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4月26日,中国社科院在2011年中国慈善研讨会上隆重推出了《2011年慈善蓝皮书》,该蓝皮书记载了2010年中国慈善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社会资源研究所撰写的《企业捐赠行为分析2009-2010》作为《慈善蓝皮书》重要章节被收录其中。
这是社会资源研究所第二次参与《慈善蓝皮书》的撰稿工作。作为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机构,企业公益一直是社会资源研究所的研究重点方向之一。建立在年度企业捐赠数据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在报告中剖析企业捐赠的总体面貌,探索企业捐赠的发展趋势,希望推动企业开展规范、专业和创新的捐赠和公益活动。
报告下载:http://www.csrglobal.cn/upload/image/303952.pdf
一、企业捐赠的主要特征
在本年度研究中,我们主要使用的是2009年至2010年的企业捐赠数据,基于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企业捐赠呈现出五个特征。一、企业捐赠是我国捐赠的主体;二、从产权性质上看,民营企业是捐赠主力军;三、行业上看,房地产业和垄断性行业是主要捐赠方;四、从捐款流向上看,基金会是企业捐赠主要接收方,政府部门也占相当比重;五、救灾是企业捐赠的主要关注方向。
1. 企业捐赠是我们捐赠的主体
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个人捐赠和公益行为呈现增长趋势,所占比例从2008年之前的20%以下增长到2009年底的30.4%,但企业仍是捐赠的主要力量,在2009年度,国内企业捐款(物)总价值272亿元,占全国境内捐赠总额542亿元的58.5%。
2. 民营企业是捐赠主力军
2009年度,民营企业捐出款物总额超过113亿元,占企业捐赠总额的41.5%。虽然从总体上讲,民营企业呈现出“捐赠数额相对较少,企业参与慈善数量相对较多”的特点。但在捐赠金额最高的企业中,民营企业表现仍十分抢眼。从2010年发布的中国慈善排行榜的企业捐赠排行榜来看,2009年捐赠超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有282家,占慈善企业总数的62.9%,这个数字远高于国企和外企。在捐赠总额前10名的上榜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了5个席位,外资企业有3个席位,国有企业则只有2个席位。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有利于我国慈善领域的长远发展。
3. 房地产和垄断性行业是主要捐赠方
我们对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公布的2010年度捐赠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榜单进行分析,甄别出其中264项属于企业捐赠行为。在上榜企业中,房地产企业占86家,遥遥领先于其它行业的企业,排在其后的为IT通信电子业22家、食品饮料业21家、金融业20家。这个数据与2008年的企业捐赠十分相像。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企业仍将是未来企业捐赠的主要行业。在国有(控股企业)中,2009年度捐赠前10名的企业中,有9家属于垄断性行业,其中7家为能源、电力企业。
4. 基金会是主要受赠方
基金会是企业捐赠的主要受赠放。2009年度,各类慈善基金会、慈善会和其他社会团体接受捐赠占捐赠总额57.7%,其中各类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最高。另外,像财政、卫生、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区县级政府直接捐赠的数额也比较大,占样本总量的19.07%。在企业捐赠中,捐赠给民间公益组织的数额非常小,企业与民间组织建立联系和合作的现象也非常少见。
5. 救灾是企业捐赠资金主要流向
在捐赠方向上,企业捐赠最关注的领域是救灾、健康和教育领域。根据中国慈善信息平台的数据统计,2010年救灾捐赠金额188,061.9万元,健康捐赠金额119,388.6、教育捐赠金额85,745万元。总体上,我国企业捐赠关注方向仍很不均衡。
二、 企业捐赠的发展趋势
在本份报告中,社会资源研究所选择了30家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包括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万科集团、青岛啤酒、微软中国、英特尔等10家中央企业、10家民营企业和10家外资在华企业。我们主要依据这些企业的CSR报告,对企业捐赠行为和捐赠信息披露做了分析。
案例研究发现,中央企业比民营和外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捐赠数据。案例企业中披露捐赠总额的中央企业有10家,而民营和外资企业分别只有2家和3家。这和中央企业捐赠数额高、社会监督力量薄弱有一定的关系。
案例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捐赠出现了一些较好的发展趋势。
1. 成立企业基金会成为企业公益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国家电网的“电网公益基金会”、宝钢集团的“宝钢教育基金会”、中国移动的“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万科集团成立的“万科公益基金会”等。在公益领域,我们看到企业成立的公益基金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企业以基金会的方式更加独立、更加专业的参与社会事业。
2. 企业志愿活动越来越普及。
在30家案例企业中,8家中央企业、8家民营企业和全部的10家外资企业都曾组织过员工志愿者活动。虽然大多数企业的志愿者活动仍以献血、慰问孤寡老人等简单行为为主,但我们仍能看出企业志愿者活动逐渐呈现的专业化趋势。在案例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统计了企业志愿者服务的人数和时间等数据,还有部分企业发起了志愿者组织和计划,使企业志愿者活动成为常规化的持续活动。
3. 业务关联公益逐渐显现。
将公益与企业主要业务联系起来,将自身的优势资源、管理、技术等要素贡献于社会事业,社会资源研究所称之为“业务关联公益”。这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并在不断丰富公益界的内涵。如联想集团、中国移动微软和英特尔在削除数字鸿沟方面的努力,阿里巴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公益组织筹款等,都是较好的企业公益案例。社会资源研究所也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注焦点放在与企业业务相关的社会议题上,利用企业捐赠的力量,消除企业的负面影响,增强企业对社会的正面贡献。
4. 企业公益开始有意识往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案例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成立了专职机构,比如企业社会责任部门。企业社会责任部门一般都是主管企业捐赠、公益项目和志愿者活动的主要组织。在案例企业中,所有的企业都有明确的公益捐赠主打方向,有的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受国资委的影响,还逐步建立了捐赠和公益管理规章制度。
5. 企业公益国际化趋势出现。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海外经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必然要面对当地的社会和环境需求,也面临着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和诉求。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我们发现部分领先企业开始在国外开展捐赠和公益行动。这种趋势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成为国际企业公民,也有利于为推动我国企业的海外经营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典型的案例企业包括华为集团、复星医药等。
当然也必须说明的是,案例企业基本上都是知名的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针对他们的研究更主要的是揭示出企业公益的发展方向,而非企业公益的总体状况。
三、企业捐赠的挑战
我国企业捐赠整体状况仍然很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捐赠增长速度慢,捐赠水平较低,捐赠主动性差,捐赠方向分散以及缺乏组织管理等特点。而这受社会环境、慈善行业整体发展状况、政府管理体制、企业发展阶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源研究所在报告的最后部分,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社会资源研究所认为企业捐赠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企业捐赠金额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社会贡献的唯一指标。我们呼吁更多企业能够更全面的分析自身对社会的影响,从而让企业捐赠与企业影响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在公益方向选取、公益伙伴选择、公益项目实施等诸多方面更加专业化,为促进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具针对性更加有力的贡献。
关于:社会资源研究所(www.srichina.org)
社会资源研究所,即永续动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4月,是一家聚焦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机构。我们提供研究、评估、咨询和分享服务,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管理、组织和项目提供决策支持,与客户共同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实现。我们按行业和社会议题组织研究、评估、咨询和分享业务,将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客户的行业特性结合起来。我们不仅提交报告,更传递促进价值提升的优化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