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
有时候,我们是在向内看,书写自己
却在“我”的故事里以小见大
揭示社会的变化脉络
有时候,我们是在向外看,记录现实
却从他人所做的事情里得到启迪
照见和滋养自己
写作,是一种觉知
书写的过程使我们的思想澄澈
内心通透
有机会更深度地完成自我的内化与整合
写作,也是一种见证
“远方的人和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当我们走进这些田野
观察现实,记录变化
用一支笔参与进时代的进程之中
这种呈现与表达本身,自有力量
我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募15位既关注乡村儿童美育又有写作热情的写作者。通过提供教育写作的相关经验分享,和实地采访的经费支持,陪伴这群写作者开展一场基于【乡村儿童美育实践】场景的观察、对话与写作。
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做挖掘,把有推广价值的乡村儿童美育行动案例写出来,最终形成案例集。以期用写作促倡导,通过知识生产助力于实践的目的。
尽管市面上已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写作营,我们还是想发起一个美育写作营。
首先,它是专门聚焦美育的。
因为写作对于美育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基本功。唯有想清楚了、写明白了,才有机会让别人看见和理解,我们所倡导的美育理念是什么,为此我们又做了哪些有价值的探索。
而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成果”,也会启发和激励他人创造更丰富的美育行动。
其次,它并不囿于个体表达。
当然我们会从个体的自由书写表达开始,通过整理自己的教育经历,重建与写作的内在联结。
但是最终写作的落脚点,还是回会到议题视角中来。
我们希望汇聚一群写作者,来为美育领域持续采集一些有价值的案例内容,让好的工作方式得以挖掘、宝贵的行动经验得以流动和共享。
所以,如果你也相信,好的教育需要被看见,有价值的美育行动能启发更多人参与并探索。
如果你也喜欢做一个观察者,敢写、会写、喜欢写,愿意以记录呈现真实,以表达促进思考。
欢迎加入美育写作营
一起把有价值的美育行动写出来
- 1 -
有料的课程导师和分享内容
课程一
什么是好的教育?
课程导师:顾远
Aha社会创新学院、群岛大学教育社区创始人
课程简介
美育写作营的第一节课,我们希望一起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具备哪些要素?从而开阔认知,了解教育范式的演变,以此去观察教育田野上正在发生着的一切。
课程二
美育到底是什么?
课程导师:龚瑜
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理事长
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 首席美育官
全国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网络 执委会代表
课程简介
写美育案例,我们还需要一起学习大美育观,理解到底什么是美育。希望这节课能帮助大家,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敏锐触觉,来捕捉一线美育案例中可贵的价值点所在。
课程三、四
如何在现场采写出有力量的故事?
课程导师:袁凌
生于陕西平利县,单向街2019年度青年作家,新京报2017年度致敬作家,腾讯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入选三届《收获》文学排行榜,两届豆瓣年度作品、新浪十大好书、华文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十大好书等,出版《记忆之城》《生死课》《寂静的孩子》《世界》《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等书。
课程简介
8月开始,我们需要去到一线机构做实地的观察、采访、对话,收集写作素材,进行完整的美育案例写作。因此,这两节课可以给予大家更多“术”上的指导。如何像记者一样去做实地采访和观察?如何写好一件事?如何能够把捕捉到的零散线索和万千思绪有效组合在一起,有逻辑地排布、呈现于文字?非虚构作家袁老师会启发大家,怎样在现场写出有力量的故事。
温馨提示
单次课程时长2小时,形式为在线授课,过程中需要打开摄像头,参与互动讨论。频率上,双周一次课,时间暂定在周日晚上7:30-9:30,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微调。课后会有少量习作,并通过小组习作互评等方式,在对话中共同学习、沉淀思考。
- 2 -
在现场,真实的实践场域中写作
除了提供专业的教育与写作课程外,此次美育写作营的特别之处在于,我们会提供真实的写作实践场域,也对大家写作的成果有一些要求和期待。
案例写作的范畴将聚焦于乡村儿童美育行动,即“他人在做的事情”。我们会邀请一些一线乡村儿童美育机构加入进来,提供采访写作的场景。
期待每位营员都能和自己感兴趣的某家机构结对,前往它所在的、真实的实践场景之中,观察、提问、采访、对话,把这些有价值的行动故事写出来。并在最后形成一本案例集,让美育被更多人看见。
- 3 -
在彼此支持的社群氛围中,共同进步
虽然写作营最后是去写他者的故事。但是前半段旅程,我们并不会着急进入实践场域,而是留白一段自由书写的时间,作为定时演练。
希望大家先回归自己,感知与美、与教育的内在联结。从写自己开始,训练写作的“肌肉”,后续再慢慢过渡,进入到写他者的写作中去。
看起来案例写作有点难是不是?别担心,8月开始每周将有一次“云上编辑部”活动,大家可以在线一起写作、改稿、交流采访心得等等。
一个人的写作是孤单的,一群人在一起写作,则会有更多的碰撞和灵感。期待这样一个彼此支持的社群氛围,能够给予你一些力量。
注:具体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
♥ 关注教育公益,对美育有自己的理解;
♥ 拥有写作的内在热情,乐于记录和发声;
♥ 有好奇心、独立意识,对实地采访和对话保持开放心态;
♥ 有责任感,能保证全程参与营期学习,并付出足够的时间精力完成案例写作;
♥ 相信写作的价值,愿意用书写的方式去记录、去表达,让好的教育被更多人看见。
至于身份,倒是完全不设限的。
你可以是乡村儿童美育领域的项目人员,一线教育公益组织的传播官;也可以是教育/文学/媒体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或是关注美育的学校老师、家长、研究学者、媒体人士……等等。
♥ 一次专业的教育学习,增进对教育、美育的理解;
♥ 一次专业的写作练习,提升写作的信心和能力;
♥ 获得共创一本《美育案例集》的有趣体验;
♥ 拥有一段难忘的非虚构写作经历,在实地采访中亲身感知乡村教育的现况;
♥ 拥有一群同频的写友,从多元背景的伙伴身上学习、对话,共同成长,减轻写作的孤独感,获得思想的碰撞和激发;
♥ 你的文字将在“乡村儿童美育网络”的公号上发布,被更多人看见;
♥ 更有意义的是,优秀作品有机会出现在《2022年度美育领域扫描报告》中,为行业知识库的建设贡献一份属于你的力量!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
截止时间:2022年6月5日(周日) 24:00
录取流程:填写报名表——收到工作人员通知——滚动面试——确认参加——发放入选邮件,正式参与写作营
录取名额:15人
费用说明:
(1)课程免费:此次写作营的培训费、案例写作的采访差旅费均由主办方支持。我们不收取押金,但看重承诺。
(2)经费支持:主办方将为营员实地采访提供一定标准的差旅补贴,完成案例写作后,营员应及时提交发票,实报实销。
(3)采访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餐饮费,以及其他个人花费,需自行承担。
Q1:好奇致朴所理解的“美育”是什么?
致朴团队现在所说的美育,是超越音体美学科之外的,也不是指艺术教育,而是席勒所说的“情感教育”、“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的教育。我们理解的美育,是面向人的整体人格的教育;是指利用艺术、自然、社会等维度美的因素和事物,促进儿童身心完整,成长为理性而自由的人的教育。(关于更准确的说法,我们将在近期“致朴美育观”中发布)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美育的理解,并不存在对错高低之分,也希望你可以打开对美育的想象。
Q2:想参加,但做一周的实地采访,时间上很有挑战?
案例写作的采访部分,确实可能需要占用一点工作日,这需要你提前安排好工作节奏,取得你所在单位的理解甚至支持。
但采访时间是可以由写作者和一线机构自行约定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你甚至还可以考虑找邻近城市的一线机构结对,这样就能利用周末时间,做多次的实地观察和采访。
Q3:我想知道哪些一线机构会参与其中?
很理解大家的好奇。虽然我们暂时无法提供完整的案例名单,但可以先和大家分享下对案例选择的期待。
可以确认的是,它们都有丰富的乡村儿童美育行动经验,地域的选择上也会尽可能多元。行动主体可能会是公益组织、个人行动者、行动网络、社区、学校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乡村儿童美育的案例,可关注“乡村儿童美育网络”公众号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