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 资讯详情
文字的力量


领域
乡村振兴
“我也是艾滋村没有被感染的少数幸存者,每天处在深渊,看着危险,感受着受害者的苦难,本应该责无旁贷向人们发出呼救,哪怕这声音极其微弱,哪怕这声音几乎没人听得到,时间已不许观望和等待了,必须大声疾呼,为生命的存在而呐喊,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孩子而呐喊。”——程向阳自述 “这是一本救赎的书,在一场巨灾面前,我们不能失语,一个村民站出来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通过一个个已逝去的生命的倾述,惊醒世人,让这样的悲剧不在重演。”——翟明磊(本书编辑)
2009年7月的一天,草根艾滋病组织“北京爱源信息咨询中心”(以下简称“爱源”)举办了一个小型的5周年聚会。聚会现场外走廊的一角,静静地放着刚从印刷厂拿到的新书,在志愿者的照看下义卖。这是爱源现任总干事程向阳根据亲身经历写就的《岁月——艾滋村十六年的磨砺》,行事向来低调的向阳以低调的方式完成了这本书的“首发仪式”。从1999年开始,向阳用了10年的光阴持续记录经历过16载磨砺的河南艾滋村的遭际起伏。这本13万字的新书,是过去的日记、文章和观察思考的结晶,也正是从1999年开始,程向阳投入到争取和维护艾滋病感染者权益的活动。目前,他负责的“爱源”,在河南农村的艾滋病高发区开展活动,致力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权益保护。
向阳在前言中写到,“我是一个普通的艾滋村民,艾滋病在身边爆发十六年了。知道卖血能赚钱养家的那年,我14岁;村里开始因怪病死人的1997年,我27岁;为艾滋病人呼吁和呐喊至今日,我39岁。我的直系亲属中就有17人被感染,有8人在几年内先后死亡。很多人都走了,而我是幸存者,也是目击者、记录者。”
“从周日拿到这本书到昨晚1点钟看完,这应该是我这些年来最快的阅读。此刻,最想对你说的一句话是:你是一个英雄!”一位在NGO业内工作的年轻女孩读完,第二天通过邮件给向阳发来这段话。《岁月》中这些文字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背后,是向阳多年来在艾滋病救助领域的持续坚守的韧性。其实,写作只是向阳的“副业”,向阳早就加入草根组织,为受艾滋病重创的人群开展救助,并奔走呼号,争取并维护他们的权益。当年,《28张病床》公开发表之后引起了轰动,也为向阳在当地帮助病人争取权益的行动加大了话语权。
在“求告无门,处在深渊,看着危险,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自己拿起了笔—记录村里人死亡的故事。”向阳所在的艾滋村,“总人口3800人,因艾滋病死去300,现存活感染者540人。”这些“对于国家也许只是数字”,但在向阳眼里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每个生命都是刻骨铭心的悲剧。”
1999年,河南血祸事件还未能公开,周围越来越多的村民因“怪病”死亡,令向阳疑惑不解。他冲动之下写就了第一篇揭露性的文章,打电话投给大河报。尽管这次投稿未果,诉诸文字揭露问题却在惯性之下一发而不可收。
2004年后真相大白,向阳更为系统地写作,或进一步揭露真相,或对滞后的国家救助表达愤怒和批判,文字成为他抗争的利器。初中毕业的他以本色为底,对文字的把握和入木三分的描写,他把握文字的能力令人惊讶。
《岁月》收录的“28张病床”一文,揭露了2005年国家二甲医院——河南某县医院以仅有的28张病床,以及仅有的一位受过艾滋病治疗培训的大夫,应对县内近7000名感染者、5871个病人的治疗真相。
“简陋、肮脏的病房里,患者干耗着,等待死亡。七八间10平米左右的病房,各自横着三、四张病床,够几个患者使用呢?于是,走廊、楼道拐角、楼梯、厕所旁,所有能用的空间都塞满了‘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自备床,床上是一具具面色灰黄枯槁的躯体,让人不忍面对。”如此极端的情况下,出现了重症病人商量着轮番共用一张床的故事。
在当地艾滋病卫生救助体系中,村诊所—乡卫生院—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构成了层层递进的转诊链条,县人民医院处于条件最好的终端。病人要从最低端的村诊所进入县人民医院,需要自下而上经过包括县艾滋病防治办公室和县卫生局在内的相关部门层层签字才能生效。“过五关、斩六将”,“繁复而漫长的入院申请对于患者来讲,无异于一次慢性自杀。”
向阳的文字非常平实,不加修饰,粗粝得没有经过任何打磨,却在字里行间发出冲击力,给人以压迫感。按本书编辑翟明磊的话说,就是向阳的文字有着扑面而来的“质朴与爽直,野性与霸蛮”。但文字背后贯穿始终的,却是向阳心中对血祸受害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中国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河南渴望脱贫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村民,更是双重弱势,这注定了他们求助和维护权利的抗争之路,尤其在前些年政策尚未明朗,受害者处于高压之下的时候,必然要经历常人无法领悟的曲折艰辛甚至惨烈。向阳通过书中的很多故事,发出了悲愤的呐喊。、
“当时是话没地方说,讲没地方讲,觉得很严重,非常压抑,写出来是一种心理的缓解和释放。很多文字呼吁、呐喊、诅咒,情绪极大,直接拿出来给人读后会呛人。”当年的向阳,偷偷藏起自己的记录,相信总有一天,能够让世界上所有人知道:在受害者的眼光之下,“为了揭开和掩盖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的真相,父母官、记者、医生和感染者,在这个人类的灾难来临之际,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于是,农民受到艾滋病打击后的心理反应,治疗恐惧,抗争,极端者以艾滋病为谋生资本危害社会,利用艾滋病赚钱的江湖游医和骗子,都被向阳纳入,以亲历者的眼光去解读。最后一章《一个农民的社会学分析》,向阳采用调查分析方法,用原始数据做支撑,以一个艾滋村为例分析农民的生存压力和负担与卖血的关系。
“目前呈现给大家的文字,在朋友们的建议下,削去了个人的情绪,可以说是娓娓道来。”现在面对这份书稿,向阳竟有了经历风雨之后的沉稳,他尽力将个体的疑惑和愤怒化为社会层面的思考。这些思考指向社会,指向导致农民卖血的根源。当年这些郁闷和愤怒写就的文字,现在慢慢沉淀为平静的观察,构成了对那段历史最直观、最完整的感受。向阳希望通过这些教训警醒社会,对受害者尽人道的责任,并杜绝这场人为悲剧的再度发生。这对向阳的思维而言是一种提炼和升华。
(该书义卖联系: 程向阳13810798591, booksuiyue@gmail.com)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