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公益活动非常昂贵,却得免费
来源:明日研究院 CNF Academy
作者: 徐颠
2023-12-15
1491


公益组织由于非营利性,活动经常是免费的。


免费有两个方面:第一,参与活动的人免费。比如我们组织一场公益活动,对报名参与的人不收费;第二,公益组织争取外部合作时,对方不会向公益组织收费,俗称“薅羊毛”。比如我们组织一场公益活动,希望使用某个商场场地,商场基本不向公益组织收费。这样一看,公益是免费来又免费去,总体能量守恒。


于是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举办公益活动没有成本。不仅政府部门、企业想要支持公益组织办活动,而且多多益善。公益组织负责人在要不要办活动这个问题上也表现得豪情万丈,他/她挥一挥手,说:“来吧,我们一起做公益吧!”


然而,本文的观点是公益活动不仅有成本,且其成本甚至要比一般的商业活动还要高。公益活动免费是一种错觉,当它试图使自己正规有序的时候,它会更加“昂贵”。


“管理”在文中的语义



管理的语义非常多样。一般来讲,当我们说一个机构运营得好,等于在赞美负责人经营有道、管理有方。管理能够创造价值,管理也能够使组织基业长青。显然本文要反对的管理,不是这种管理。


本文提到的“管理”,是指为了使组织显得正规有序,而采取的一系列精细化的管理动作。比如我们组织一场正式活动,要给志愿者订餐。这时,我们就需要“管理”。具体的管理动作有:获取人员名单、签到(要有证据证明“确实有人吃饭”)、在体面合适的场地就餐、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志愿者马甲如果不小心弄脏需要清洗等等。在这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一切井井有条,使整个组织显得正规有序。



快递场景


为了理解公益活动的复杂性,我们不妨先举一个快递的例子。假设我们是一家快递公司,今天的任务是为300个买家送快递,这其中会发生什么?


先罗列主体(agent)的种类:
A、 买家
B、 卖家
C、送货快递员
D、从卖家那里接收货物的快递员
E、库存管理员
F、货车司机
G、收发室




我不把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画上,因为太复杂。这张图里有数百个主体,且这些主体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比如,买家向卖家下单,卖家把货物交给快递员,快递员集中归档后交给货车司机,货车司机放到中转站,中转站再交给送货的快递员,快递员再送到买家手里。如果一切都顺利,那么这样就没问题。但只要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需要调整,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买家退货、卖家发错货、快递员调班、货车司机晚点等等,都会让整个系统发生震荡。



图:供应链agent和“啤酒博弈”模拟网络;来源:《企业复杂性管理: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的战略性解决方案》迈克尔·诺斯等著,陆云波等译


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啤酒博弈中涉及的工厂、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顾客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这些线都画满了。同样的,在快递行业,特别是双十一这天,整个复杂网络需要的计算量和调度量也是巨大的。一旦某个环节上出问题,又得不到及时协调,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系统陷入瘫痪。


公益场景


这种多主体(agent)交互的另一个场景是在公益中。比如,我们现在组织一场全国环境日的公益活动,邀请政府领导5人、专家5人、主持人1人、社区志愿者10人、亲子家庭20对、媒体记者2人到场。幕后,还要有5人负责搭建舞台和调试音响设备、场地负责人1人安排场地档期、停车场管理员1人安排停车位、向1家餐馆负责人订餐等等。


这几类主体之间有联系且互相影响。比如政府领导一般工作日上班,但亲子家庭的学生工作日在上学,要让两者在同一个时间段出现,就要协调其中的一方。假设政府领导的时间不能变,那么我们要想办法帮这20对亲子家庭请假;拟邀请的5位政府领导档期上也不统一,比如 8月15号那天是全国环境日,领导A在8月15日有空,领导B有其他安排,那么就要问领导B往前几天的哪个时间段他方便。如此协调几个来回,才能最终确定。等5位领导的档期和场地的档期全部对上,就要发布消息告知专家、主持人、媒体记者等其他人员,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时间。


接下来是管理好20对亲子家庭:打电话或者发短信一一通知他们,告知时间、地点和其他注意事项。一般还需要加微信拉群,发送地点,并在微信群里时时沟通;


管理好停车场:停车场管理员说附近停车场顶多停20辆车,要告知其他车辆停到另外的地方;


管理好订餐:附近餐馆老板说没法招待这么多人,得到从另外的地方点外卖。完了活动场地的负责人说这里没有用餐场地,要另外找地方;亲子家庭有些说吃饭想自己解决,要重新统计就餐的人数。另外,主持人、搭建舞台的工作人员不能忘记,否则会很尴尬;


管理好活动现场:政府领导、专家、志愿者、亲子家庭的位子安排要提前告知,并安排席签。活动中的哪一幕安排谁上场,要提前告知甚至排练,否则现场会乱作一团;


管理好签到:每个参与者都要签到留痕,以证明费用确实发生了;


管理好安全:对秩序进行引导。安排工作人员看好现场,防止小孩子乱跑或者到危险的地方玩耍,比如池塘或马路;


管理好保险:为参与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此,需要收集他们的身份信息;


细节我不一一列举了,还有很多。总之,举办一场秩序井然的活动其中的各个主体之间的交互和管理是异常复杂的。从“啤酒博弈”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整个系统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一个主体行为的改变,会产生一系列反应。笔者亲自参与过很多类似的活动,像以上规模的活动假设主办方有5个工作人员,那么每个工作人员要与人沟通上百次!


洞见


公益活动常常因为明面上不见钱,而忽略真实的成本。举办公益活动其实非常昂贵,它是多主体交互,需要协调处理的信息量异常庞大。类似地,快递公司为了处理好这么多信息,会部署专门的管理系统。这种基于多主体建模仿真(agent 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ABMS)建立的管理系统可以为公司每年节省数亿元资金。


公益组织要求透明合规,因而需要对系统进行强控制。不仅要让一切按部就班,还得留下管理痕迹。透明合规和效率之间是一组矛盾,透明合规要求越高,公益组织的效率就越低下。


公益活动倾向于去中心化地自组织,但大规模的自组织在中国没有合法空间。很多团队注册成法人机构以后,管理要求会随之出现,运作起来会很重,还不如之前小而美。草台班子也许是最正确的选择。


所有的管理动作都是成本,每一场活动都在消耗能量。如果这些成本和消耗不能促进某个社会目的,那么成本就只是成本,而无法转化为社会投资,为此将毫无意义。在举办一场公益活动前,应该慎重考量和重视影响力评估,否则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未来通用人工智能(AGI)或者超级人工大脑的出现将有可能解决公益活动的效率问题,但目前还无解。


最后,本文只提供一个感性的认识,欢迎懂多主体建模仿真(ABMS)的朋友把其中的关系量化出来。揭示真实的公益到底发生了什么,将促进公益部门整体发展!可私信联系作者。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