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 资讯详情
社区参与行动:参与式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研讨会——清源街道模式


领域
乡村振兴
2009年7月28日,由北京大兴区清源街道办事处主办,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协办的参与式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研讨会在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召开。会议上共同探讨参与式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是通过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其他资源,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联合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多元主体的和谐发展。北京大兴区清源街道在与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开展三年来的服务合作,在社区参与行动中心的帮助下,使用社区参与行动提供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相关思想、方法与技巧,开展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通过探索参与式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这种新模式,总结出经验,为以后街道社区发展做更进一步探讨。
参加会议的有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城市工作处研究员王时浩先生;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社区建设处主任吴群刚先生,北京社工委,社区建设处处长孙志祥先生,大兴区区委常委郭宝东先生,大兴区政府副区长常红岩女士;大兴区社会工委张德广书记,大兴区民政局局长田守信先生,大兴区计生委主任干连义先生。社区项目的支持单位福特基金会的张迎杰女士。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骏先生,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陈雪莲女士,中央编译员刘铎先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陈洪涛,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科院专家和学者们,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主任宋庆华女士,还有宁波市海曙区街道,北京市和平里街道,建国门、交道口街道的到来。另外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清源街道的居委会主任、专干和人员等。
会议分别由清源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月菊,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主任宋庆华主持和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陈雪莲女士主持。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城市工作处处长王时浩认为在现阶段引导居民群众围绕经济利益、服务需求、服务方法行使民主权利,做到群体利益延伸到哪里,社区就做到哪里,居民的权利范围做到哪里,社区服务就做到哪里,做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参与式社区治理要求各个广泛集体参与正是与目前社区是不同利益群体的结合体,不同的利益群体的需求也不相等,使合理的资源得到配置得到良好的实现,参与式社区治理的相结合,参与式社区的理念和方法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理念和需求,从而提高个性化、高水平、高质量的社区服务,从而提高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可以说参与式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不同地区的有效治理形式之一。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参与社会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在社区实践,得到很多地方的认可和欢迎,清源街道办事处从提高社区的质量和和谐建设出发,与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合作引见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体现出街道党工委和办公室搞好社区建设核心,体现出开拓创新的精神,体现出执政为民,为民服务的责任感。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社区办主任吴群刚先讲到在大兴区清源街道在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创新思路,引入专业组织,在构建社区治理结构,提高社区参与水平,加强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我们从前期的接触和了解中,我们感到这些探索和实践符合我市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和努力方向,为全市社区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样本,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也将通过简报、信息等方式向全市进行了推广,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碰撞,通过对兄弟城市的成功借鉴,北京市能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更好的应对挑战,完善政策,把北京市社区建设成功。
大兴区委常委郭宝东先生提到去年北京市出台了时间建设的1+4文件,是指导北京市社会建设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对以后北京市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今年大兴区也成立了大兴区的社会工作委员会,就是区委的社会工委社会建设办公室,提出了今后大兴区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同时也出台制定了实施关于贯彻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当前社会建设的任务,体现出区委区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清源街道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树立了社区服务品牌项目和典型社区,摸索出一套来源于居民、服务于居民的参与式社区治理与社会服务的新模式。
大兴区清源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冯波同志做项目规划的介绍:转变、提高、多元。转变:一个是政府执政的转变,街道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提供资源、资金的支持可进行审核、监督,体现了公共服务的职能;二是社区服务中心扶持了各种社会组织,通过组织培训,参观考察、交流等活动达到了从直接服务到组织服务的转变,通过发展规范志愿者服务队伍,实现由服务阵地向龙头带动的转变;三是社区工作的转变,改变了社区服务是政府主导,自下而上的模式,社区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中,进行自下而上的需求调查,来确定工作内容,这样需求服务就由政府要求我们做什么,转变为我们为居民做什么。居民角色的转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社区居民不仅仅是受益者,同时是参与者,服务的提供者,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的居民。提高:一是街道和专家对社区工作力度的提高,通过开展培训、组织参观等活动,强化了基础知识,工作技能,提高了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挥专家的前瞻作用,在专家的支持下,挖掘社会资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明确发展支持。二是社区居民的提高。协助项目小组开展服务,在居民、街道、社区组织之间起到沟通的作用。通过参加培训、参观、交流等活动,使他们开拓思路、提高视野,锻炼出一大批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团队。多元:一是服务主体的多样化,实施参与式社会服务之后,参与社会的主体有政府、居委会、居民,初步形成了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的合力;二是服务内容多元化,实施项目管理社区多元化之后,服务社会达到多元化,帮老助困、流动青少年教育等不同内容,体现了深入细致了解居民需求和社区的现实情况,满足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求。三是服务方式多样化,由于服务对象和内容的差异,我们有自主服务、互助服务、有偿服务、无偿服务、定点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困难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硬件、经费和人才。探索参与式项目管理和服务我们遇到了困难,硬件不足,住房紧张的问题,社区为居民提供周到的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必须有服务设施和场所。近年来解决了办公用房,但是服务用房很紧张,使一些好的服务项目不能开展。缺少专项经费的问题,社区服务没有专项经费,没有配套资金,开展社区服务,发展支持社区组织,都会发生硬件和软件的支出,而社区公益金不但有限,规格比较严格,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他们的待遇不高,稳定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区服务的开展。
会上清源街道的四位社区的社区项目负责人做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各自所在社区开展的社区服务项目的相关情况,分别是清源街道的兴华园社区栗书平,滨河西里南区社区帮老助困服务队代表张秀荣女士,金华里新居民之家项目志愿者杨红卫女士,康隆园绿岛生活馆郭荣先生。来自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骏先生;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陈雪莲女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陈洪涛先生;还有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的高级顾问舒可心先生四位专家学者为四位发言人做了发言点评。肯定了清源街道社区开展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所取得的成果,肯定了清源街道与社区参与行动开展服务合作的模式,对促进参与式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新模式。
北京市社工委社区建设处处长孙志祥先生,重点提到北京在进行社区治理新实践和北京市社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社区治理和服务,关键词是治理,北京市正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区规范化试点工作。
在社区参与式治理领域当中的北京社区参与服务中心的主任宋庆华女士认为城市参与合作治理的相关方合作在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合作实践中具体的操作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力建设。因为在谈论从管理到治理新的发展趋势,就社区建设新的发展目标工作中,我们发现能力建设是最重要的。我们政府从制度方面,从政策方面怎么去推动从管理到治理。我们作为民间机构操作层面怎么去推动管理与治理,我们做行政研究的,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所做的一切事情,以及我们所有的文献以及我们的培训,都是从操作层面去推进治理模式;二是服务治理与创新社区服务。我认为是社区治理的一个载体,如果我们脱离了服务我们去谈治理,我们就没有了方向,就无从着手,所以我们一直把社区服务作为治理的一种载体来在社区里面去实践;第三点社区发展项目与心目管理,社区服务通过项目管理,通过项目化管理来实现社区服务的可持续性、参与性以及它的有效性;还有是建立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
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顾骏教授通过一个小案例解释了什么叫社区治理。一个社区越是有能力,社区就治理的越好,大家的日子也过的越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区治理不仅是社区的一种方法,也是社区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问题上面,实实在在的事务上面,居民的关心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上面,我们开始做起,我把它叫做生活的民主化,不一定是权利的民主化。这样的生活民主化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指出社区服务项目的设计,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考核是社区服务完得好与坏的问题。民主监督对社区服务项目有很重要的作用,考核就是民主监督一部分内容。而有利益相关方,资源的提供者,资源的发包方,服务的享受者。让我们社区服务更有成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社区利益相关方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来。
最后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顾骏教授,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于显洋教授,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陈雪莲女士,中央编译员刘铎先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陈洪涛,北京社区参与行动的高级顾问,社区问题专家舒可心先生,,北京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的王桐叙,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傅洛达先生对今天的会议作了评议,也谈了各自的经验与看法。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