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对接 > 详情
第二届“乡村文化及人文价值探索”研习营招生简章


一、 背景介绍
近几年,乡村的凋敝,乡村文化的大量消失,激起了社会强烈的情感反应,哀叹、惋惜、留恋之声不绝于耳,留住乡愁、留住美丽乡村逐渐成为各种外部力量干预乡村的新借口。然而情感的冲动、人文的关怀可以促使我们将眼光转向曾经被忽视的乡村,但唯有冷静而理性的洞察才有助于理解文化与发展的关系。
如何用文化视角来重新审视乡村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突破现有发展实践的局限?如何避免被文化的迷雾所遮蔽,直面真实的问题与社会需求,而不是用恢复传统或文化传承来代替发展,找到更有效的行动策略。这已成为当下乡村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受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资助,芬芳文化研究院将举办第二届“乡村文化与人文价值探索研习营”,本届研习营的主题为“乡村转型与多元共治”。
研习营将通过网络课堂、集中研习、社区考察、团队合作搭建乡村工作者学习成长的平台,增进其对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文化及人文价值的内涵及其变迁过程的理性认识,对乡村治理中的多元利益格局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学员在乡村发展实践中融入文化视角的意识和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的健康转型与良性发展。
二、 主办方简介
芬芳文化研究院是一家致力于开展转型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社区建设与多元共治的相关研究、培训交流及实践推动的民间机构。我们为从事与城乡社区发展相关工作的实践者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推动他们将文化视角融入城乡社区发展实践之中,促进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新乡村新社区新文化,创造有精神期待的美好生活。
三、 研习营介绍
研习营是针对在乡村发展领域有三年及以上乡村工作经验、致力于探索及推动乡村社会健康转型与良性发展、有良好的社区基础的公益组织领导人或行动者,围绕变迁中的乡村文化及人文价值、文化视角下的乡村发展等专题开展的研修计划。
首届研习营于已2014年10月在山西永济蒲韩乡村举办。
参加研习营可获得的收获
1、 通过对乡村文化体系与人文价值体系的系统学习,学员将对乡村文化机理与功能、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的逻辑、影响社会发展的精神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2、 通过对乡村文化变迁的历史回顾与梳理,学员对文化变迁与社会转型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有更理性的认识;
3、 通过案例讨论、社区考察、小组研习、网络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学员将学会应用文化视角来审视现有乡村发展实践,并能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开放的多元文化视野来认识和把握乡村转型的趋势和方向,同时,学员还将掌握更多从文化角度切入乡村的具体工作方法。
4、 学员毕业后将加入芬芳学员网络,可与更多同道共同交流学习,并可持续获得该领域内新的研究进展、实践案例及学习资源。
研习营时间安排
1、8月15日前 接受报名表
2、8月25日前 电话访谈或面试
3、9月1日前 电话或邮件通知录取学员
4、9月-10月 第一次网络课堂
5、10月 第一次集中培训(6天)地点 江西万载
6、11月-3月 第二次网络课堂
7、4月 第二次集中培训 地点待定
备注
1、如果您9月1日前仍未收到录取通知,将视作为未被录取,我们可能无法一一通知,请见谅。
2、网络课堂由学员自主学习与网络讲座两种形式结合,一是芬芳文化研究院提供阅读资料及视频资料,学员自主阅读与观看,并撰写学习小结;二是每个专题学习之前,会有一次专家讲座和学员答疑,一般安排在晚上,2个小时左右。第一次网络课堂有四次专家讲座,每次相隔一周到10天左右。第二次网络课堂大约每月一次专家讲座。
3、第一次培训时间初步定在10月20-25日(6天左右)
研习营课程内容
1、乡村文化体系及人文价值体系 :
从伦理秩序、信仰崇拜、审美艺术、节日习俗、生命礼仪五个方面对传统乡村文化及人文
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从乡村生活整体的角度把握传统乡村文化及人文价值的内涵。
2、乡村文化的变迁:了解百年来乡村文化崩解的历史成因
3、从文化视角认识和分析乡村转型与发展的趋势 1、观念的转变:社会思潮、审美的变化
2、制度、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3、专题研讨:应用文化视角重新审视城市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乡村转型的关系。
4、文化视角融入乡村的实践
- 乡村生活审美与艺术教育:用文化与艺术滋养个体生命,激发个体生命潜力与创造力
- 乡村新礼俗(节庆习俗与生命礼仪)与社区关系及人文价值的重构
- 城乡互动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
- 乡村规划探索:低冲击的乡村规划、社区参与的乡村规划
- 社区建设与多元共治:认识传统自组织、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村支两委及地方政府、外部社会组织及外部资本在乡村治理中的不同角色及功能,促进各种力量有机协作,通过合法平等的合作平台,实现对于乡村的有效治理,以及乡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四、 学员招募
芬芳“乡村文化与人文价值探索研习营”面向全国招募25名从事乡村发展工作的公益组
织领导者及行动者参加,欢迎有兴趣深入学习和了解如何将文化视角融入乡村发展实践的人士报名。
1、从事乡村发展工作至少三年以上,有一定的乡村工作经验和对乡村发展的思考。
2、致力于探索和推动乡村健康转型与良性发展,有一定社区基础的公益组织领导者及行动者。本届研习营,来自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省份的人士将优先考虑。
报名须知
两次网络课堂与两次集中培训为连贯课程,需全程参与。
学习费用
参加两次集中培训的交通费用由学员自行承担,其余费用由主办方承担。
交通费确有困难者,可在录取后申请芬芳奖学金。
报名方式及截止时间
请认真阅读招生简章,并填写报名申请表,点击附件可下载申请表及招生简章,
或到百度云下载:
http://pan.baidu.com/s/1pJiM0TP
请于8月15日下午6点之前发邮件到:
guangzhenqiang@163.com 及 fenfang2010@sina.cn
入选的学员将于9月1日之前发出通知。
联系方式
联系人:光先生 13301242523
更多有关芬芳书院的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博客或微博,或关注我们的微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fenfangshuyuan
微博:http://weibo.com/u/1839075837?source=blog
微信号:fenfangculture
五、 2014年首届毕业学员的话
回想这两个月来因研习营学习种下的种子而在内心和头脑里引发的变化,实在觉得这次
学习之旅的收获可称作是“革命性”的。它使这两年来在村庄里零碎的感受、思考、困惑得
到梳理与贯通、发酵与重构,使过去在村庄中工作的浑沌飘浮状态有了一个可看得见的思考
的参照点。是的,是参照点,因为在这个参照点上获得的理解,而又使我对往常看到的其他
不同的表述有了新的理解。
唯有建立起历史与未来视野之间的联系与思考,当下的行动才有生根的可能性。而面对
传统中的“好”时,也唯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根源性探索,传统里的“好”也才能在当下及至
未来有继续生根与繁茂的可能性。而在遭遇观念的碰撞时,从不自知的“评价”中脱身出来
而进入“观察”的空间里,才能有助于自我观念与视野的拓展与更上一层楼。这些是山西学
习之旅给予我的收获的核心。
—— 苗静 贵州 首届学员
乡村的传统文化不像是我最初想象的那样简单或者复杂,要从更多元的角度去看乡村文化
和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值得去探索的传统文化面前,我只是刚刚入门的小学生,因此,需要时常抱着虚心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探求,相信总会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最终对村庄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找到开展农村社会工作的有效方法。
—— 王莉 云南 首届学员
上午听牛老师系统地讲了多元治理,当时研习营如同视角面的打开,今天的案例分享和评析则是“发现社会”后的“惊喜”,课尾还追溯到古代多元共治的哲学渊源等。
永济一别后,再回到工作岗位中,则会处处留意乡村传统文化的一面,今天的学习则又加深了对共治的认知。
—— 马永红 西安益路人 首届学员
欲了解更多首届研习营的情况,请访问我们的博客专栏“首届芬芳研习营”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839075837_14_1.html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