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支持性就业中级案例督导班
来源:
2016-06-01
509

第三期支持性就业中级案例督导班

(南京)

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将在2016年7月15—17日举办第三期支持性就业辅导员中级案例督导班,将由台湾支持性就业创始人之一的启智技艺训练中心李崇信董事长督导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每班限25人,3天,督导与学员案例一对一督导,全体学员参与焦点议题讨论,选取一家机构现场督导。

时间:7月15—17日

地点:江苏南京(具体地点将在报名后统一通知)

据最新消息,中国残联已经在《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2016-2020)》提出将在全国进行支持性就业试点。中国残联教就部正在制定实施方案。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5〕72号)第二十一条明确保障金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包括补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所需设施设备购置、改造和支持性服务费用。补贴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和运行费用。

《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残联发〔2015〕27号)第八条规定: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一次性建设、场地租金、无障碍环境改造、生产设备和辅助器具购置及残疾职工社会保险等支出给予相关资金扶持。第十二条: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项目。

全国有7个地方(长春、北京、大连、湖南、广西、深圳、山东东营市)明确试点支持性就业工作。目前,已经出台支持性就业政策的地方是,湖南省、广州市、山东东营市和长春市。今年北京市已经进行试点,并准备明年出台支持性就业政策。

自从2013年11月,在广州举办第一期支持性就业辅导员国际通行课程培训以来,心智联会已在长沙、南宁、北京等地共举行8期支持性就业辅导员初级班培训,就业论坛8次,共有518人次参与培训,涉及129家成员机构及社会团体和机构,授证就业辅导员342人。他们已经在一线开展工作,已经收集的案例有50多个(有量表记录)。

在试点工作中,就业辅导员反映的普遍问题是:就业辅导员在开展密集辅导时缺乏信心和能力,家长的消极作用,学员缺乏职业训练导致问题丛生,就业辅导员工作量较大,岗位开发不足等。

为了解决就业辅导员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为满足支持性就业辅导员能力建设的需求,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支持性就业技术、经验,持续培养大陆地区的支持性就业辅导员,推动支持性就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心智联会与国际劳工组织、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于2015年8月10日在长沙成立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着力推动技术培训和政策倡导。

一、报名条件:

1.须填写《个案研讨报告》,格式要求见附件二,如有问题请联系庄举老师;

2.提供《台湾支持性就业表单》和相关记录,表单至少要到上岗实习或密集支持阶段,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均可;相关表单见附件三

3.如果没有提交任何材料,则只能作为旁听生,考核合格,发给研习证明;如果提交任一种材料,则是正式学员,考核合格,发给中级就业辅导员证书;请按要求将《个案研讨报告》和《就业表单》发送至jobcoach@126.com。

(注意:案例请在7月10日前提交,10日后交的将不作为现场案例谈论;请做好个案隐私保护,尊重案主隐私。)

二、报名费用  

报名人数

实际价格

1人报名

1999元/人

2人报名

1599元/人

3人报名

1299元/人

4人及以上

1099元/人

说明:心智联会成员机构和参加过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培训的机构,以机构名义一次报名2人以上的,享受以上优惠。其他个人和机构,一次报名2人以上的,请联系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再享受以上优惠。

4、培训期间会有考勤和作业,参会者必须全程参加培训,按时交作业,不得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否则取消培训资格;培训合格者将颁发由中国智协、国际劳工组织、台湾启智、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联合认证的毕业证;

三、缴费说明

1.账户名称:北京心智联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缴费账户:11014514239002

开户银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丰台支行

支付宝账号:jobcoach@126.com

报名请注明:张三南京中级班培训

如有需开具发票,请注明发票抬头。

四、报名要求

请参会者将机构与个人信息以报名表(见附件一报名表)的形式发送到jobcoach@126.com邮箱。

报名咨询: 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庄举   010-57151530   15611838213  

QQ:3451494106(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

附件一:报名表

附件二:个案研讨报告

附件三:专家介绍

附件四:机构介绍

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

2016年5月31日

 

附件一:

报 名  表

机构

姓名

职务

性别

联系方式

邮箱

备注

 

 

 

 

 

 

 

请将报名表发到jobcoach@126.com,邮件主题为“姓名+南京中级班培训”,如“张三台湾中级班培训”。报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7月10日

 

附件二:《个案研讨报告》撰写格式

个案基本数据

姓名:

性别:

年龄:

教育程度:

障碍类别/程度:

开案日期:

个案来源:

个案主要需求摘要说明:

 

贰、个案状况描述

一、家庭系统

(一)家庭成员与家系图

(二)家庭支持系统

(三)经济状况:

二、生理功能:(含行动能力、体耐力、负重能力、粗大与精细动作、动作协调、是否需要辅具等。)

三、心理/社会功能:

(一)基本认知能力:含听、说、读、写、算等认知菜单

(二)情绪/行为:含情绪稳定性、是否有固着行为、出怪声、过动以及其他行为问题等

(三)人际互动:

(四)生活自理:

(五)嗜好/休闲:

四、职业相关资历:含曾接受过的职业训练、实习与工作经验、工作经验包括职务内容、做多久、离职原因等

 

叁、个案就业特性分析

一、工作人格:含工作动机、服从指令与督导、遵守规定、主动性、配合度、挫折容忍度、情绪/行为管理、问题解决等

二、职业兴趣与工作期待:含职类、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与时段、待遇等

三、工作技能表现:含工作内容、工作质量与效率

四、就业的助力与阻力分析:含生理、认知、情绪/行为、社会互动、职业准备、职涯目标、经济状况等

助力

阻力

 

 

 

肆、支持性就业服务计划

(一)职务内容与职场环境

(二)需要支持的项目内容与支持辅助策略之应用情形:

(三)目前执行成果与所遭遇之困难:

 

附件三:

李崇信 董事长简介:

1949年生 

1972年复兴工专窑业工程科毕业 

1978年至2011年担任启智技艺训练中心主任 

1992年六月自台湾浸信会神学院毕业获神学学士学位 

1995年十月获台湾基督教浸信会联会按立为牧师 

1996年起担任基督教埔心浸信会牧师至今 

2010年起担任「新北市办理身心障碍者庇护性就业」顾问 

2008年起担任「北基宜花金马区、高屏区身心障碍职业重建资源中心」顾问 

2011,2013年担任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地方政府办理身心障碍者就业促进业务评鉴计划」评鉴委员 

现任:中华基督教埔心浸信会牧师,财团法人台湾省私立启智技艺训练中心董事长,台湾小区居住与独立生活联盟常务理事 

著作: 

与林千惠等合译《美国支持性就业----模式、方法与论题》,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编印,1994。 

参与编写《残障者职业训练与就业辅导之理论与实务》,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编印,1995。 

参与编写《残障者小区化就业安置模式理念与实务》,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编印,1996。 

与陈静江等协同主持,由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办理之《残障者小区化就业辅导模式之发展》研究,1996。 

参与编写《身心障碍者小区化就业服务理念与实务》,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编印,2002。 

参与编写《智能障碍者就业服务工作手册》,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编印,2003。 

发表《我国身心障碍者就业转衔暨职业重建服务之发展方向》,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就业安全》半年刊,2004。 

参与编写《小区居住与生活服务操作手册》,内政部出版,2006。

 

附件四:

一、国际劳工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是一个以国际劳工标准处理有关劳工问题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宗旨是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双方合作;扩大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工人生活与健康”;主张通过劳工立法来改善劳工状况,进而“获得世界持久和平建立社会正义”。国际劳工组织对残障问题的关注,根植于上述宗旨;除了残障议题倡导以外,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残障者在就业和培训中的平等权利:对职业康复中的良好实践进行研究,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及信用状况,为残障培训和就业议题提供能力建设,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主要负责实施国际劳工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蒙古国的项目和活动。遵循国际劳工组织独特的三方机制原则,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旨在与政府,工人和雇主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促进所有劳动者的体面劳动而努力。体面劳动的理念包含四方面的战略重点,即工作中的基本原则与权利,就业与人力资源发展,社会保护以及社会对话。体面劳动的议程有利于建立起一个把工作权利、社会对话与就业政策和社会保护联系起来的整体发展战略。

二、心智障碍服务创新联会

心智障碍服务创新联会(简称“心智联会”),2013年6月注册,现有216家成员机构,遍布全国34个省市,直接服务对象超过10000人。心智联会是由心智障碍服务机构协会、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会和心智障碍者自组织联会(自我倡导网络)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网络,通过理念、技术、管理全面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理念上,皆在推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UNCRPD)的落实,促进社会融合,提升障碍者权利保障水平和生活品质;技术上,引进、推广符合《社区康复指南》(CBR)的先进技术;管理上,学习《组织效益效率评估》(OEES)等欧盟项目、机构管理规范;

心智联会正在争取成为中国民间组织促进会、国际残疾人联盟(IDA)的成员。心智联会的特点是搭建民主议事机制,全行业机构都有机会参与:开放,零拒绝原则,符合会员条件的申请备案即接纳;全人,服务群体的年龄段从小龄和成人均可;广覆,包涵智力发展迟缓以及可能产生智能障碍后果的自闭症、脑性麻痹、精神障碍等各种症候群的服务机构;分层,联会成员分地域、分层次发展,便于联合和催生服务机构

心智联会是南都公益基金会景行计划的合作伙伴,与中央编译局、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研究院、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中国残联教就部、国际部、中智协、中精协、北京残联、江苏残联、湖南残联、广西残联、西藏残联、广州残联等建立了联系,进行合作。

心智联会邀请合作伙伴,以融合教育、支持性就业、社会融合、自主生活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推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落实,与国际助残、美国律师协会合作,已经培养108名法务专员,初步掌握项目设计与执行基本技能;联合国际劳工组织、中国智协,邀请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的机构共同举办了四次支持性就业培训,培养了大陆第一批196名支持性就业辅导员,基本掌握就业实务操作;在郑州,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举办融合教育良好实践研讨会,200多位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与会,搭建了融合教育网络。接下来将会开展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行业技术水准。

心智联会还参与了《残疾人教育条例》、《精神卫生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立法建议。

 

三、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1989 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一届二次会议通过成立中国智残人精神病残疾人亲友会。

1993 年,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将中国智残人精神病残疾人亲友会分开,成立了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 2003 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将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专门协会。亲友会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代表智力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反映智力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为智力残疾人服务。维护智力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智力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的任务是:

一、团结、教育智力残疾人及亲友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应尽义务,沟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智力残疾人自己决定自己事情的能力,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促进智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扶贫、劳动就业、维权、社会保障及残疾预防工作,参与、举办有关智力残疾人及亲友的各类培训,倡导和开展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个性化的亲子启智活动、 特奥运动及其他有益于智力残疾人 身心健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三、加强与特教、康复及托养服务等机构的沟通,做好智障儿童的早期疗育;开展调查研究,对智力残疾人工作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服务和监督;

四、在智力残疾人及亲友中培养、推荐残疾人工作者;

五、承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委托的工作;

六、代表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参加国际活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简介

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China Job Coach Network, CJCN)是授证就业辅导员、就业服务机构自愿组成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职业自治共同体。

致力于加强就业辅导员技术能力建设;倡导就业法律政策;维护就业辅导员合法权益;皆在促进智能障碍、自闭症、精神障碍、重度障碍者等就业困难群体有效就业。

在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国际劳工组织与心智联会等合作伙伴的共同推动下,2015年8月18日在长沙成立。

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拥有大量的国内外残障就业的专家学者,包括日本大妻女子大学的小川浩教授,马来西亚社会福利部就业辅导员网络顾问杨瑞兰、颜玮倩,台湾启智技艺训练中心李崇信董事长,高雄师范大学陈静江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许家成教授等,也包括国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秀,如庄举、杨超、王兵杰、雷萍等。

目前,全国5个省市已经出台支持性就业政策,分别是北京市、湖南省、广州市、山东东营市和吉林省。有7个地方(长春、北京、大连、湖南、广西、深圳、山东东营市)明确试点支持性就业工作。

自从2013年11月,心智联会在广州举办第一期支持性就业辅导员国际通行课程培训以来,已在长沙、南宁、北京共举办8期支持性就业辅导员初级班培训,就业论坛8次,2次中级案例研讨,共有1000人次参与培训,涉及157家成员机构及社会团体和机构,授证就业辅导员342人。他们已经在一线开展工作,已经收集的案例有100多个(有量表记录)。

中国就业辅导员网络的服务项目:

1.开办支持性就业辅导员国际通行课程初级实操、中级案例研讨、中级进阶和高级督导的培训;

2.为开展支持性就业的机构、雇主提供专业督导服务;

3.为雇主,残障者个人、家长,开展职业训练、支持性就业、庇护性就业的机构提供职业评量、职业重建计划、职业培训和生涯规划等咨询服务;

4.为雇主提供工作环境评估、工作职岗分析、企业内就业辅导员培训和残障者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等。

5.开展国际交流,组织就业辅导员到港澳台和其他国家学习、参访。

 

五、台湾启智技艺训练中心 

服务内容:本中心依据个人「生活质量」之八大领域,发展 小区化居住 及 常态化就业 服务,并推动 终身学习 服务,期盼能达成让服务对象获得 丰盛生命 的目标。 

[小区化居住与生活服务]

中坜服务区: 小区居住 

服务对象:15岁以上智能障碍者及多重障碍者 

居住单位:包括西园家、南园家、育英家等居住单位并持续开办中 

服务特色:依据小区居住方案模式:协助服务对象于小区中生活,每个单位服务六人以下。 

服务对象享有自主规划生活的权利: 

由专业服务团队提供适当的支持,包括协助规划居住环境、休闲与社会参与等。

我们的使命:让身心障碍者经历在神的爱当中的生命更新,得着上帝为每个人所预备的丰盛生命。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