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公益周
这个九月,阿里不寂寞,马云不孤单,99公益日的来势汹汹,并没有夺走马云的光芒。
9月9日,阿里主导的95公益周迎来收官。首创“公益无界”新玩法,阿里经济体首次近30个事业群联动加入,效果惊艳。95公益周累计带动超18亿人次公益行动,相当于平均每天带动公益行动近2亿人次,线下130个城市的5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共同打造了一场线下“公益双十一”。
18亿人次公益行动背后,是融合、创新的力量,这种力量让公益无门槛,人人公益成为可能。
毫无疑问,这场公益盛事也是阿里最好的庆生礼物!
阿里20周岁生日
9月10日
这一天适逢阿里巴巴20周岁生日
马云55周岁生日
第35个教师节
也是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日子
从此,这位叱咤风云的商业大佬
将回归他最看重的身份——马老师
马云55周岁生日
//下一站,公益和教育//
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被称作“有史以来杭州规模最大的年会”,没有外界猜想的大牌明星,也不对外直播。但是舞台美,效果赞,科技炫的这台晚会,不输任何大型晚会。怀旧,青春,当然,也让人看到梦想。
马云说,很多年前,他去格林威治天文台,有人问他,太阳系在哪?他没找到。又问,地球在哪?他也没找到。
“我突然明白,我们这些人,在地球上,啥都不是。那一刻我明白,我们不是谁。人生不是你取得了什么,而是你经历了什么。世界这么美好,很多事我都想去体验、尝试。还有那么多不美好,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是要去折腾折腾的。”
马云专程赶来与90后乡村女教师一起给山里学生直播大海
“我是不会停下来的,阿里巴巴只是我很多梦想中的一个而已。我自己觉得我还很年轻,我想去玩,去折腾。教育、公益、环保,我一直在做,但是我想我能做得更好。”
马云是阿里公益的“代言人”,他把自己的目标聚焦在公益领域后,人们在猜想,莫不是阿里的公益即将迎来升级迭代?
其实公益怎么做,对于马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时兴起的情怀。不同于许多公司将公益视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利他、公益的理念似乎从一开始就是阿里商业模式的一部分。营利与非营利,利润获取与社会价值创造,这些在许多人看来壁垒分明的矛盾体,在阿里经济体里呈现出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尤其是在今天,阿里的许多做法,前所未有地打破了公益与商业的疆域。
“教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马云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的初心。
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马老师名片上已经累计有12个身份:马云公益基金会创始人、乡村教师代言人、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席主席、杭州佬、阿里001号员工等等,这些身份是不是都跟公益有不大不小的关系。
//乡村教师代言人//
早在2018年的9月10日,马云在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中写道:“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
为了这份“兴奋和幸福”,马云布局良久。从2014年12月在浙江省民政局正式注册“马云公益基金会”起,他迈出了“回归”教育的第一步。
在布局教育的诸多领域中,马云最青睐、投入精力最多的当属乡村教育,甚至将自己的微博名称也改成了“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作为“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过去一年出席了2018届乡村教师和乡村校长结业典礼、百名企业家乡村教育午餐会、“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仪式等。除乡村教育计划外,马云还远赴非洲等地到场支持马云非洲青年创业基金等项目。
马云在联合国的工作也“耗费”他相当大的精力。2018年继联合国可持续发现目标倡导者、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后,马云又被任命为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公益和慈善是不同的,慈善是个人的事,而公益在于参与,在于唤醒人内心的善良。”马云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阐释他“低调做慈善,高调做公益”的“公益哲学”,并为此组建了一支堪称豪华的公益队伍。
马云公益基金会理事会由 11名理事组成,其中有精通投资的人士如童小幪,有公益专业人士,如桃花源基金会理事长张爽,社会公众人物如李连杰、汪涵,他们从自己所擅长的不同方向带动基金会更专业地发展。
2018年12月,浙江省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对全省社会组织进行评估,浙江马云公益基金会在评估中以高分成为浙江省民政厅评估通过的44家5A级社会组织之一。
//马云公益基金会在忙些什么//
在中国最艰苦、最偏远、最寂寞的地方,有一群热爱孩子、追求创新、幸福育人的乡村教师,他们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青春去呵护、去培育他们成长,把乡村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视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给他们带去知识和智慧。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有数千万儿童在乡村学校就读。带给这些孩子知识、智慧和文明的是29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是支撑乡村教育发展最关键的力量。
马云说,“我们会持续在一线寻找和发现优秀的乡村教师、乡村校长和乡村师范生,支持正在一线坚守的乡村教育家发展,同时培养未来的乡村教育家。”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暨马云乡村教师奖、马云乡村校长计划、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以及马云乡村寄宿学校计划,是马云公益基金会自2015年启动以来,为乡村教育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1“马云乡村教师计划”
2015年9月16日基金会发起““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每年一届寻找100位优秀乡村教师,给予每人总计10万元支持——持续三年的现金资助与专业发展机会。自2018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已覆盖全国832个贫困县和浙江省。
为了表达对这些乡村教师的尊重和欢迎,每年的农历腊八节,马云都会在三亚为100名获奖的乡村教师举办颁奖典礼,使他们成为当天的耀眼之星。以期唤醒社会对乡村教师与乡村教育的关注,使乡村教师的价值得到认可。
2“马云乡村校长计划”
一个校长能深度影响一所学校,校长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思想决定学校的教育文化,校长的管理能力决定学校的教学成效,校长的领导力决定学校的氛围和活力。
“马云乡村校长计划”是马云乡村人才计划的一部分,预计10年投入约2亿元资金。
为了发现并助力新一代具有优秀领导力的“乡村教育家”。基金会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20位优秀的“乡村教育家”代表,为他们每人提供总计50万元的支持。其中,10万元用于帮助改善个人生活;10万元用于领导力提升,包括参与国际游学,组成校长课堂,结成“乡村教育家”社区以探索乡村学校发展;30万元作为实践基金用于所在学校,以“马云乡村少年宫”的形式帮助获奖校长持续提升领导力,开拓新乡村教育模式。
3“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
2018年,首届“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聚焦在湖南 、四川、重庆、吉林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浙江省,招募了100位签约任教地点在以上地区乡村学校的应届师范类毕业生。
为了让更多乡村青年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有发展。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于2017年12月11日发布,预计10年内至少投入3亿元。
马云公益基金会相信,虽然乡村教育仍很薄弱,但这正是师范生的机会,是年轻人的机会。年轻人改变城市教育可能很难,最多只能做些锦上添花。但回到乡村,将是雪中送炭。参与建设中国乡村的未来,师范生们有机会创造历史!
4“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
2017年的“”双十一,马云基金会启动了“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第一个试点学校是贵州省黎平县寨头民族小学,在学校进行了宿舍条件、食堂设施、校园环境改造等工作。打造出品质宿舍、温暖浴室、卫生厕所、营养食堂、乡村少年宫、平安校车等寄宿制学校生活空间样板。
在2018年1月举行的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马云又与80 余位国内企业家一起商量解决乡村教育的寄宿制方案,并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响应。经过筛选,2018年又确认了江西寻乌、河北青龙、浙江淳安、云南昭通等4地项目试点学校。
这项计划希望生活环境的改善能让乡村学校更具吸引力,让学校成为一个地区条件最好的地方,使家庭和社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乡村教育,让乡村寄宿学校儿童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5“马云乡村少年宫计划”
乡村少年宫以满足乡村儿童课外需求为主,从课程/活动内容到形式上设计了以“看世界、见未来、遇自己”三大通识教育主题课程,分别为乡村儿童提供历史、自然、科技、社会、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帮助乡村学生了解周围与世界,了解过去、当下和未来,激发好奇心与想象力,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
2018年,乡村少年宫在马云乡村校长计划获奖校长所在学校落地实施,建成了14间乡村少年宫实体空间,并对学校相关老师开展了基础培训,为所在学校乡村儿童提供了不同与传统形式的历史、科技、艺术等少年宫活动内容。
从201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首个项目“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到陆续启动的“马云乡村校长计划”“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等一系列公益项目,从公益资金来源、数目到每一笔费用支出,都是透明的。
在马云看来,做基金会的第一原则就是必须透明。公益的责任是唤醒,是行动,是参与,所以公益不应该有秘密。
“基金会必须有透明的基因,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有据可查”,马云说。
//希望“老师”是我一辈子的身份//
“小时候有过无数的梦想,想过当司机,想过当售票员,想过当警察,想过当科学家,想过当解放军叔叔。但是出生在教师节的他,从没有想过当老师。不想当老师的他,最终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人生就是这样不可预测。”马云说。
转眼毕业,成绩特别优异的他被分配到一所大学当老师,他把自己做到最好。
马云常说,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做得最好的工作,就是当老师。
后来出来创业,但教师梦从未在他心里走远。
他发起“马云乡村教育”一系列计划,希望唤醒整个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
无论当老师,还是创业,马云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师梦。
希望“老师”是他一辈子的身份,像烙印一样。
为师成一派,桃李自芬芳。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一张图盘点2018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
参考资料:
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公益
图片来源于马云公益基金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