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芷年龄虽小,但也算沧海桑田了,在鸿芷里看过近千场的公益活动,有很多感慨,如果非要总结成一句话的话,可能非这句莫属了:
做活动就像在桃核上雕高楼大厦,选题、文案、传播、嘉宾、主持......一场小活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不仅细微复杂,还充满悬念。
活动没开始,担心没多少人来,开始了又担心大家低头玩手机或早早离开。
其实,不管每次有多少担心,这些担心的现象总是一次次发生,真是太常见了。
过去4年发生在鸿芷咖啡馆里的公益活动有近千场,上百家公益机构,数万人次的来来往往,人员稀松、低头看手机抬头看天花板、借上厕所溜之大吉......屡见不鲜,所以小芷一直想探究明白:
为什么有的活动人满为患,而有的活动无人问津?
都是谁在参加这些公益活动?他们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需求是什么?
频繁举办的各种活动,是在服务受众的需求?还是一场组织者的自嗨?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总结经验,7月26日-8月14日,鸿芷发起了一场调研,分别面向曾经在鸿芷做过活动的公益组织、参加过公益活动的伙伴,我们收到30份公益组织的线上反馈,359份活动参加者的线上反馈。
调研负责人唐乃媛还线下深度访谈了10位公益组织活动负责人、50位公益活动参加者。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调研,获得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这些数据也在传递很多有价值的信号,比如这些:
公益活动参加者的年龄分布
公益活动参加者的职业情况
这只是基础的两条数据,可能还在你意料之中,但还有更多数据可能超出你想象,价值也有待挖掘,所以我们希望8月30日邀你你鸿芷,一起:
--交流分享这次调研的过程和结果;
--探索数据背后隐藏着公众什么样的公益期待和需求;
--我们作为活动组织者,怎么和参加者达成共赢。
沙龙分享人:
唐乃媛,鸿芷实习生。就读台湾辅仁大学企业管理学系,专攻人力资源管理。现任辅仁大学社会企业指标研究项目经理,曾远端参与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社会企业指标研究小组。相关著作论文在今年七月于广岛BAI Conference发表,目前致力于厘清社会企业营运管理模式及公益市场化。
霍伟亚,鸿芷创始人,2013年以来在观察了近千场公益活动的举办,并总结了一套公益活动策划和组织的经验,2016年参与编著《公益活动指导手册》。
沙龙时间:
8月30日(周三)19:00-21:00
沙龙地点:
鸿芷咖啡馆
(北京朝阳门银河SOHO A座3层10320)
报名方式:
点击此处即可报名,免费报名
《策划公益活动,先读懂这些数据》
鸿芷调研团队正在分析这些数据,9月份将完成一份报告《策划公益活动,先读懂这些数据》,帮助活动策划人完成一场主办方和受众双赢的公益活动。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公益组织举办活动的前三大目的都与宣传、推广有关。因此,我们也会尝试将线下活动看作一种营销,以商业的眼光、模型去解读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