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在机构设置新格局下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作者:王思斌
2023-05-30
205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这意味着在社会领域要建立社会治理新格局,要求社会工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构建我国现代社会工作体系变得更加迫切。

在新的机构设置格局下,社会工作如何更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成为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上,社会工作主要有几项基本职能:一是善用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困弱群体有效提供社会服务,解决他们的基本民生问题;二是通过向困弱群体和一般民众提供服务,提升他们应对困难和发展的能力;三是协助解决基层社区民众间关系不甚协调、困弱群体利益受损所导致的问题。在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社会工作依然会并进一步做好上述服务工作。《方案》也预示着,社会工作在助力做好人民信访工作、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任务可能会更加凸显。



社会工作在为困弱群体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价值观与方法是有明显优势的,在国际上也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经验供参考。但是,在介入人民信访和促进维稳性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我国的社会工作能借鉴的外部经验不多,自己的能力也不足。面对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如何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在更加综合性的民生服务和复杂的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还是需要系统思考和设计的。

笔者认为,在新格局下,要切实发挥社会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势,将其转变为服务民众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效能。一方面,需要政府、社会、社会工作界对社会工作在不同服务领域应承担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达成共识,并形成支持性制度;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工作界进一步认识到在新形势、新格局下应承担更多责任,并增强自己实践角色的能力。

就第一方面而言,政府和社会要切实认识到并承认社会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为困弱群体服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也在于社会工作者能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运用专业方法,精心和深入地为困弱群体服务,而且这种服务不但能解决困弱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有了这种认识,政府部门以及基层准行政力量应该将可以发挥社会工作优势的事项委托给社会工作者(机构),为其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在民生服务上做深做细,并产生助力社会治理的衍生效果。在社会工作介入人民信访和解决社会矛盾问题时,也要注意用社会工作之所长、避其所短。比如,人民信访工作的创新需要主动征集人民建议,社会工作在这方面就具有优势,它所擅长的需求调查,完全可以用于人民信访工作中,而且比一般化的了解民众意见可以做得更好。

对社会工作者(机构)来说,必须有介入人民来访工作和参与复杂社会问题治理的思想,并具备一定能力。实际上,人民来访和基层社会治理与民生有直接关系,许多问题的出现可能源于民生受损。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人民来访和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解决民生问题,社会工作者(机构)应该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看到由服务进入治理的契机,通过民生服务和政策服务促进治理效果。这就是服务型治理和协商式治理。当然,社会工作者所参与解决的问题可能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学习新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新本土化”。


毫无疑问,这里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持:一是政府(任务委托者)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和信任,二是社会工作者有将服务与治理有机联系起来和进行灵活转换的能力,三是政府及基层准行政力量与社会工作的相互协同。

新形势、新格局下社会工作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是一个新课题。在党的领导下,只要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切实以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坚持多方协作和系统思维,社会工作就一定能更好地发挥优势作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作出新贡献,符合我国实际要求的现代社会工作体系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