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关爱行动 | 赋能小组中当组员不愿意互相配合时,如何开展
作者:协作者
2025-06-21
30

编者按:2024年9月,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协作者开展“数字化助力流动儿童关爱行动”项目,依托数字“关爱券”支持,聚焦健康主题开展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积累数字化助力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经验。怎样以数字化技术服务流动儿童?数字化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相遇可以有怎样的创新探索……结合项目的开展,我们进行行动研究。以下是协作者社会工作者何慧慧在项目赋能服务阶段,针对流动儿童开展入校健康赋能服务过程中的一篇日志,与大家共享。

服务日期:2025年5月8日

撰写人:社会工作者何慧


服务活动概述:

2025年5月8日下午 16:00-17:00,我作为小组带领者,继续带领一年级二班的同学开展食育课程(第三节)活动。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多样性的食物,以及面对不喜欢吃的食物,我们可以怎么做?

16:30,活动正式开始,我用了10分钟的时间带领大家回顾小组契约,以及复习前两节课的所学内容。重点了解了同学们餐盘使用的情况,我邀请她们分享前一天饮食情况,同学们都反馈了自己前一天吃的食物当中既有水果和蔬菜,还有主食和肉类,我及时鼓励了他们。

接下来,5分钟的时间,我带领同学们通过触摸和嗅闻的方式,去辨别这是什么类型的蔬菜,全班同学都举手了表示要体验。结合大家发言的情况,我重点邀请了不太积极分享的第四组同学进行了体验。通过体验发现,大家对绿色的蔬菜会容易混淆,比如小白菜和菠菜不太能分清,其他蔬菜基本都可以辨别成功。

进入到《观看苦瓜不苦》视频分享环节,同学们都很投入。结束的时候,大家反馈还想再看一遍,我也鼓励同学可以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紧接着,我便开始询问同学们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应该怎么办?这次,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我邀请了班级同学俩俩结对进行模拟,一个扮演长辈,一个扮演儿童。我采用左右顺序分的,其中有一组小朋友对分组不满意,表示想要更换,我没有答应,并告诉小朋友可以尝试跟同伴进行模拟,去发现同伴不同的特点,但是小朋友还是拒绝了。之后班主任也过来干预,但是都没有用,之后我也没有过度干预了。

后面我邀请同学们针对刚刚的模拟讨论的内容,“面对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怎么做?”

有的同学说:“可以边看平板边吃。”

有的同学回答:“可以先吃一口喜欢吃的,再吃一口不喜欢吃的。”

大家分享的内容缺少的视角是可以换同一种类型的其他食物代替。之后,我结合PPT上的内容,通过图片的方式,向大家展示面对不喜欢吃的食物,还可以怎么去做?分享的内容包括:换种做法,用其他食物代替等。这个环节总共用了15分钟时间。

到了最后总结评估环节,因为时间有限。我邀请了两位同学做了分享。同学们分享的内容都是面对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跟好吃的食物放到一起,这样就可以吃自己平时不喜欢吃的食物了。

image.png


专业反思

有效经验:

1、继续发挥儿童骨干的力量,让他们协助签到、布置场地。

2、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全部都是文字或者图片,需要加入讨论、视频播放等方式,这样更利于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参与其中。


挑战及回应策略:

1、分组模拟环节,有两组小朋友配合不是很好,其中一组直接拒绝,表示不想跟另外一个小朋友一起。我告诉两位同学本次分组都是按照左右顺序搭配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去更多地认识身边的同伴。但是两个同学都非常坚定地说不行,过程中,班主任也过来劝阻了,希望他们两个尽快完成小组任务,但也没有效果,后面在其他同学模拟演绎时,这两个同学一直都处于观望的状态,没有参与到此环节当中。

建议:这个时候可以结合现场情况,询问这两个同学身边的伙伴,是否愿意调换分组顺序,如果同学们愿意,可以重新分组,让两位有矛盾的同学都参与。除此之外,活动带领人要相信服务对象,相信服务对象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人可以听下两位同学的想法,询问他们是否有好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让两位同学直接不参与。

2、在讨论面对不喜欢吃的食物该怎么办的环节,其中有两个小朋友都谈到了可以边看平板边吃不喜欢吃的食物。我当时的回应是:同学们的创意很好,面对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挑战,但是边看平板边吃东西,是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大家还是不要那样做。

建议:可以针对上述问题,继续与同学们进行探索,了解她们怎么看待边看电子产品边吃东西的问题?而非活动带领人直接说明该行为习惯不好,但是为什么不好呢,同学们是否都清楚?

感受与专业反思:

1、每个小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上课的途中,不能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按照我们的节奏全程听下去,包括积极的互动,尤其是平时很内向,不喜欢主动分享的同学,尽管有可能她喜欢上食育课程。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就需要有这样的视角,多给这样的同学们一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的声音可以被更多的的听到。

2、我们在给同学们讲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确定社会工作者自己是清楚的,切忌模棱两可。本次课堂,社会工作者在带领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时,说到不同颜色食物吃过之后的益处,因为图片太小,有点看不清,我就选择了几个自己熟悉的同学做了回答,图片看不清楚的,就没让同学们回答了。这样做没有达到课程回顾的目标,但是从课程内容准确及负责的角度,活动带领人需要做出筛选。


“数字化助力流动儿童关爱行动项目”采取“服务创新-研究倡导-专业支持”三位一体的综融性干预策略,一是借助协作者流动儿童服务网络,开展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动态需求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形成需求调查报告公开发布,为服务流动儿童的社会组织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二是依托腾讯数字“关爱券”支持,聚焦健康主题面向流动儿童提供“物质救助+赋能服务”,在为其提供有利于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所需物质支持,同时社会工作者将通过健康知识培训、健康主题社会工作系列小组、“健康达人”培育等方式提升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意识与能力;三是培育流动儿童服务机构、社区商户和企业,形成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资源联合体。本项目将探索总结具有推广价值的“服务创新(物质救助+赋能服务)——研究倡导(需求评估+政策倡导)——专业支持(组织培育+资源整合)”的流动儿童综融性数字化关爱服务模式,未来进行全国推广复制。

image.png

image.png

6a866212dcd12c7ea90c5fa90a4a4bd8.png

image.png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