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文化月讯第四辑第一期
来源:作者惠寄
作者:CHP
2009-01-23
893
领域 文化遗产










 
\"\"

 
 
      

文化月讯
 
2009年01月22日星期四

第四辑 第一期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年。我们不断收到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大至中美两国签署限制进口中国文物谅解备忘录,国家文物局局长与CHP面对面交流,小有文保车贴项目募款成功。

对于一个年轻的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机构而言,这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将促使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到相关领域,继续推动中国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

 

祝朋友们牛年如意!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公告

 

招聘启事

 

2月讲座预告

 

主讲人:王兰顺 北京档案馆研究员

主题:东城总布胡同

 

读者邮件选登

 

选登四位远方的朋友寄给CHP的祝福。

 

读者在线调查

 

文化月讯出版两年多来,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完善我们的工作,让文化月讯逐步成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连接CHP与大众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月新闻链接

志愿者招募

 

如果您对平面设计、摄像、写作感兴趣,并且有一定充裕的时间,请与我们联系。

 

wulili@bjchp.org

 

64036532-602

 

如果您有什么关于网站或月讯的好建议,或是留言,请发邮件至:feedback@bjchp.org

项目进展
 

文化遗产保护迫切需要民间更有力的参与

 

——国家文物局局长希望大力推广前门西河沿222号院公益诉讼经验

 

去年11月,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CHP)举办了一次题为“公益诉讼怎样助力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研讨会。会后,受邀参加讨论的几位记者朋友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了相关的报道。其中一篇文章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的注意,并决定亲自到研讨会上重点剖析的前门西河沿大街222号院调研。

 

在2009年1月9日,我们有幸直接和我们国家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级别官员面对面的进行了交流。

 

查看详情

 

“我爱胡同”文保车贴费用支出及捐款公示

 

模仿胡同标牌设计的“我爱胡同”车贴计划推行以来,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截至目前,已经制作车贴一万张,费用全部来自捐款。

 

查看详情

行业纵览
 

中美两国签署限制进口中国文物谅解备忘录

 

1月14日,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


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机构,我们对此感到欣慰,同时也深刻理解此备忘录得以全面有效地实施绝非易事。

查看详情

媒体报道中的CHP
 

中国建设报对CHP系列报道: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民间的力量再强大些?——走近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乡土建筑:最理想的是整体保护》

《“光有热情是不够的”》

《“七号院”——四合院修缮的“商业蓝本”?》

 

时代周报就前门项目采访CHP:

 

《SOHO中国前门项目扼喉》

 

国际先驱论坛报对CHP的报道:

 

《A flowering of activism pose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or China》

 

图片报道

 

\"\"1月7日,与ICCD(国际传播促进中心)合办的第四期记者沙龙如期举行。此次选择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南锣鼓巷七号院作为沙龙地点,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主题,清华大学乡土建筑研究所的罗德胤先生、ICCD马云华先生和新华社记者王军先生各自发表了演讲,与会的三十多名记者也参与了讨论。

感兴趣者可阅读罗德胤先生的博客文章

\"\" \"\"
 

1月9日,中国记忆网“中国公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示范项目成果展”在宣南文化馆举行。CHP受邀出席。

1月10日,2009年第一期文保讲座由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女士主讲。此次的主题为“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 \"\"
 

1月16日,在CHP办公室,举办了一次轻松愉快、老朋友叙旧、结识新朋友的志愿者岁末聚会。

1月20日,新年第一次纪录片沙龙放映了台湾导演张钊维的《筑之梦》。图为导演与现场观众交流。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