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波尔卡——阿富汗妇女生存故事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南岸
2009-05-07
2377
  这个世界最能传承不同民族异质文化的,也许服饰便是其中之一。不过,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些文化的载体也在悄悄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今这个时代,也许惟有那些历史韧性最强的宗教传统,还能固守住它们的服饰阵地。这其中,又尤以当今世界最贫穷也最保守的国家———阿富汗为甚。
 
  “波尔卡”(Burqa)是阿富汗妇女的传统服装,也是当今世上最保守的女性服饰之一。一般来讲,阿富汗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就要穿着“波尔卡”,一袭长袍将人从头到脚裹在里面,连眼睛也要遮在面罩后面。据说,“波尔卡”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一些较为开放的阿富汗人眼中,“波尔卡”更像是禁锢妇女的一个工具,限制了妇女的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在塔利班统治时期,对于妇女穿着“波尔卡”的严苛规定更是被推向了极致。比如妇女必须用“波尔卡”把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在街上行走时绝对不能让面罩滑落,风起时更要注意压住长裙的裙脚,因为按照塔利班的规定,只要足踝露出超过一英寸,就会招致“人人喊打”的惩罚等等。
 
  塔利班倒台之后,这些严酷的规定和刑罚也被新政府宣布取消,随之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比如阿富汗女青年和女童被允许接受教育,也可以在阿富汗最高等级的大学或学术中心从事学术研究,甚至少数妇女还成为卡尔扎伊政府的阁员和地方要员,包括阿富汗政府中有了三名女部长、卡尔扎伊总统亲自任命了一名女省长等等。
 
  2003年,卡尔扎伊总统在庆祝国际妇女节的报告中,还向阿富汗妇女郑重承诺,政府将保证她们的一切基本权利,广开渠道为妇女就业创造条件,并努力使妇女积极全面地参与社会生活,尤其要在安全方面给予妇女更多保障。在随后举行的阿富汗总统选举中,登记的女性选民超过40%,其中一部分甚至来自阿富汗南部那些深受塔利班影响的省份。在最初参加总统竞选的18人中,还有一名女性,这些都在悄悄地改写着阿富汗妇女地位的历史。对此,卡尔扎伊总统本人也称,这是阿富汗人民的巨大胜利。
 
  应该说,在塔利班政权倒台后,阿富汗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状况,阿富汗妇女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确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法院对虐待妇女案件的关注越来越多,阿富汗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特殊警察队,主要关注家庭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现象还只是主要见于喀布尔、坎大哈等大城市,在更多的农村偏远地区,传统文化和观念仍旧根深蒂固,保守的习惯还是将绝大多数妇女限制在家里,并且在公共场所要从头到脚遮裹起来。妇女们连妇女保护方面的宣传服务都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更别说到法院去求得保护。
 
  2002年,一个国际人权组织曾发表报告称,在首都喀布尔以外的很多地方,妇女至今仍不能自由地求学、享受医疗服务,特别是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根深蒂固。买卖妇女和女童、强制性婚姻、焚烧女校、虐待、奸杀妇女和利用妇女贩毒等丑恶现象依然很常见。此外,由于阿富汗制毒、贩毒和吸毒现象严重,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传染病也严重地威胁着阿富汗妇女。
 
  2005年,在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嘎赞村更是发生了一起只有在中世纪黑暗时期才会有的灭绝人性的惨案。25岁的阿米娜4年前与丈夫沙拉法特拉赫结婚,那是塔利班快倒台的时候。新婚不久,沙拉法特拉赫就前往伊朗打工,一走就是4年,其间没给家里写过一封信。无所适从的阿米娜在漫长等待中逐渐失望,从婆家回到了父母身边。有一天,当人们告诉她沙拉法特拉赫就要回来的时候,阿米娜完全是一副漠然的神情。然而,就在当晚,阿米娜被发现和村里的一个小伙子在一起。愤怒的村民们把阿米娜押到村委会。当村里的长者质问阿米娜时,她一字一顿地回答说:“我和他发生过关系,我想和丈夫离婚。”村里的长老们显然无法容忍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召集了400多名男人商量如何处治阿米娜,最后达成一致结论:用石头砸死她。
 
  第二天一早,阿米娜哭着、尖叫着被拖出家门,她的父母眼睁睁地看着女儿被人带走,却毫无办法。村民们把她带到山边的小溪旁。他们挖出一个大坑,把阿米娜扔下去,然后用土一直埋到她腰间,之后,上百人把她围在中间,开始用石头砸她。阿米娜的头巾很快被血染红,悲凄绝望的哭声回响在山谷里。两个小时以后,这场集体谋杀才告结束。很难想象在塔利班统治被推翻了近4年之后还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这只是发生在众多“波尔卡”后面的一个故事。根据有关调查,87%的阿富汗妇女都曾受到虐待,其中约半数是性虐待。尽管法律禁止强迫婚姻,但实际上60%以上的婚姻仍属被迫。57%的新娘不到16岁,许多是被用作消除纠纷或抵债。有数据显示,阿富汗是唯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富汗人渐渐地认识到,政权的更迭只是为社会的改变提供了条件,并不意味着社会就一定会发生改变。这个国家的1350万妇女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得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要在国家中真正撑起女性的“半边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走在喀布尔的街头,你仍能看到众多身披蓝色“波尔卡”的妇女,她们之所以这样穿着,也许不再是迫于法律、宗教上的压力,而纯粹是对传统的一种尊重,对这种独特民族服饰的偏爱。而在当你真正读懂了这一片蓝色风景背后的心酸与坚韧之后,又怎能不为此而感动。阿富汗女权运动的春天,还要等待多久?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