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家长案例分享
姓名:小博(化名),宁波3岁男孩
初始症状:无眼神对视,听不懂指令,无语言,社交能力差,认知理解力差。
现阶段情况:能听指令,有主动语言,有互动社交,正在进行各项能力升级泛化。
来自小博妈妈的分享
01
2019年4月孩子2岁3个月
带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诊断:倾向重度自闭症
去过当地的康复机构训练,但是效果不明显。
于是在家全职带娃,经过学习MUST孤独症综合疗法,并根据班主任的康复训练计划与指导,对孩子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
02
2019年9月孩子2岁8个月
经过学习MUST孤独症康复疗法,在家全力以赴进行家庭康复训练5个月,再次去医院诊断,孩子的诊断结果变成了轻度自闭症。
03
2020年2月小博妈妈为MUST学习家长们分享
小博妈妈的努力,给更多家长以动力,同样是重度孤独症,同样在学习MUST综合疗法,也是同样努力的父母们,让这份信念,给大家并肩作战的温暖。
小博妈妈在MUST家长学习群的分享
总结妈妈们的努力,他们都做了什么?
01
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自我学习的楷模。如今,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在做父母之前就学习相关的知识,这种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当发现孩子能力不及普通孩子时,我们作为父母,更加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更需要了解如何有效陪伴孩子成长的方法。
小博妈妈的学习笔记
02
能力好是“教”出来的
优秀父母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例如我们曾经提到的乐乐妈妈(家长故事:奇迹留给永不放弃的乐乐妈),通过主动学习与实践,帮助孩子改变,同时也带动了家庭氛围的改变。
图为杜佳楣老师与孤独症女儿煊煊
03
好行为是“培养”出来的
孩子的成长有多快,要看父母的培养是否用心。孩子的问题行为大多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源于能力不足,以及父母错误的引导的折射,父母理智、明智、主动、践行,孩子才会改正错误与提升能力的不足。
所以,最好的教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当务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因此,家长看到孩子能力怎么也提升不上来的时候,要不断自省,是否自己足够有耐心,足够掌握了专业的家庭康复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自己。
04
好社交是“创造”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的较好,良好社交来源于五个方面。也是MUST行为引导技术的最高理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跟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杜老师讲堂:MUST最高理想)
想要做到做到这5方面,需要通过三步来实现:
第一是动机,找到动机是开启孤独症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孤独症孩子训练之根本。想要找到孩子的动机,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通过倾听、观察、尝试等方式来实现。(杜佳楣讲堂:MUST之M(动机) )
第二是理解力,理解力的提升,是孤独症孩子训练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们需要站在孩子角度上想孩子的做法处于什么动机,同时,也需要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杜佳楣讲堂:MUST之U(理解力))
第三是技能,技能孤独症孩子赖以生存的条件,只有将能力锻炼成技能,才能够灵活运用所理解的知识,也才能够自主的去发展自己。(杜佳楣讲堂:MUST之S技能)
05
好成果是“练”出来的
训练方法是家长成为专家的诀窍。(杜佳楣讲堂:MUST之T(方法))
在人类生存中,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持久的意志力。永远不要把孩子看得一无错处,理性地看自己的孩子,对父母而言最重要。
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因此让孩子站在父母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儿童自闭症治疗https://www.xingxiwang.net
孤独症治疗https://www.xingxiwang.net
自闭症康复https://www.xingxiwang.net
北京星希望儿童孤独症治疗康复专业机构
孩子发育迟缓等问题免费一对一专家免费指导微信:xxwjy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