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观察报告》隆重发布
来源: 商道纵横
2019-08-14
2669

 

 

2019年7月26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责任年会上,商道纵横联合南方周末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广州隆重发布了《中国家族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研究”系列报告之一。未来几个月,商道纵横将围绕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的诸多热点议题,陆续推出该系列其他研究报告。

 

 

\"\"
 

图1. 商道纵横福建区域合伙人左广青女士发布《报告》

 

 

本《报告》聚焦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将(1)由企业家个人或家族成员发起设立,个人或家族成员所控制的家族企业是公益基金会的关联方,且个人或家族成员在该基金会担任重要职务的公益基金会;(2)由家族企业出资设立,且个人或家族成员在该基金会担任重要职务的公益基金会,这两大类共130个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通过基础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基金会从地域分布、注册时间、注册资金规模、类型等十余个方面进行梳理,对其做了基本“画像”。同时,本次研究还重点关注了基金会当前面临的系列挑战,如家族企业在财务、资金和战略等方面对基金会的影响,以及基金会在项目操作和人员保持方面所遇到的困难。针对上述挑战,《报告》给出了建议,以帮助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寻找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道纵横长期致力于企业基金会研究,并为企业基金会提供咨询服务。本次《报告》所用数据和信息基于商道纵横的《中国企业公益基金会数据库》,结合了各基金会的年报、官网、政府等监管部门网站、媒体报告和研究文献,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下是报告的部分内容。

 

 

首先,报告对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进行了“画像”,以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调研结果对其进行概览式呈现,主要归结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近八成基金会诞生于东部发达地区

 

在本次研究涉及到的130家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注册的基金会数量占到样本总量的79%,其中最多的是北京有28家,广东27家。

 

近八成基金会在最近十年注册成立

 


\"\"

图2.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年注册量与注册总量

 

 

2010-2018年是基金会成立的高峰期,共计102家,占到了总数的78.5%。其中年度注册数量最多的是2013年,有16家;其次为2018年,有15家。2016年,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注册总数量突破100家,基金会数量总体呈线性趋势增长。根据样本中各基金会的注册时间计算, 130家基金会的平均存续时间为6.66年。

 

 

注册资金规模呈两极分化

 

从注册资金规模上看,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多集中在法定的最低注册资金区,即200万元,共有59家占总数的45%。同时,注册资金在1000万-9999万元的基金会有43家,占到了总数的33%,且注册资金在1亿元(包括1亿元)以上的仍有6家。因此,基金会从注册资金规模上,总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

 


\"\"

图3.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按注册资金规模的分布

 

非公募基金会占绝对比例

 

从募集资金资质来看,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以非公募基金会为绝对主流。在130家基金会中,128家为非公募基金会,仅有2家具有公募资格。


 

\"\"

图4.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按募集资金资质分类

 

近七成基金会由家族企业出资成立

 

从注册资金来源来看,64.6%的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由家族企业出资成立,共84家。而由企业家个人或家族成员出资的基金会为46家,占总数的35.4%。


\"\"

图5. 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按注册资金来源分类

 

教育和扶贫是基金会主要关注领域

 

教育和扶贫是中国家族企业基金会最为关注的两大领域,其次是社会救助和福利以及救灾。

 


\"\"

图6. 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关注议题领域的分布

 

 

六成多基金会扮演推动者角色

 

52.63%的基金会认为自己在所关注的议题领域主要扮演的是推动者角色,即“基金会根据其自身战略追求特定的目标,并亲自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运作、主导相关的项目以促进整个领域的变革”。

 

31.58%的基金会将自身角色定位成合作者。这类基金会常与其他合作组织进行共同决策,资助这些合作组织以及执行其战略的其他组织。10.53%的基金会认为自己更多地承担了催化剂的角色,即“它们会开展不计回报的资助,这些资助很可能不会对相关领域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

图7.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在所关注的议题领域扮演的角色

 

基金会项目运作以长期资助为主

 

在项目运作模式上,绝大多数基金会在开展项目时以资助的方式为主,这类基金会共有109家。另有9家基金会是以运作方式为主,11家基金会处于资助与运作的混合状态。


\"\"

图8.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的项目运作模式

 

按照3年为期,3年及以内为短期资助,超过3年为长期资助, 57.89%的基金会对服务对象及项目是以长期资助为主,36.84%的基金会则是以短期资助为主。


 

\"\"

图9.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的资助期限

 

 

专职工作人员每基金会平均4.5人,
职业发展受限是员工流失主因

 

在 71家披露了专职工作人员数量的基金会中,平均每家拥有4.5人。根据各基金会对员工流失原因的选择,比例最高的是“职业发展受限”,占到53.33%。


\"\"

图10.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员工流失原因分布

 

九成以上基金会定期披露信息,
自媒体成基金会公众沟通主要方式

 

问卷调查显示,94.74%的基金会表示有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但在开展具体项目时,有四成基金会不与公众沟通,只有47.37%的基金会表示会与公众进行沟通。在基金会与公众就重大项目进行沟通的渠道选择上,利用自媒体进行沟通、公关的比例占到了44.44%。


 

\"\"

 

图11.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与公众的沟通方式

 

半数基金会过年检

 

在130家基金会中,有52.31%的基金会已通过2017年年检,另有47.69%的基金会尚未查到年检“合格”或“基本合格”的信息,或是并未参加2017年度年检。虽然部分基金会已公开披露了2018年度工作报告,但就监管机构来说2018年度的年检工作尚未结束。所以,本《报告》只检索了样本基金会2017年的年检信息。

 


\"\"

图12. 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年检通过情况

 

基于以上基础数据的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家族企业对基金会干预较多,
 捐资企业对基金会战略影响最大

 

就“如何制定组织战略与规划”,问卷分析显示由理事会自行决定战略的基金会比例为42.11%,而21.05%的基金会其组织战略是根据捐资企业的意见进行制定的。


\"\"

图13.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制定组织战略与规划的决策路径

 

 

基金会与捐资企业价值观高度关联。问卷回复显示,31.53%的基金会在对“基金会价值观与捐资企业价值观的关联度”进行自评打分时,选择了代表 “价值观完全一致”的5分,近五成基金会选择了代表较高关联度的4分,平均4分的总评分说明基金会价值观与捐资企业价值观有着非常高的关联度和认同度,反映出捐资企业对基金会的深层次影响。


 

\"\"

图14. 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与捐资企业价值观的关联度

 

 

近四成基金会的运营受捐资企业干预。问卷结果显示,36.84%的基金会表示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会受到捐资企业的干预,接近四成。捐资企业对基金会运营管理的干预,集中体现在对基金会的财务、资金方面,其次是组织战略规划与落地、项目的设计与执行。


\"\"

图15.捐资企业干预基金会运营的主要方式

 

在由家族企业出资的84家基金会中,37家占比44.05%的基金会,其发起人企业关联方是基金会的主要捐赠人;22家占比26.19%的基金会,发起人企业关联方扮演了基金会理事主要来源单位的角色;另有5家占比5.95%的基金会中,发起人企业关联方是“其他与基金会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关系的组织”。


 

\"\"

图16. 作为发起人的企业关联方与基金会的关系

 

 

 亟需提升项目执行力和传播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基金会工作人员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传播与公关能力”,以及“项目规划与执行能力”。各有近一半的基金会选择了上述两种能力建设。

 


\"\"

图17. 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项目团队人员最需要提升的能力

 

 基金会期待健全并具可操作性的政策

 

“政策有,但可操作性不强”被基金会视为最大的政策挑战,有42.11%的基金会选择了这一项。“物权(包括股权)捐赠支持力度弱”、“减免税收优惠政策不易争取”也是当前基金会面临的政策挑战。


 

\"\"

图18.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面临的政策挑战

 

项目策划和沟通问题是主要挑战

 

近七成基金会在与合作伙伴开展项目时遇到过困难,只有21.05%的基金会表示合作顺利。对与合作伙伴合作时遇到的具体挑战,78.57%的基金会认为集中在“项目策划问题”上,选择“沟通问题”的基金会占到71.43%。


\"\"

图19.与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时遇到的困难

 

 项目同质化严重

 

在公益慈善领域,项目的同质化意味着“与其他基金会的项目在策划、选定的资助对象等方面存在重合并形成竞争”。47.37%的基金会选择了“基金会在开展项目时,会遇到项目同质化挑战”,接近五成。在遇到过同质化挑战的基金会中,55.56%的基金会选择重新规划项目以求项目的差异性,但仍有44.44%的基金会选择继续按计划推进原项目。


 

\"\"

图20. 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遇到项目同质化挑战时的应对态度

 

《报告》根据上述发现,提出了关于推进中国家族企业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保持距离:基金会要与家族企业保持距离,以保证机构独立的价值观,并保持战略的长期性和一致性;

专业能力:组织机构和团队建设,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项目策划与执行能力和传播沟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公益创新:注重公益创新,主动适应公益市场的优胜劣汰,应对项目同质化挑战;

着眼长远:基金会在对公益事业和项目进行资助时,宜着眼项目及产出的长期影响力。

 

 

左广青女士在发布会上介绍,商道纵横将继续深入企业公益基金会的研究工作,对标国际优秀案例,以商道纵横持续为企业基金会提供咨询服务的10余年实战经验,不断深入探索解决方案,为中国企业公益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