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象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年的除夕,北京协作者都会为在外打拼的打工者开展联谊活动,与不能回家的打工家庭一起吃年夜饭,共话在过去一年的感受与收获,分享新一年的计划与期待,而这也成为协作者的一项传统活动。
2025年除夕当天,北京协作者在四季青童缘继续开展“一起过除夕”活动,与不能返乡过年的骑手、流动儿童、农民工以及进城探亲的留守儿童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年。
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家庭和打工者都精心准备了独具特色的 “家乡味”,有香酥软烂的山东扒鸡,麻辣鲜香的四川跷脚牛肉,西北的肉夹馍,营养美味的西蓝花炒虾仁,清爽可口的凉拌莲藕,嚼劲十足的猪耳朵,肥而不腻的扣肉,风味独特的腊肠……知名国际友人柯马凯和女儿、外孙女带着意大利面也来了。
大家将各自的菜名写在白板上,形成字体不一、品类丰富而又独一无二的菜单。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佳肴汇聚一堂,组成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百家宴,成为了大家专属的公益年夜饭。
在协作者四季青童缘门口,从救助对象成长起来的儿童志愿者李慧美向每一位来到童缘的伙伴拜年问好,引领大家签到、写姓名贴,介绍活动流程。
家长志愿者段奶奶邀请大家在白板上写出自己的拿手菜名。
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和孩子们一起更换童缘门口的对联,对联是三年级的孩子张煜龙撰写的。
儿童志愿者李炳岐和妈妈李真则是带领小伙伴们一起写福字、贴福字
李真老师写福字
儿童志愿者崔睿将写好的福字贴在协作者童缘墙壁上
孩子们在协作者学堂二期学员苏小俊的协助下一起剪窗花、贴窗花;在小朋友和家长的巧手之下,大家用彩纸制作红红火火的手工灯笼、鞭炮串、蛇年DIY作品等。
儿童子宣和妈妈一起做灯笼
訾婷和妈妈一起做手工装饰品,当所有的装饰品都贴完后,童缘变得红火热闹,年味十足。
在简餐厨房,家长志愿者廖文轩正在忙碌着。
柯马凯成长于“奉献中国教育一个世纪的西方家族”,他的母亲伊莎白·柯鲁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友谊勋章”。这是柯马凯第三次参加协作者年夜饭活动。他与流动儿童促膝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家庭和学习情况,结合孩子们的姓名、爱好,给每个孩子起了英文名字。
此外,在协作者为流动儿童教授写作知识的志愿者蒋文燕老师也带着儿子参与了活动,并向协作者捐赠2000元,支持童缘的发展。
百家宴上,随着大家一起喊出:“协作者年夜饭开始啦!”每个家庭分别用方言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味和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祝福;志愿者、家长们也分享了自己家乡的年夜饭习俗、在协作者一起吃年夜饭的感受、新年愿望与期待,以及在2025年可以为协作者童缘做的一件事。
骑手郭叶克说道:“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回老家过年,我以为今年会是孤独一人京过年,没想到协作者专门邀请我一起参与年夜饭活动,时间安排也是我们骑手刚刚跑完午高峰,非常温暖也很感动。”
联谊会上,北京协作者副主任卢金艳、社会工作者王肖邀请儿童分享自己的新年愿望,用新春关爱金买购买的新年礼物、年货。2025年春节前夕,北京协作者携手腾讯基金会,开启“走心的新年礼物”关爱困境家庭、困境留守/流动儿童联合行动,为困难家庭的老人和孩子们发放“数字关爱金”。其中,北京协作者面向北京、南京、青岛、江西和珠海等五地包括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在内的1000名困境儿童,发放价值20万关爱金,实现其春节心愿。
百家宴上,北京协作者常务统筹李真和中心副主任卢金艳为参与的伙伴送上由腾讯基金会的志愿者亲手编制的红围巾、手写的祝福卡片,以及由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捐赠的衣物……各方的支持也为这个特别的除夕增添了更多温暖。返乡回流儿童小豪在领取到红围巾后分享到:“我要把围巾给我妈妈,因为她平时跑车(网约车)很辛苦,为了省油钱她经常会睡在车上,而且舍不得开空调,这个围巾可以让她晚上温暖一些。”
开展的困境流动儿童家庭走访中,协作者创始人、中心主任李涛了解到小航因为父亲加班,除夕当天只能一人在家,问小航是否愿意参加协作者童缘过除夕的活动,小航激动地说愿意,但担心因为父亲上班不能参加。李涛主任与小航父亲沟通后,当天一大早,李涛主任一家便前往小航家,接上小航参与活动,并在结束后,送小航安全返回家中。
北京协作者希望这份来自异乡的关怀与关爱,化作流动人口家庭前行的力量,在新的一年里积极面对问题与挑战,可以怀揣着希望与勇气继续追逐前行。北京协作者在新一年也将继续与流动儿童、新就业群体和困境家庭在一起,让爱与温暖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