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如何打造慈善公益圈,让更多资源汇集到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中。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协作者开展“数字化助力流动儿童关爱行动”项目,拓展更多商户成为流动儿童友好商户门店,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又有什么发现和思考,以下是社会工作者孙军军在项目商户拓展阶段,针对在拓展流动儿童友好商户发生的事情记录的一篇日志,与大家共享。
服务日期:2025年1月3日
撰写者:社会工作者孙军军
服务过程概述
当晚,我和玳瑁老师来到北京的城中村,在学校服务对象的推荐下,开展流动儿童友好商户拓展的工作。经服务对象小阳妈妈推荐,首先我们来到一家卖面包、水果的商户,叫特U惠。小阳妈妈与老板的关系比较近,之前小阳妈妈也跟老板介绍过情况。我们一到,老板很是客气,主动递水要给我们。随后我们快速跟老板再进一步介绍我们的公益项目,以及“关爱券”的使用方法,老板决定加入该项目,但因为还未办理商户号,需要后期我们进一步跟进。
家长参与社区商户拓展
在交流过程中,项目中的另外两个受益家庭前来,考虑到孩子安全问题,我们先带着孩子前往所在的药店。平价药店的店老板是山西人,三十多岁,见我们到来,不仅递上热水,还贴心地拿来垫子,以防着凉。在填写监测表与沟通商户承诺书、后续参与事项及商户号相关事宜时,老板极有耐心。接着我们来到第三家超市,是由服务对象小瞳妈妈介绍而来。老板娘起初对项目不太了解,我们便从机构介绍到整个项目详情一一讲解。最终老板娘爽快答应加入,后续做前测时,老板娘积极配合,主动移到一旁,让老板协助收银,自己则与玳瑁老师一同做前测。
社会工作者与商户沟通
最后,我们来到此前有过沟通的一家店,老板娘是湖南人,很尊重学校的老师。学校老师多次邀请她参与该项目,此次在老师与工作人员提醒下,老板娘意识到填写信息的重要性,虽表示平时不太看群消息,但不想拖后腿,最终决定加入商户行列。这家店客流量不小,进货多由老板娘一人负责,即便晚上十一点仍有顾客陆续上门。
有效经验
1. 通过服务对象推荐商户,并邀请服务对象共同参与走访,在社会工作者与商户一见面时就有了一定的信任基础,能快速拓展爱心商户,也能较快的与商户建立联系;
2. 在拓展商户阶段,如遇到商户要处理其他事情,需要耐心等待,既让商户看到我们的诚意,我们也能进一步观察该商店的运营情况,符不符合项目的要求。
行走在社区
专业反思
1. 关于商户纳入,我们需建立标准化流程。明确先介绍什么、接着介绍什么,以及后续每一步的具体内容,这样能避免操作的随意性。例如,此前曾出现工作全部完成后,却在前期环节出现前测疏漏的情况,通过流程化的节点跟进,就能有效规避这类问题。
2. 倡导意识有待提升。此次在服务对象的协助下,与每个商户的沟通都较为顺利,交流时间也长,不少商户甚至热情相送,但遗憾的是,相关信息一个都没采集到。后续工作中,要强化信息采集的意识,确保沟通成果能切实转化为有效资料。
3. 目前情况看,餐饮、商超类的商户占比较多,单一品类的商户相对较少,比如专业的粮油店、蔬菜店、水果店等。从项目的整体布局考虑,这些单一品类的商户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以丰富项目的商户类型。
4. 药店这类商户的拓展工作也需加强。像诊所这类机构,由于内部管理、外部政策等因素,在合作拓展方面存在一定限制,相比之下,药店的拓展空间较大,应成为后续工作的突破方向。
“数字化助力流动儿童关爱行动项目”采取“服务创新-研究倡导-专业支持”三位一体的综融性干预策略,一是借助协作者流动儿童服务网络,开展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动态需求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形成需求调查报告公开发布,为服务流动儿童的社会组织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二是依托腾讯数字“关爱券”支持,聚焦健康主题面向流动儿童提供“物质救助+赋能服务”,在为其提供有利于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所需物质支持,同时社会工作者将通过健康知识培训、健康主题社会工作系列小组、“健康达人”培育等方式提升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意识与能力;三是培育流动儿童服务机构、社区商户和企业,形成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资源联合体。本项目将探索总结具有推广价值的“服务创新(物质救助+赋能服务)——研究倡导(需求评估+政策倡导)——专业支持(组织培育+资源整合)”的流动儿童综融性数字化关爱服务模式,未来进行全国推广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