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女性历史的角落——同语发布新书《它窗风景》
来源:妇女传媒监测网络
作者:凌绮
2011-03-16
1466

3月13日,《它窗风景》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同志中心举行。“在女性的历史中,有些是被遗忘的和被刻意抹去的”,正如女性的历史经发掘才逐渐“浮出历史的地表”,“女同性恋者,也同样需要重新被发现、被解读、被诠释”(徐玢)。出于这样的动机,徐玢和她所在的同语,出版了《它窗风景》,书中记载了30位杰出女性的经历,和她们生命中与同性间的特殊情谊。

 

同语主要负责人徐玢说:“我们希望在追寻女性历史过程中,发现那种并非很符合社会规范的妇女人生经历——那些跟同性有关系的女性,在她们所在的年代,如何去定义自己的生命。”

 

徐玢告诉现场观众,书名之所以用“它”而不用“她”,是因为在书中,女性不是现有社会规范中的“她”,书中没有对女性进行严格的定义,女性是开放的概念。正如书中提到的美国知名跨性别运动积极分子伯恩斯坦,虽天生是男儿身,但不认为自己是社会意义上的女性或男性。“使用‘它’是要突破性别的界限,突破社会对性别的规范。”

 

书中三十位杰出女性来自同语文化资料库。自2005年开始,同语中的志愿者便开始搜集、编译资料,打捞历史中的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的故事。志愿者们从这些女性的私人日记、信件、后代的回忆录中,发掘那些被隐藏的蛛丝马迹。

 

今年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纪念日,截至当天,同语网站人物专栏正好搜集到第100位女性人物。本着尽可能跨领域、跨时代,以及囊括跨性别者的原则,同语从中选取了30位,整合出版了《它窗风景》。“很遗憾的是,她们都是西方的,也不尽然都是发达国家的,暂时没有中国的,这其实也反映了一种历史书写的缺失。”徐玢说。

 

发布会嘉宾,网易女性频道编辑段吉玲认为这本小书的立意高远,“书中注重的是女性个体生命内涵,而非仅仅是为同性恋‘贴标签’,这种立意比为女同性恋者‘去污名化’更高,这里没有猎奇,文字客观”。

 

另一位嘉宾,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张红萍评价说,书中讲述的是优秀女性的精彩故事,非常值得欣赏,“她们的共同点是,敢于反思和质疑传统,勇敢选择人生”。这正如序言作者吕频所说——它们的价值不在于古板的雕虫考据,而在于和主人公们一起对古板挑拨。或许这正是女性主义和同志权利所共享的价值。

 

注:

 

·目前,该书仅限于内部发行。

 

·同语  http://www.tongyulala.org

 

同语是一个由志愿者组成的公益民间组织,成立于2005年1月。“同语”音谐“同女”,亦取“共同语言”之义。同语致力于中国的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的支持、组织与权益倡导,特别强调在不同的人群中寻找共同语言,搭建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以期通过公众教育和社会倡导行动推动公众对同志(LGBT)议题的认知,消除针对同志的歧视,改善同志的社会处境,为同志争取平等权益。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