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儿童节”?
来源:NGO招聘
作者:扬拙
2018-11-20
3153

       提起儿童节,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六一”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为悼念利迪策惨案,为反对虐杀、毒害儿童而设立的国际性节日。但你知道么,国际上还有另外两个纪念儿童的节日:一个是每年4月的第4个星期天,世界儿童日(World Children's Day);另一个当然就是今天,11月20日,联合国国际儿童日(Universal Children's Day,现在联合国同样也称这一天为 World Children's Day )。

 

国际三大“Children's Day”的由来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国际儿童节-每年6月1日:


       那是人类历史上最昏黯残酷的一天,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


       因两名捷克伞兵暗杀了当时臭名昭著的盖世太保海德里希,并受到利迪策村(Lidice)村民的掩护,纳粹德军开始对利迪策实施疯狂报复:1942年6月10日,他们屠杀了全村173名15岁以上的男性村民,并将妇女与儿童强行拆散,分别送往集中营,又用毒气残杀了集中营的88名儿童,犯下滔天罪行。不仅如此,为掩盖罪行,纳粹还放火烧毁整座村庄,让利迪策从地图上永远消失。

 

\"\"
(2011年捷克电影《利迪策大屠杀》片段)


       然而,掩盖不住的是反抗压迫的声音。6月12日,消息一经传开,美国依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就宣布改名叫利迪策;一个月后,墨西哥首都附近的圣何罗尼莫也改名利迪策;紧接着巴西、委内瑞拉、以色列、南非的一些村庄、广场、街道、甚至女孩的名字,都开始叫利迪策。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为悼念利迪策村及所有在二战中罹难的儿童,把每年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World Children's Day
世界儿童日-每年4月的第4个星期天:


       1986年,土耳其9岁的女学生丰达•卡拉戈兹莱(funda karagozler)和另一位同学给世界儿童写信说:“我们希望在社区内人人平等相待,我们希望生活在和平的世界中。我们虽然是孩子,也能够改善这个世界。”


       这封信被送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后,又送到联合国代表们的手中,引起强烈反响,当年的4月27日被定为世界儿童日(World Children's Day)。此后,世界儿童日定为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在这一天,全世界的儿童代表会来到纽约联合国总部,表达他们对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愿望,讲述自己为社区所作的贡献。

 

Universal/World Children's Day
国际儿童日-每年11月20日:


       上世纪初,一位英国女士埃格兰泰恩•杰布(Eglantyne Jebb)因亲眼目睹了一战中各国儿童的苦难遭遇,决心投身帮助苦难儿童的事业中,便与妹妹成立了国际救助儿童联盟( International Save the children Union)。1923年杰布女士起草了《儿童权利宣言》,并于第二年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会上批准通过,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上第一部保护儿童的权利文书,即《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
(2017年国际儿童日庆祝活动,来源于联合国官网)


       35年后,1959年11月20日,第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以《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为基础,通过了新的《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过了波兰教授的亚当•洛帕萨起草的《儿童权利公约》(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在继承《宣言》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儿童权利保护的“大宪章”。此后,为庆祝《宣言》及《公约》的通过,“国际儿童日”诞生。

 

       其实,除国际三大儿童纪念日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还拥有自己的儿童节。比如,印度把开国总理的生日11月14日作为儿童节;土耳其则将国庆节与儿童节相结合,把每年4月23日作为“主权和儿童节”共同庆祝。

 

       有些国家甚至不止一个儿童节,比如巴西把每年8月15日“全国防疫日”及10月12日“圣母显灵日”都定为儿童节;瑞典则分别设有8月7日“男孩节”和12月13日“女孩节”,日本更是一年中有三个儿童节:3月3日“女孩节”、5月 5日“男孩节”以及11月15日“七五三节”(三岁、五岁、七岁的特定儿童节)。

 

\"\"

(1950年我国第一个“六一儿童节”)

 

       1931年,我国曾在上海中华慈幼会上将4月4日规定为中国的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改“四四儿童节”为“六一儿童节”。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儿童纪念日

 

       1900年,被誉为“瑞典智慧女神”的爱伦·凯(Ellen Key)在其著作《儿童世纪(The Century of the Child)》中曾如此预言:

 

       “二十世纪将是属于儿童的世纪!”

 

\"\"

(爱伦·凯 [1849~1926] 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

 

       然而,这100年间,却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灰暗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成长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摧残。利迪策大屠杀幸存者苏比科娃回忆说:“战争下的儿童是最不幸的。我不会忘记那场战争带给我、带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条件飞速攀升,战争的硝烟也似乎从我们的视野中逐渐远去,“儿童的世纪”就要到来了么?

 

       也许,还尚需时日吧。

 

       物质财富的增长,伴随着人们权欲的膨胀。一心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儿童总在无形中受到伤害:一方面他们的基本权利被诸多社会矛盾肆意侵犯,另一方面他们的身心健康也被无所不在的诱惑所残蚀。

 

       当今儿童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每年依然有大量儿童被拐卖或遭受遗弃,大量留守儿童得不到教育保障,幼儿园虐童、校园霸凌事件屡有发生,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6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数据统计:全球将近9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9美元,其中儿童占近一半;2014年,近1亿6千万儿童发育不良。

 

\"\"

(2016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官网)

 

       也许,冰冷的数据难以给大家足够的触动,那么电影或许可以唤起我们的“童年回忆”。近年来,多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儿童侵害及犯罪题材电影被搬上银幕。

 

\"\"


       2015年上映的国产电影《失孤》,以一种克制苍白的形式,呈现出了一个“父子寻亲”的故事,直面我国“儿童拐卖”的现实社会问题。

 

\"\"


       《无人知晓》是根据1988年的“西巢鸭弃婴案”真实改编的日本电影,讲述了几个被单身母亲遗弃的儿童挣扎、混乱的生存场景。导演是枝裕和试图通过此片揭露社会对儿童生存的漠视。

 

\"\"


       美国女导演珍妮芬·福克斯把自己童年遭受性侵的故事拍成电影《信笺故事》,并在电影中坚持使用自己的真名“珍妮芬·福克斯”,以这种极端真实的方式,展现童年遭受的伤害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今年,随着轰轰烈烈的「#Me Too」运动席卷全球,儿童性侵丑闻也被不断暴露,数字之大,范围之广,令人发指……

 

       在这个庞杂的社会体系中,儿童代表着美好与未来。而太多时候,大人们却因自己的无知和私欲残忍的吞噬着整个社会的美好与未来。可悲之处在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伤害行为,对于儿童来说都是无底的深渊。他们花掉漫长一生都无法愈合的微小伤口,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被一个个挫折、困惑感染化脓,成为自我否定与消极厌世,直到坠落渊底……

 

       也许正因如此,世界上才会涌现出如此之多,形式各异的儿童节,以抚慰他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关注,承诺美好的未来。

 

\"\"

(2018年国际儿童日主题:儿童接管世界,蓝色点亮未来,图片来源联合国官网)

 

       “儿童的世纪”,是人类在一个世纪前,许下的美好承诺。

 

       希望诺言开花结果的日子,不再遥远。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