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策划】留守、流动儿童,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③
来源:发展简报
作者:张欢 视频:朱宇靖
2018-05-30
1800

\"\"

       六一将至,这是一个属于儿童的节日。然而,很少人知道它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而设立的节日。


       据《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称:“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行业里也不乏关注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组织机构,而公众对于他们对于机构们所从事的项目却是一知半解,我们到底能为流动、留守儿童做些什么呢?


       今年六一节,发展简报采访了四家专注做流动、留守儿童项目的机构,让他们谈谈自己从事的有代表性的项目,我们能做的,或许可以从他们的实践中找到些许灵感吧。

 

文 | 张欢

视频制作 | 朱宇靖

 

三  项目名称:协作者童缘


       简介:“协作者童缘”是“协作者”旗下的儿童社区教育服务品牌,致力于在社区为儿童建立自然、简约、优雅的综合性儿童之家,开展以促进儿童参与为中心,深入家庭、带动社区、影响社会的四位一体的儿童社区教育服务,成为协助孩子发展自我、融入家庭、参与社区、改变社会的协作者。

\"\"

被访者:任文欣,协作者社工部社会工作者

 

       我叫任文欣,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主要负责东四童缘日常运营以及城市困境救助等工作。


       北京协作者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为困境人口提供各类公益服务。以前,因为没有条件,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只能露天开展,路边、大树下、废弃仓库、打工子弟学校、打工朋友家中都曾是开展活动的地方。与此同时,居委会和家长也会主动找到我们,反馈社区儿童放学后无人照护,学习和安全等都无法保障。经过讨论,为回应社区需求,我们在社区也会开展日常的托管服务,以及促进儿童发展和社区融合等社会工作专业小组、社区活动等。

 

\"\"
 北京协作者/供图


       在服务中,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传统服务中儿童常常被视为“弱者”,而在中国也普遍缺失社区化服务,但儿童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所以协作者希望孩子们在童缘不仅可以完成作业,而且能够在一个放松的、尊重的、友好的环境下学会跟同伴之间,家庭之间,社区之间有一个交往,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家人,最好的邻居,最好的公民,为儿童建立自然、简约、优雅的综合性儿童之家,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最好的服务。
 
       东四童缘最初是协作者的一个办公地点,包括孩子们写作业的桌椅等物资很多都是来自企业、社会捐赠。2015年在北京市妇联和东城区妇联的支持下, 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设计:“我们这个地方如果要改造的话,希望这里是什么样的?希望这里可以有哪些东西?”孩子们也充满期待的说:我希望这里可以有一个秋千,我希望墙上可以多一些花花草草等等。童缘的核心理念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改变世界,除了环境的设计,还有墙面的粉刷,这些都是跟社区儿童以及家长一起参与完成的。

\"\"
北京协作者/供图

 
       当然,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改变世界并不只是一个口号,我们相信他们有潜能就可以。在服务中还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掘儿童的潜能,包括进行能力建设等。比如这个图书室,孩子们在写完作业后也会到这里看书,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时候会有图书看完忘记放回书架,包括有一些书如果放反了就很难辨别书名,所以社会工作者召集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管理图书,包括设置图书管理员等角色。我们也邀请在手工方面有特长的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制作代书板等。除了在童缘,我们在社区也会通过学习角以及社区自助图书馆等形式,在困境家庭中为其提供学习和阅读机会,同时由社会工作者与社区骨干家庭一起通过社区动员宣传,图书馆馆长能力建设等,不定期开展有关阅读等活动,这些图书也会不定期交换。

\"\"

\"\"

孩子们自己制作的代书板          张欢/摄


       现在,东四童缘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3点半开始会开展日常托管服务,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孩子们会一起讨论小主人规范、时间表等。我们也在以项目化的方式培育有志于公益服务的高校社团,结合儿童需求和社团成员特长,为社区儿童开展比如化学小实验、趣味英语等文娱课堂。在开展服务之前,我们会邀请童缘的孩子、家长以及来自政府和高校学者代表等组成答辩小组,为社区儿童带来丰富的文娱课堂同时,也让初高中生,以及大学生等缺乏志愿服务机会的青少年们有所受益。此外,除了东四童缘,我们还在在北京朝阳区、海淀区等困境群体聚集的城乡结合部建立了协作者童缘。
 

\"\"

协作者/供图
       

       通过家长们的口口相传,东四童缘已经小有名气。开学前几个月就有人排队报名,一方面,我们非常看重家长的教育理念,会通过面试来决定最终录入名额,周末也会开展一些开放性活动;在托管期间,我们也很重视志愿者培育,家长每个月都会进行2小时的志愿服务,包括每月一次亲职教育培训。

       另一方面,作为市级首个社区儿童之家示范基地,协作者童缘希望发挥其专业支持力量。社区的需求是很大,仅仅一个或者十几个童缘是无法回应这些日益剧增的需求。所以在服务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经验的积累。每一次服务我们都会开展碰头会和评估会,并就一些个案进行讨论等。通过公众号、月报以及培训等分享协作者的经验,让更多人受益。并通过专业支持的方式为有需要的儿童之家负责人、一线人员开展培训,使其更有理念和方法的开展儿童服务,让更多的困境儿童在内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作为一线社工,这个工作最吸引我的是与服务人群的接触。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社会工作者自我与专业成长的过程。我们服务的大部分家庭都属于资源比较匮乏的,在社会上也缺少支持网络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当真的走进他们的家庭,孩子会告诉我们:其实我并不希望你们可以给我带来什么东西,或者别人捐赠的书本,你能像今天这样坐在我旁边,陪我聊聊天就很开心了。

 

       在这个城市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努力地生活着。对处于困境中的他们能被看到,能被关心和温暖,也许对他们的未来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他们也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可能是一幅脑洞大开的画,也可能是一部反映自己生活的民众戏剧,我们希望通过能力建设和倡导等向公众展示“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一个弱者都有力量”。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陌生。我们希望协作者童缘可以作为一个大家庭,通过社区互助网络的建设,让儿童、家庭、邻里、城市主流人群与边缘人群,彼此都能看见,相互包容与关心。

 

      视频请点击链接https://v.qq.com/x/page/f0672f65kmn.html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