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会之间的合作,不同基金会联合共同资助的案例越来越多。而且不少联合,不是基金会之间互相倒钱,而是结合彼此的优势,为NGO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金桔奖颁发的对象是十家基金会机构。如果我们深入一些,其实,金桔奖是颁发给了这十家基金会的具体资助工作。
比如,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获奖,其实应该是桥畔计划获奖。西部阳光自己的运作型项目,并不在此次评价范围之列。
再如,SEE基金会获奖,其实应该是它旗下的创绿家、劲草同行、卫蓝基金、湿地、工业污染等资助业务获奖。SEE基金会在阿拉善地区荒漠化治理、企业绿色发展工作,也不在此次评价范围之列。
其它的获奖基金会,只要涉及到操作资助混合型的,或者部分资助NGO部分资助其它类型机构的,都有类似的情况。
而一旦说到具体的资助项目层面,我们作为NGO对发生直接资助关系的资助方表示感谢外,金桔奖获奖机构背后的资助方,同样也值得敬意。
如桥畔计划,它是由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澳门同济慈善会、浙江敦和基金会、广州春桃基金会等四家基金会等共同出资的。
如劲草同行,是由SEE基金会和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联合发起,浙江敦和基金会、南都基金会、深圳红树林保育基金会共同资助的;卫兰基金,是由SEE基金会携手阿里巴巴基金会、以及能源基金会共同发起的。
其它类似的情景应该还会有。
说这些,当然不是为了抹杀获奖机构的贡献,而是想说明,一项优秀的资助往往离不开多方的合力,既有出资方给予的信任和空间,又有技术单位或专家顾问的支持,其实也离不开受助伙伴之间的彼此支撑和化学反应。
而过去几年的观察,我理解,这里头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最终仍然是出资方,因为出资方的身份、理念、态度和要求,给资助操盘手划定了范围,是操盘手的最大的约束条件。
所以,作为NGO向资助方致敬的金桔奖,其实也希望借此机会向资助方背后的支持机构,尤其是资助方的资助方,致以敬意。
(文:社会资源研究所 李志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