴、手牵手生命关爱中心、微软ATC群友、清华电子系系友、清华经管学院校友、安利基金会等合作伙伴提供支持与服务,开始了与死神赛跑。

 

疫情突发的前两个月,整个团队连续超负荷运转,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没有周末休息,每天工作近19个小时,甚至没有正式入职的员工都是这样。

 

“接听400电话的同事调侃说,感觉耳朵都不是自己的了。有的同事好几天说不出话,还坚守岗位通过打字沟通。每个人因为天天要盯着电脑和手机,一天下来,眼睛都花了。有三个同事都相继累得病倒,但是仍然带病坚持。”

 

截止到5月20日,已有180多万件防疫物资及检测设备(包括当时急需的呼吸机、制氧机、防护服等),已送达以湖北、武汉为主的220多家医院和全国20多支援鄂医疗队以及部分一线记者手中。

 

\"\"

一线的医护人员穿上了春苗基金会募集的防护服

*图片由春苗基金会提供

 

是什么让这个团队由如此的战斗力?崔澜馨多次提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她认为是春苗“爱与专业”的公益理念和“专业、尊重、公正、快乐、合作”的价值观,激发了人的潜能。“你认同这些,就会自我驱动。”

 

当问及“作为领导者,你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春苗的文化中没有很清晰的层级概念,在团队中充分信任和授权,让效率提高,同时告诉同事们,只要你需要我,我都在!我和理事长刘东医生除了要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为团队小伙伴服务。”崔澜馨如是说。

 

春苗基金会是千万个积极投身抗疫的社会组织代表,一个表现优异组织,一定有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疫情带来的挑战与警示,足以促使我们反思自身优势与不足。这种反思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过程中需要让各方意见充分表达,最终形成共识作为行动纲领。

 

 

疫情后期管理者需要思考3个问题

 

 

Q1:如果没有疫情你的组织是什么状态?

 

如今,社会组织不得不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环境中,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组织的战略定位和管理方式,都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否则就无法担当社会赋予的责任。

 

做出调整决策之前的基础工作之一就是“复盘”。复盘不仅是经验教训的总结,更应该客观呈现组织的实际状态,从而以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结果背后的原因与规律。

 

复盘是动态连续的、是立体化的,包含了对过去的归纳和对未来的探究。通常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有助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与融合。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复盘可以帮助我们校准方向、优化流程、规避风险,继承组织优秀的文化基因。

 

 

Q2:如果疫情二次爆发,你准备如何应对?

 

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在被问及今年晚些时候是否会有第二波疫情来袭时,他表示“几乎确定它还会回来,新冠病毒的回归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预见问题是困难,没有觉察的问题才是风险”。在疫情有可能卷土重来的假设下,需要设计出预案,保持组织的柔性与韧性。即在安全、敏捷、有效的前提下,忠于组织的使命,开展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延伸思考如下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这次事件中做出什么贡献,如何界定服务对象及其真实需求,在突发事件下怎么保持组织的有效运转,如何构建协作网络和联动机制及时响应,怎样评估应急状态下的工作成效,如何提升组织的抗风险能力等等。

 

 

Q3: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筹资体系?

 

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社会组织的管理者需要未雨绸缪,构建稳健的筹资体系,通过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丰富筹资手段,有效应对未来捐赠市场的种种变化。

 

稳健的筹资体系,能够推动机构变革创新,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规避潜在风险。实现社会资源与公益事业的广泛连接,促进组织的使命达成。

 

\"\"

*筹资体系要素闭环模型

 

稳健的筹资体系包括:筹资资源、筹资产品、筹资人力、筹资成本,四个关键要素。每个要素都应结合组织内外部环境和优势,从捐赠方的需求出发进行布局。这将是社会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有力保障。

 

新冠疫情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深刻而久远。社会组织固有的发展路径和运营管理模式,都将被重新定义。这个过程中将充满挑战,而结果有待时间的验证。

 

你无法预知机会和风险哪个先来。与其在等待中焦虑,不如以开放的心态,坦然面对由此带来的种种变化。忠于组织的使命,以不变应万变。同时,积极推动组织的变革,茁壮团队,以变应变。洞察趋势,做好准备,才能处变不惊。

 

 

- END-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