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 心 提 示
去年6月,一个嘹亮而有号召力的声音,在桂城响起——爱家,爱桂城。这是一种突破社会分工,突破群体界限的关爱。而对于桂城而言,却是政府职能的一种扩展,是政府工作手段的创新。建设“关爱桂城”,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政府的统筹引导,集结全社会的力量,营造充满温情的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并且创造社会管理的“桂城模式”。
■政府创新
理念先行
重在体系
在“GDP挂帅”的政绩观仍没有彻底转变的阶段,很少地方政府会如此高调地宣扬,如此大力推动社会关爱,并且努力将“关爱”打造为“城市名片”之一,让关爱上升为一个城市所承载的价值。
社会日益物质化,人与人之间感情日益淡薄,人们在歌舞昇平之后,越来越渴求精神安慰的时候,桂城适时“出手”,将政府工作的焦点之一转向社会人文。桂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建设“关爱桂城”,是要构建一种专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体系,以有序、多层次、指导性强的工作体系,凸显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关爱基金
关爱体系支点
当“关爱桂城”建设启动之时,“关爱基金”也同时宣告成立,并且由桂城街道财政率先注资100万元。这如同一个“种子基金”,在“关爱基金”的运作下,相当多的关爱项目藉此“孵化”,其中不仅有三山青年的创业扶持,也有众多义工分队的公益服务项目。
作为经费支撑,“关爱基金”更像一个支点。在“关爱基金”的基础上,一个关爱基金运作体系逐渐在桂城丰满,直至日益完善。目前,桂城街道已经制定了关爱基金的相关申请和管理监督制度,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实现社会关爱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而对于“关爱桂城”这个大的社会事业而言,“关爱基金”又仅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爱平台的核心之一。目前,桂城已组建“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由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委员会主任及会议召集人,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著名慈善人士、社会资深义工、资深传媒人、专家学者联席督导会议,并设有秘书处作为常务工作机构。此外,包括专门管理“关爱基金”的关爱基金资源库在内,桂城还设有关爱农村拓展部、关爱社区拓展部和关爱行动推广部,“三部一 库”搭建起“关爱桂城”建设的行政框架。
资源整合
关爱文化无缝渗透
关爱建设,说起来有点虚,而若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能立足于关爱理念,那么“关爱桂城”就不是“海市蜃楼”。
去年6月以来,政府干部与200多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大爱无限”的口号也开始在桂城各中小学校响起,学生、老师与学校之间爱意常在;妇联“家家手牵手,爱心1+1”系列活动掀起全城对单亲家庭的关爱热潮。而在村居,桂城街道19个社区和22条村都以“送活动”模式,共开展了209场体现关爱。
事实上,社会关爱平台已经成为桂城建设“广佛RBD”发展战略的政府四大工作平台之一,与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平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平台、城乡统筹发展平台联合发展,四大平台之间实现资源联动。
以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平台为例。桂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关爱桂城”建设是综治 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互补领域。两者结合开展,不仅丰富了对社会矛盾的排查、调解等事后补救工作的方式方法,还可以在社会问题的早期预防上融入关爱服务,实现政府贴近群众联系互动,加强双方的沟通理解。
资源整合的力量,逐渐将关爱桂城推向新的深度。而专业社工也被引入到关爱桂城建设中,并且成为关爱建设的新资源。目前,桂城已有5名社工。“现在我们正在村居做调研,将就一些具体的关爱项目,进行培训和督导。”社工王玲说。
■民智调动
培育团体
购买服务
桂城街道建设“关爱桂城”有清晰的路径图。首先完成关爱体系框架构建,由政府牵头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形成关爱声势。继而实现关爱体系的常规系统化运作,创新重点工作措施,形成亮点活动和优质品牌项目;进而形成有序、持续的关爱事业发展机制,社会团体得到培育和成长,并充分参与关爱建设。而整个计划的落脚点,在于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从而使得社会关爱体系能够 持续运行。
义工项目招标
政府购买服务
去年9月份,桂城街道启动了义工服务项目招标,共收到34个项目标书,其中29个项目在经过评审后入围,作为2009-2010年度的中标项目。政府对中标项目的资助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心声热线”等3个一级项目,每个支持1万元;“松柏之爱”等10个二级中标项目,每个支持5000元;应届毕业生第二课堂等10个三级中标项目,每个支持3000元;“心理沙龙”等6个四级中标项目,每个支持1000元。
这些项目是桂城关爱基金成立以来首次划拨资助的义工服务项目,而这种模式的关键意义在于,这是对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一种尝试。“很多社会公益服务需要专业人士来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探索。”桂城街道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将继续开展义工服务项目招标,而且方式将会创新,比如政府设计一些项目,并预算好经费,再面向社会进行招标。
此外,外地的专业服务机构,也引入到桂城关爱建设中。据介绍,香港油尖旺服务协会和广东省民政学院将提供专业的设计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参与关爱社区活动中心的建设管理。
培育民间社团
扩大NGO规模
去年,三山新城大学生成长促进会在桂城成立,成为推动三山青年创业和成长的民间组织。而对于社会团体相当缺乏、却又迫切需要的桂城而言,如何扩大社会社团的规模,提升其活跃度,成为关爱桂城建设的立足点。
桂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桂城将立足于地区服务社团的组建和培育,通过专业社工的引导,在桂城扶持一批专业性强、具社会影响力、公众认可度高的民间社 会团体,深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关爱建设发展模式,以政府之力率先打造 社会公共服务主力军。
据介绍,为推动社会团体的培育,桂城还将制定桂城民间服务社团成立及管理办法、合法社会团体申请关爱基金资助操作规程、社会团体参与关爱建设服务管理办 法等操作机制。另外,桂城还将参考上海对社团的准入管理办法,探索以“关爱桂城”建设机构作为“公益孵化器”中介中心,以政府力量培育民间社团,扩大地方NGO规模。
而传统的与政府相关的社团组织,如桂城义工联、桂城大学生成长促进协会等,也将转型为关爱建设的定点服务委托机构,成为“服务供应商”,提供“关爱桂 城”建设部分常规化的数据登记整理、人员队伍募集构建、初级培训等外包服务。
社会企业引入
蝴蝶效应渐显
与政府将主要精力投放在对市民的“生存关爱”相呼应,社会企业在提供“生活关爱”方面具有更多的自身优势。
去年9月,南海移动通讯公司成为“关爱桂城”建设首个战略合作伙伴,桂城街道办事处与南海移动达成了长达五年的战略合作意向。目前,南海移动已与桂城多个社区合作开展“电影进社区”活动30场次,积极策划“雄鹰展翅”关爱学子系列活动,为本地青年学子带来每年20000小时的勤工俭学机会。
这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的又一胜利。不仅是社会团体的参与,在关爱文化的号召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正在增强,并且参与到关爱桂城建设中。除此之外,桂城街道还与珠江时报社合作创办《桂城社区》,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丰富的桂城衣食住行信息,实现全面的信息资源关爱。桂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还将努力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为关爱桂城的建设提供各种支持。
■暖流涌动
关爱故事
广为流传
故事1
洋老总当起“活雷锋”
保利洲际酒店的总经理是一个瑞士人,他有个中国名字叫谢明德。谢明德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参加慈善活动。虽然事务繁忙,但他还是经常抽出时间,组织员工到桂城敬老院慰问老人。
敬老院里只有十几个职工,她们要照顾80多位老人,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繁重,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是女性,不时有家具家电损坏,是个不小的麻烦。
谢明德听说了以后,特别带上酒店工程部的员工,利用空闲时间,将损坏的家电全部修理了一下,又帮老人装了些扶手以及活动床。
前段时间,谢明德又带着员工一起去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去敬老院之前,他们到一家美食站购买糕点。店员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一次购买这么多的糕点,于是好奇地问 了问。得知他们要到敬老院送给老人家后,美食站的老板当即表示:“这批糕点不收钱了!”不仅如此,老板又多送了些糕点,并派出饼店的员工一同送去敬老院。
在谢明德的影响下,酒店员工们现在对做慈善都很有热情。这间酒店联系义工组织给酒店的义工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做义工的专业技能。
故事2
小情侣出双入对做义工
唐裕做义工已经很多年了,从最初的一个人做义工,发展到小两口一起做义工。而她的另一半,竟然也是在做义工时认识的。
因为美丽活泼,人们都叫唐裕“唐唐”。直到前年,“唐唐”还是单身。不是没人追,而是这么多年了,她一直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做义工上。直到前年10月,在一次书画义卖活动中,她遇见另一个义工小罗。那天,小罗第一次开口和唐唐说话。此后,小罗和唐唐经常在义工活动中相遇,小罗更是从不掩饰对唐唐的好感。唐唐在义工活动中暗自观察小罗,后来,两人就成了男女朋友。一边做义工,一边拍 拖。
“我经常会冒出很多新点子,然后组织安排义工去做活动,小罗从来都很支持,我们都是出双入对做义工。”唐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