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沿
几个月的时间又匆匆流逝,新的一年到来了!虽然我们依旧在品味秋天丰收的甜美记忆,依旧在谈笑风生地争辩暖冬抑或寒冬,一夜之间,冬天已经肃然而至,表明它不会缺席。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体会到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带来的切身感受。日前,在大洋彼岸的墨西哥坎昆,一场充斥着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在争吵声中落幕。
从哥本哈根到天津,再到坎昆,气候变化谈判正在复制国际贸易体制中多哈发展回合的轮回:立意广远——步履维艰——起死回生——惯性休克。存在利益的地方必然存在争夺。发达国家不愿意为自己制造的气候变化诱因做出及时而明确的补救,逃避责任,气候基金虽然过关,但具体细节未明,发展中国家则面临发展受制和资金瓶颈等问题。两次谈判会议体现出的利益博弈已经白热化,国家政府和新自由主义思维主导的气候变化谈判及其应对机制也看似走进了“死胡同”。不过,坎昆会议总算没有完全让人们失望,它决定建立气候基金从发达国家中获取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正式认可当前排放保证需要提高,也建立了针对不滥伐森林的国家予以补偿的框架。但是,进一步排放削减及其谈判机制未达成共识,坎昆会议也没有决定新的全球协定的法律地位问题。
面对气候变化及其衍生影响的扩散,贫困人群首当其冲。贫困人群本来便处于生计脆弱的状态之下,面对气候变化灾害缺乏足够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在我国,面临脆弱生态环境的贫困人口众多,如何在政策层面和社区层面上,增强生计脆弱民众的气候适应能力,成为公民社会组织必须要考量的一个问题。
在天津谈判和坎昆谈判之中,我国公民社会组织走上国际谈判舞台,积极参与并主动倡导发出声音,让世界聆听中国公民社会的策略和建议。其作用与重要性也得到了国家主管机关的承认。我们特别在本期简报中搜集了包括乐施会、绿色和平、第三世界网络等公民社会组织关于天津气候变化会议和最近的坎昆气候变化会议的评价与回应信息,展现公民社会组织的观点及其对气候变化未来发展的判断。
此外,我们还搜集了自天津气候变化会议以来至坎昆会议结束的若干气候变化相关新闻,从会议历程、主要成果、大国交锋和新闻评论等方面与您分享。
本期简报共搜集信息72篇。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天津气候变化谈判会议
uNGO提出COP16愿景:可建立气候资金治理机构和法律框架
u《坎昆地基》(Cancun Building Blocks)
公民社会回应坎昆气候变化谈判会议
从天津到坎昆:前进还是原点?
?天津会议历程
?坎昆会议历程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