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慈善捐赠人权利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来源:作者惠寄
作者:刘俊
2014-12-01
4668

       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中财富的重要来源,慈善捐赠源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其主要特点在于其自愿无偿性。因此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均倡导和强调慈善捐赠人的奉献和付出精神,而忽略了对于慈善捐赠人权利本身的重视与保护。然而在爆发了一系列慈善丑闻后,慈善捐赠事业几乎跌入冰点。在此背景下,我国慈善捐赠事业一方面受到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丧失的责难,另一方面又面临这慈善捐赠财富不足的压力。如何既能够激励捐赠又能够保障慈善捐赠财富的充分效用,便成为慈善事业领域的重大课题。法学博士李喜燕副教授的《慈善捐赠人权利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就之作。作者以我国当前较为引人关注目的慈善捐赠系列事件为切入点,从慈善捐赠人权利的角度探讨和分析慈善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激励慈善捐赠并保障慈善捐赠财富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对我国慈善事业和正在进行慈善立法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书是我国目前研究慈善捐赠人权利最为全面系统的著作,在多个方面开展了有益的理论探讨,其价值和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独特的研究视角。现有的关于慈善捐赠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一是从企业捐赠方面,特别是公司及其股东捐赠权限、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捐赠影响因素或者税收优惠方面的研究;二是从社会组织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慈善组织监督或者从政府角色定位等方面的研究;三是从弱势群体生活保障方面进行研究;四是对慈善捐赠中的法律关系的分析研究。而以慈善捐赠人角度对慈善事业的研究尚付阙如。即使现有的有关主体权利的研究,也未见到关于慈善捐赠人权利的直接研究成果。该书从慈善捐赠人主体角度,直接以“慈善捐赠人权利”为研究主题,视角新颖独特。从社会第三次分配中财富的主要供给者——慈善捐赠人角度,思考如何避免慈善捐赠各个环节中的规范缺失、行为异常或者行为越权、财富流转中的非正常流失等问题,从财富提供者角度思考提高慈善捐赠自觉性,控制慈善捐赠失范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理论观点的创新性。一是作者对慈善捐赠人权利的性质和特点,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慈善捐赠人权利兼具私权和社会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的性质,慈善捐赠人权利具有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综合性和权利的阶段性等特征。二是作者将各个不同的慈善捐赠进行了类型化研究,并以公益信托法律关系作为主要分析框架,论证了慈善捐赠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将慈善捐赠人权利分为,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权利和与慈善目的非直接相关的权利。在对与慈善目的直接相关的权利研究中,又沿着由基本权利到派生性权利的思路展开研究。慈善意图实现权作为基本权利,其他权利列为派生性权利。在派生性权利中,该书又指出,诉权是派生性权利中的保障性权利;知情权、监督权和撤销权是派生性权利中的工具性权利。并且还提出并肯定慈善捐赠人应该享有与慈善目的非直接相关的权利,内容涵盖冠名权、税收优惠权、隐私权、捐赠自愿权、返还权等,并给出了有益的立法建议。三是在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分析中,提出了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中,慈善捐赠人的双重角色,为从法律上解决慈善捐赠人权利冲突提供了新思路。在权利救济中,根据慈善捐赠本身的社会公益性,对慈善捐赠人权利救济,进行了特殊化的界定,并在一般的权利救济方式之外,倡导把媒介救济作为对慈善捐赠人权利救济的重要方式。

 

       再次,域外分析的前沿性。该书较系统地引入并分析了国外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及法律法规,对英美法系国家,特别是美国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历史发展与演进,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将英美法系国家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确立期、发展期与繁荣期四个阶段,并凝练出了阶段性特点,指出:在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慈善捐赠常被视为特权的象征,慈善捐赠人权利没有受到重视,但是19世纪中期以后,逐步扭转了原来的局面,而日益重视对于慈善捐赠人捐赠意愿的保护,此后慈善捐赠人权利的保护日益强化。总之,英美法系国家慈善捐赠人权利,经过了从模糊到逐步强化的过程,其相关的法律规则也经历了从彼此隔离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与相关权利的关系经历了从相互冲突到逐步平衡的过程。在总结这些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作者又通过对我国慈善捐赠人权利所处阶段的分析论证,对慈善捐赠人权利的立法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路与建议。

 

       最后,明确的现实回应性。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一贯重视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捐赠和扶助,强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权,倡导对于慈善事业的一种奉献和付出,而忽略了慈善捐赠人的权利。然而,在慈善捐赠财富管理周转过程中,却往往被层层折扣和盘剥,公信力一落千丈。郭美美事件、儿童慈善基金会财务数据风波等等,一次次将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使慈善捐赠几度遭遇“寒冬现象”。作者透过这些现象,提出了一系列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问题,如何确保慈善捐赠人捐赠意图的实现?慈善捐赠人应该享有哪些权益?当慈善捐赠资产被不适当的管理、使用,慈善捐赠人有无补救措施?慈善捐赠人能否在捐赠活动中享有与私益相关的一些权利?带着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探索,作者在该书中从慈善捐赠人权利角度,对慈善事业遭遇的系列情况、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内涵、历史发展、慈善捐赠人权利的内容、慈善捐赠人权利与相关权利的冲突、慈善捐赠人权利的法律保障现状、不足及其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慈善捐赠人权利》一书。因此,研究成果的出版,实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回应、对慈善立法的有益探索、对未来慈善法学研究提供有益思考的研究目的。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社会法学教授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