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丝带招募海洋保护实习生 实习生 面议
青岛市
不限
本科
招聘人数:1人
培训(包括继续教育),意外险(补充医疗险,重疾险)
2023-03-17 更新 2024-12-31 截止 浏览 1131
收藏职位 投递简历
职位介绍 该机构其他职位
投诉
职位描述

招募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 招聘启事

这是一个深入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宽阔平台;

这是一个与我们共同守卫碧海金滩的机会;

也是一个锻炼能力快速成长的机会。

如果你渴望收获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我们正在寻找你!


品牌传播实习生/兼职

工作职责:

1. 协会海洋保护品牌与传播活动的策划执行;

2. 协助新媒体矩阵运营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 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抖音、小红书等;

3. 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视频设计、制作、拍摄、剪辑等;自然主题相关科普课程的方案设计、活动创意等.

任职要求:

1. 新闻传播类、环境类等相关专业优先,NGO工作/实习经验者优先;

2. 有微信公众号和其他新媒体运营经验优先;

3. 需熟练使用秀米、AI、PS等文案、设计、视频及音频编辑软件;

4. 认真、负责、喜欢创新、习惯团队协作;

5. 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热爱创作。

你将获得:

1、实习补贴或志愿服务津贴;

2、实习证明或志愿服务证书;

3、机构纪念品;

4、公益组织传播工作经验,认识一群有趣的伙伴;

5、优先参与各种环保活动的机会。


项目运营实习生/兼职

工作职责:

1.  协助开展项目调研、设计与执行等,进行多方沟通协调;

2.  项目文案写作,协助项目进行对外宣传推广;

3.  搜集项目所需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

任职要求:

1.  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2.  有海洋生态/环境/教育/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优先;

3.  有良好的协作意愿与沟通能力;

4.  学习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多元协作、跨议题工作的挑战;

5.  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热爱创作。

你将获得:

1、实习补贴或志愿服务津贴;

2、实习证明或志愿服务证书;

3、机构纪念品;

4、公益组织项目工作经验,认识一群有趣的伙伴;

5、优先参与各种环保活动的机会。


如何申请?

我们会认真阅读你的自我介绍信和简历。但我们无法对收到的大量求职信件给予一一回复,所以敬请谅解!我们将采取循环面试的方法,直至岗位招满。请将简历及求职信发送至:jx@broc.org.cn,并注明应聘职位。

简历和邮件标题格式:“姓名+职位”

个人陈述字数不限,标题格式:“姓名+个人陈述”(邮件中一定要包含手机、邮箱、微信号等信息哦)如果你也在运营新媒体,请附上账号名称和ID

我们是谁?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于2007年注册成立,是以海洋保护为主旨的中国民间公益社会团体,致力于海洋保护宣传教育、海洋垃圾监测与治理、海洋生态资源保育、海洋减灾、中国民间海洋公益网络建设等工作,促进中国海洋保护事业发展。

我们的使命:

团结一切力量,保护美丽海洋。

我们的价值观:

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机构介绍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是一家以“保护海洋生态,人海和谐共生”为使命、以海洋保护为主旨的中国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海南省成立的第一家海洋保护公益机构。多年来持续在海南省以及全国各地开展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海洋科普教育、海洋保护网络建设等海洋保护工作,树立起海岸线监督治理品牌、海洋卫士品牌、红树林宣传保护品牌、社区精准环保品牌等多个品牌项目。 同时,更积极助力海南生态自贸港建设,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致力于构建全球化、开放性海洋保护公益生态平台。 目前,专注于四大业务领域: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海洋生态科普、中国民间海洋保护网络建设。 (一)海洋生态资源保护。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始终致力于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先后过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东亚江豚等生态资源现状开展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系列修复工作,并为常见的水生野生动物提供救助支持。2020年,协会组织开展了东亚江豚保护项目、“渔业社区保护地”项目、“海上森林”项目、珊瑚礁修复等一系列海洋生态资源保护项目。 其中,“东亚江豚保护项目”通过设计江豚调查问卷及调研方案,利用当地生态知识调研(LEK)重点针对十个港口的渔民进行调研,初步了解山东沿海区域渔业对江豚的影响、渔民对江豚的认识和态度等。 在“海上森林”项目中,协会不仅联合中金鹰和平发展基金会、世界联合公益基金会、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机构,成立“红树林保护联盟”;向三亚市政府提交并获批关于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保育工作;更相继组织400余位志愿者参与红树林保育活动。 而在“渔业社区保护地”项目中,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持续协助项目渔村,在积极创建渔村社区共管机制,提高渔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帮助渔村恢复近海生态环境,有效减少海洋垃圾污染和缓解近海渔业资源压力。 2020年,协会还参与15起海洋动物救护工作,包括海鸟1只、海龟9只、鲸豚5只(江豚1只、须鲸1只、中华白海豚1只、点斑原海豚1只、宽吻海豚1只)。 (二)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 海洋正在沦为世界上最巨大的垃圾场,全球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垃圾流入海洋。为缓解海洋环境问题,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自成立之初,就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调查监测工作,并组织全国志愿者对海洋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 2020年,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三亚、青岛、北京、潍坊、宁波、惠州、海口等20多个沿海城市,先后开展了三亚市入海垃圾监测研究项目、海南省塑料垃圾捡拾及社区扶植项目、三亚市近岸海洋垃圾现状调查技术服务、阿拉善SEE齐鲁中心净海行动、全国净滩公益活动、GIZ海洋渔业垃圾调查等多个海洋污染监测与治理项目,组织开展海洋垃圾监测与治理活动200多场,共清理海洋垃圾33吨。 相继形成《三亚市典型海滩垃圾监测调查报告》、《三亚市船舶垃圾监测调查报告》、《三亚市近岸海洋垃圾管理模式报告》、《三亚市入海垃圾监测评价报告及对策建议》、《山东海岸基线垃圾调查报告》等多项报告。 并推动三亚市率先加入WWF首个“净塑”倡议城市,协助编制“无废会议+无废赛事”指导手册。 (三)海洋科普教育 社会公众是海洋保护的决定性力量,具有真正改变海洋现状的影响力。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相信,通过对不同的社会公众,进行针对性的海洋保护意识教育,一定可以唤起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大海保以蔚蓝。先后发起组织海洋科普六进项目、未蓝计划、自然教育等,并逐步推向全国,通过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海洋保护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保护海洋。 2020年,协会联合政府部门、基金会、公益机构等,组织开展生态环保六进、WE蓝公益沙龙、“未蓝计划”公益讲堂等一系列海洋科普宣传线下活动60余场,发放海洋科普宣传手册10000余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和意识。同时,联合百度百科、腾讯、新浪等采用“互联网+”线上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活动5场,向公众介绍海洋保护相关知识,呼吁公众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海洋生态。 不仅如此,协会更创新性地推出“海洋卫士学校”项目。该项目是协会在海洋科普教育公益项目领域可持续性发展的探索,以“提高中国少年儿童自然科学素养,共建地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兴趣培养、意识培养、行为培养”为方法,以“易学易懂、有识有践、学可致用”为准则,从沿海城市出发,将“积极落实加强海洋教育”这一目标逐步拓展到内陆校园,帮助更多的孩子了解海洋、爱上海洋、圆梦海洋。 (四)海洋保护网络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与各地高校、企业、机关及志愿者共同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海洋保护网络。协会成立至今已经累计发展了十万余志愿者,涉及到七十多支蓝丝带志愿者团队,每年组织数万人次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沙滩清洁、环境教育等海洋保护活动。并与其他关注海洋的机构与平台联手,共建中国海洋保护网络。 协会现有79支蓝丝带志愿者团队。其中,包括36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17支企业志愿者服务队、6支机关志愿者服务队、17支中小学志愿者服务队、3支社区及其他志愿者服务队。2020年下半年,协会围绕志愿者管理,进行一体化、系统化运作,启动“海洋卫士”小程序开发工作。截止2020年12月31日,已经入驻32个志愿者团队。
工作地区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