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捐了 “同一天生日”
来源:媛的漂流记
作者:张媛
2017-12-27
1280

       我当天也默默的捐了这次的“同一天生日”,我平时不轻易捐款,因为朋友圈都是公益行业从业者,各类公益项目,我捐不过来;我一个是被刷屏所吸引想一探究竟,然后被“听说同一天生日的人冥冥之中会有命运的牵绊”这句话打动,也很好奇看看和我同一天生日的孩子的模样,看到那个小女孩的照片,默默的捐了款,1元不多,零钱就够,但是我没有分享到朋友圈。

 

      “同一天生日”后来开始有风波,也有媛的公益圈外朋友发来询问,我把我个人的看法分享到这里,一家之言,或有谬误,仅供参考:

 

       一、好心好事没得到好结果

 

       看到问题想解决问题,抱着做好事的一腔热血,4个人加班加点,1个月7个摄影师的公益支持筹备,信息来源明明是真实的,传播筹款效果又那么好,朋友圈开始刷屏,366个孩子的一年费用都筹齐了,甚至还有更多的可以资助更多孩子,几百条信息偏偏只有几条信息输入的小错,就被找出来,没有落下个好结果,被众人口诛笔伐,媒体铺天盖地,冤不冤枉?心塞不心塞?

 

       心塞,但不冤枉。

 

       中国公众对于公益的信任本来就脆弱,在公益行业的人如履薄冰,在一起小心的重建这个信任体系,任何疏忽大意导致的信任坍塌都是往回倒退。

 

       但,造假和疏忽还是有区别的,造假不能容忍;疏忽大意,致歉改正,下次更加审慎;按照现在的信息判断,此次是经验不足,疏忽大意,不是存心造假欺骗。

 

       二、自己生日对应同一天生日受助人捐款的创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人在自己生日、结婚或者特别纪念日的时候,都愿意付出爱心,去以己之力帮助他人。比如生日去捐种一棵树、一片林。

 

       就在今年下半年,也有另一慈善组织推出了几乎是同样的项目:输入自己的生日,出现对应生日的受助孩子,可以捐一块钱。

 

\"\"

 

       但是这个处理的区别在于:


       孩子的照片由卡通头像取代;


       孩子的感谢是录制了一段语音,这段语音不是接受捐赠之后的感谢,而是一句“祝你生日快乐”或者“祝你梦想成真”,有同过生日,一起分享快乐之意;


       隐去了孩子的隐私信息;


       救助款也不是一对一,而是汇总到资金池,改善一类孩子的生活;

 

       项目设计的毫厘,可能带来了后果差别的千里。

 


       三、项目透明和受助人隐私是天平的两端

 

       你真心的回答我的问题:

 

       作为一位捐款人,你会选择一个孩子卡通头像捐款,还是一个真实的孩子照片捐款呢?(为保护隐私,马赛克孩子照片,可脑补原图选择)

 

\"\"

 

       仅从实际筹款结果上,右边另外一家慈善组织使用孩子卡通头像筹款的项目经过两轮推送传播筹得40万元,而此次左边真实的孩子照片捐款是一天时间200余万元。

 

       选择真实的照片的捐款人,也许认为看得见、能感受得到,知道对方是谁,看到孩子眼里的期待,愿意实现这个有明亮眼眸的孩子的愿望,觉得项目更加真实可靠。


       这是目前大众的选择,大众的选择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表述的方式。

 

       当然作为现代慈善组织,有责任去引导大众的选择,比如理性捐赠;而不是迎合大众,比如:比惨、比眼泪指数的捐赠。

 

       四、“同一天生日”事件标志着中国公众慈善理念的进一步成熟

 

       此次事件表明,公众捐款不再是单凭眼泪、单凭一时热情、不再是捐完就结束;而是开始理性的仔细判断项目的真实性、了解项目逻辑、了解捐款的去向,这样的公众监督能够促进慈善组织更加的注重基本功,了解真需求、想出真办法、解决真问题、长久之功而非一时之力,更加理性的公众促进更加理性的慈善组织的发展成熟;

 

       对于尊重未成年人隐私的讨论:回想到数年前,我们的“透明公开”更加的“彻底”,“隐私权”是很罕见的事情,在有些的网站上,你不光能看到受助人的照片,甚至连受助人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姓名、单位都能通过一张表单看得清清楚楚,因为要透明公开,随时可查。
渐渐的,开始知道隐私权,要尊重受助人,要保护隐私,实名改为X某某,隐去住址电话;虽然那种让受助人拿着钱拍照的照片仍然屡见不鲜,钱还得分开,看得出是多少张。从开始看到这种照片是:“好,一分不差的给到这个可怜人了” 到 “这样好像有点不合适吧” 到 “如何从帮助一个人到一群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慈善到公益的发展进步。

 

       四、前路还长,爱佑未来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公益组织

 

       我一直以来的观察,爱佑未来虽然年轻,但勇于创新,定义自己是支持公益行业发展的组织,自诞生以来,对于公益行业伙伴的支持有目共睹,在凝聚一线公益组织、给予专业培训和资金支持上不遗余力,它的先声夺人、创新高效,对于行业的触动不小,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也注意到爱佑未来之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慈善中国”的平台上备案了此项目,这个备案要求是对公益组织今年很新的规定,不一定所有公益组织的所有项目能一步到位做到,这也体现了爱佑未来非常遵守法律法规开展公募活动。

 

       此次执行方对于资料输入的纰漏、隐私保护的不专业,作为公募组织合作方,爱佑未来难辞其咎,此次是一个成长中的曲折和教训,但这个组织和组织里的工作人员本质上是正直、善良、单纯、热心和专业的。时间还长,需要机会成长。

 


      “出于好心,办了件不那么让人觉得好的事情”

 

       相信这几天爱佑未来的同仁是有点心力憔悴的,这个平安夜、圣诞节,原本以为又是温情的一波朋友圈美好祝愿,结局却似乎超出了想象、失去了控制。


       这条路注定是要受到公众的监督,我们背负着公众格外的信任和格外的怀疑而行,爱佑未来还很年轻,脚踏实地,祝福前路。

 

       同时,作为慈善组织同行,此事也是一次很好的提醒,相信很多慈善组织此次开始迅速启动内部梳理审查,如何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当然知道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落井下石幸灾乐祸不能有,五十步笑百步不要不自知。

 

       有在爱佑未来的同仁发朋友圈,很困惑迷茫,不知道这一切是否值得?


       回答你,一定值得!

 

       每一个人的跌倒,也是我们的跌倒;


       每一个人的重新出发,也是我们的重新出发;


       越来越理性健康的中国公益,一起为此努力!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