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公益研究院和智睿养老产业研究院今天在京联合发布“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江苏、贵州、福建、陕西、甘肃、山西进入2014年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排名前十。
指数评价都有啥?
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由政策环境、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老年健康与教育这6个一级指标,以及24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独家研发指标20个,占83%。评价对象为除港澳台外的全国31个省份。
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和公开信息。
政策进步指数排名,各省纷获“第一”
纵观2012年至2014年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排名结果,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陕西、甘肃7个省份连续三年蝉联前十名。
北京在政策环境、老年人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和老年健康与教育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最早出台贯彻国务院35号文件的落实文件,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3〕32号);坚持贯彻落实全市“九养”政策,持续向60至79岁重度残疾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较早出台了《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并于2013年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明确100公顷养老设施用地。在社会救助方面,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相比,北京市农村五保供养水平较为突出,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平均标准分别达到923元/月,923元/月和1090元/月。
上海在全国较早推行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补贴,2013年开始,护理补贴覆盖率连续位列全国第一;2014年,以立法形式出台了《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在人均预期寿命方面,上海排名全国第一,达到80.26岁。
陕西省在评价年份中制定了较为全面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业的政策,这些都为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的排名靠前起到了重要作用。陕西是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建立70岁以上高龄补贴制度的省份。
甘肃省在老年人社会救助方面最为突出,尤其表现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率、最低生活保障预算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比例两个指标上面,2012年至2014年,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分别为16.8%、16.7%和16.2%,远高于东部沿海省份。
指数排名呈现三大特点
东部地区老年人政策走在全国前列
2012—2014年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东部地区有7个,分别是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西部地区有5个,分别是陕西、甘肃、新疆、云南和贵州;中部和东北地区各有1个分别是吉林和山西。
指数排名有变动,地方形成竞相推动发展态势
对比2012—2014年指数排名,除了湖北在三年里排名没有变化外,其余省份都有明显变动,其中,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和广西10个省份排名逐渐靠前。整体来看,各地排名基本都呈折线发展状态,地方竞相推进老年人政策发展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老年人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匹配度逐步提高
从2012—2014年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排名来看,2012年人均GDP排名超过指数排名的省份有18个,2013年下降为12个,2014年虽然有14个,其中福建、青海两省与当年GDP排名仅相差1位。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政策以及服务逐渐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精彩点评
中国的养老事业正在面临一个大的转型挑战,既有国际范围内的转型,也有国内我们特殊的转型。发达国家正在推广从养老福利机构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潮流,国内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从生活照料向护理服务转型。
据年鉴统计,我国能持续上岗工作的护理员有30多万,加上民间机构、非正式的人员大约有100万。而在日本,经过严格的培训并拿到证书上岗的专业护理人员就有110多万人。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各个地方政策全面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得看到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王振耀院长
中国公益研究院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在老年健康与教育等指标的深刻内涵,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与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中国养老产业联盟等单位拟联合主办“2016武当论坛”,计划于9月中旬在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开幕。
论坛主题为“善时代 新伦理 大康养”,届时将邀请数十位行业领袖精英及数百位行业代表共聚一堂,聚焦“善经济时代”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热点问题,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的现代化融合发展搭建一个高端交流平台。论坛启动同时也标志着“首届中国老年武当养生文化旅游节”、“第九届中国养老产业联盟高峰论坛”等活动的开幕。
本文源自“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发布会——暨2016年武当论坛启动仪式”
小 编:琬越 一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