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 在 前 面
据报道,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大关,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有专家指出,应对人口负增长的最直接办法就是鼓励育龄女性多生育,增加出生人口。
事实上,我国生育率处在一路下滑趋势,高昂的育儿成本和欠缺的社会支持体系像系在腿上的沙袋,让生育率攀升乏力。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既要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又要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为家庭提供全周期的生育支持。
作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0-3岁婴幼儿为服务对象的托育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资料显示,相对于OECD国家[1]33%以上的入托率,我国入托率仅达6%,如何发展和推广普惠型的托育服务,让更多中国家庭能享受托育支持,将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OECD国际即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6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成立于1961年,目前有36个成员国,总部位于巴黎。
▲益未来社区共育家园的外围墙,打造儿童友好的文化环境
01
隔代照料家庭也有照护需求
2020年夏天,在山东青岛,李女士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两口之家正式升级为四口之家,随着李女士父母也来帮忙照顾孩子,四口之家又变成了六口之家。孩子的到来让李女士感到“累并幸福着”。
李女士的情况跟中国大多数隔代照顾家庭类似:工作日夫妻俩上班,孩子由老人帮忙照看,周六日则父母休息,夫妻俩带娃。“相比孩子们的吃喝玩乐,我们更担心父母的身体状况。”李女士说。
虽然老人帮忙带娃有着诸多好处,但隔代照顾并非时刻都充满天伦之乐。就像“专职”带娃的李女士母亲所言,“毕竟老胳膊老腿的,孩子玩一天还劲头十足,我们已经累得两腿发软。再就是总怕孩子磕着碰着,精神高度紧张,这更累!”
李女士也曾找过附近的托育机构,要么离家太远,不方便老人接送,要么是收费挺贵,无形中又增加了育儿成本。
这个难题并非孤例。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托育服务调查显示,中国35.8%的婴幼儿家长有托育需求,其中2-3岁幼儿家长的需求在40%以上,但仅有4.1%的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
托育服务供需失衡已成为社会痛点,解决“孩子谁来带”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或家庭的选择,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02
让社区“帮忙”照顾孩子
“早教太短,托育太长,社区共育刚刚好!”,李女士的难题似乎找到了解答。
2022年5月,一张印着“益未来社区共育家园”的宣传单递到了她的手中,在正式对外开放后,她和家人第一时间前来参观和体验——宽敞的运动场地、适幼化的服务设施、热情负责的工作人员、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新家园”也迅速吸引了很多家庭。
▲家长和孩子们在益未来的功能室里做亲子游戏。
不同于市场化的托育机构,益未来社区共育家园(以下简称“益未来”)有着浓郁的社区属性。李女士对益未来的第一印象是“离家近”,“老人带娃走十几分钟就到了,而且跟居委会在同一处,给我感觉很放心。”
除了区位优势,真正让李女士认同的是益未来“社区共育”的方式。
目前,有些早教机构的商业化气息浓厚,水也很“深”。益未来的主推项目则没有纷繁复杂的规则套路,反而会让老人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也让社区与人的关系紧密连接起来。
“老人把孩子送来后,他们能学习科学育儿的讲座或课程,而不是成为旁观者只能刷手机熬时间,我们也能参与社区里的活动,带孩子认识更多社区里的伙伴!”李女士说,“有一种社区大家庭的氛围!”
育儿的难题很难被某一方单独解决,因此需要调动家庭、社区等多方力量。疫情封控期间,益未来的“线上社区”在“妈妈圈”里广受好评。有的参与者表示,“因为不能出门活动,孩子们遇到情绪问题,像乱发脾气,打闹等等,让大人很抓狂。益未来的家庭养育支持盒等线上服务对我很有帮助,比如指导我们怎么跟两岁多的孩子树立规则等等,现学现用,效果非常好!”
“社区共育”并不意味着要降低质量,相反会有很多精细化的服务。益未来就发现了孩子们常常在“托幼衔接”上需要更多支持——那些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孩子们可能会有“分离焦虑”。于是,他们就在共育服务中,模拟托儿所和幼儿园,将流程与全日托逐渐同步,让孩子在社区共育家园就提前适应集体生活。
用社区“帮忙”照顾孩子,让社区共育成为新选择是益未来正在尝试的方向。
03
按下重启键,社区共育有了新内容
在“益未来社区共育家庭”负责人叶蕾看来,社区共育这条路并不好走。
2010年,“早教”的概念对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还很陌生。当时由北京永真基金会发起的“億未来社区儿童运动馆”项目率先在国内推广早教服务,采用社会性连锁加盟的形式实属“前卫”。
摆在“億未来”面前的是“从无到有”的难题:早教是什么,如何推广早教服务?
在研发团队的努力和考察国际经验基础上,项目提出以“运动塑造性格,阅读点燃智慧”为主题,以社区为落脚点,主推“运动+阅读”服务。五年时间,项目从南京市雨花台社区起步,足迹覆盖全国35个城市,近300个社区,支持3万家庭建立科学的早教健康养育观念。
▲家长和孩子们正在做体能运动。
“‘億未来’指的是亿万儿童的未来,初心很好,但坦白说压力是很大的。”叶蕾补充道,在2015年,由于基金会工作重心的调整,“億未来”项目的发展暂停了一段时间。直至2020年,项目重新启动并正式更名为“益未来”,期望达到‘益家三代,共育未来’的美好愿景。
不同于10多年前的社会环境,眼下科学育儿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关注,层出不穷的育儿理念让年轻的父母们眼花缭乱,“短平快”的早教班或连锁型早教机构也趁机捕获市场,野蛮生长。
如何在鱼龙混杂的托育行业中获得立足之地,对益未来而言并非易事。有着多年母婴行业创业经验的叶蕾对益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她认为益未来能成为托育行业的一股清流,源于对“儿童友好”理念的恪守和践行。
“儿童友好”理念包括“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实际上,“儿童友好”理念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儿童与周围环境的友好关系,让儿童平等地获得健康成长的环境并同时成为友好关系的缔造者。
2022年6月,随着社区共育家园首个示范点正式在青岛建成,“益未来”开启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也成为“儿童友好”理念指导下社区共育模式的最新尝试。
益未来社区共育家园青岛示范点五大服务模块,分别是:
一、共育项目——家门口的亲子班
共育服务是益未来在青岛示范点的主推项目,是益未来实践社区共育理念的集中体现,该项目一方面解决老人们“去哪儿遛娃”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社区共育更有温度。据叶蕾介绍:“共育项目的服务时间模拟托儿所和幼儿园,流程也与全日托同步,很多孩子刚上幼儿园会哭的死去活来,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融入到集体生活。所以,来社区共育家庭的孩子们可能就会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为他们已经提前适应了集体性的现场了。真正做到托幼顺利衔接。”
叶蕾指出,婴幼儿有专门的适宜课程,老人可以在旁边休息或陪同,每周还有家长课堂,指导他们如何在家科学育儿。共育项目既能满足老人带娃看娃的需求,又能为婴幼儿提供集体活动空间和托幼衔接支持。
二、运动项目——关注孩子,不要关住孩子
有研究表明,每5名儿童中,4人运动量不足,且影响身心健康。上课坐不住、平衡协调差、情绪控制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胆小怯生、粗心大意、喜欢打人……这些常见问题,都可以通过专项运动调节改善。因此,在“益未来社区共育家园”里为孩子们提供足够安全的运动空间,严格按照托育环境标准设置环保型活动场地、设施,在运动能力发展方面还配有婴幼儿感统测评、感统训练等,建立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对可能存在重度感统失调的儿童,及时给家长提供就医干预的建议。
“社区共育能帮助家庭和医院建立了一种连接,”叶蕾表示,“及时的预警和提示能有效地支持家长尽早地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婴幼儿更好地发展运动能力。”
三、阅读项目——童年有书 未来有梦
阅读的重要性对儿童的成长不言而喻,对于家长而言,帮助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最重要是提供适龄阅读的书籍和机会。面对一些家庭中出现的父母没时间、老人不会读、孩子不愿读现象,需要专业的老师给予指导帮助。
益未来通过建立社区绘本借阅馆,支持家长为婴幼儿选取适龄的绘本,指导家长培养婴幼儿的阅读习惯。叶蕾表示,来共育家园的老人居多,他们大部分都不知道怎么选择书籍和如何领读。
“我们会有专业的老师带孩子读书,家长也能从我们这里借绘本带回家读给孩子听,还能指导家长怎么给孩子读绘本。可以说,绘本项目是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四、儿推项目——守护儿童 低药生活
伴随现在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儿童容易出现脾胃虚寒、积食腹泻、感冒咳嗽等问题。益未来设有专门的推拿室,与当地优质的中医资源合作,给家长提供普惠性收费服务,也是益未来寻求“自我造血”的一种尝试。
叶蕾表示,儿推保健项目也在践行“残障融合”理念,通过跟青岛市盲校合作,让盲校毕业生在益未来实习,成立校企合作基地,给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五、跳绳项目——特色幼儿跳绳启蒙
结合青岛本地的教育政策,益未来引入幼儿跳绳的特色项目,通过指导孩子们学会跳绳,训练灵活度,保持平衡力。“现在很多孩子基于感统失调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可能一个都不会跳。”叶蕾说,“我们与青岛市跳绳协会合作,共同推广儿童跳绳项目。”
在五大服务模块的基础上,益未来项目也在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陆续推出家庭养育支持盒等线上产品,调动社区资源组织各类社区亲子活动,围绕着“社区共育”的理念不断丰富和优化“益未来”的共育支持体系。
为了更广泛地调动社会资源,实现托育服务的普惠发展,“益未来”项目注册成为一家社会企业,以企业的运作方式,联动社会资源,专注解决托育难题。
“社会企业在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很多方面还不成熟,益未来也还在逐步摸索中。”
作为社会创新的有益探索,益未来获得了青岛市政府的多方支持。为了物色到合适的项目落点,叶蕾和团队跑遍了青岛大大小小数百个社区。“要考虑区位优势,最好跟社区居委会在一起,场地要足够宽敞,采光也要充足等等。”在近乎苛刻的要求下,他们最终在市南区八大湖街道的支持下顺利落点。此外,青岛市政府也为益未来的起步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先输血再造血,让益未来的社区共育模式能生根发芽。
04
如何践行社区共育理念?
儿童成长的环境不只有家庭,很多人会轻视“社区”的力量。对于0-3岁低龄儿童而言,社区能培养健康体格,也有助于健全心态。“走出家门,进入社区”有更重要的意义。
“0-3岁婴幼儿的运动功能十分重要,在家庭环境中,有限的空间是不能满足婴幼儿的运动需求的。打造对婴幼儿友好的社区环境,践行社区共育理念是一种尝试”,叶蕾说。
尽管现阶段益未来的探索步伐主要在城市社区,但是,叶蕾认为社区共育的理念具有普适性,城市或乡村,变化的是环境,不变的是需求。要在不同社区环境中发展益未来的托育服务,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践行社区共育理念?
在笔者看来,“益未来”已经在尝试从“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模式共享”三方面突破“社区共育”的难题。
在理念共享方面,叶蕾认为目前国内对“儿童友好”理念的认知度还比较低,仍然存在定义模糊、评价维度单一、评估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以“儿童友好”理念为指导的社区共育服务也亟待一套标准和规范。
因此,在2020年1月13日,由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立项、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负责起草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正式发布,《规范》是中国第一个社区儿童普惠服务类的团体标准,其中“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是儿童友好的重中之重。
《规范》的发布有着重大的意义,提供了诸多社区共育的实践案例,填补了“儿童友好”理念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立的空白,叶蕾也期待包括益未来青岛示范点在内的更多实践积累,将不断补充和优化《规范》中的标准。
在资源共享方面,益未来发挥企业优势,重视技术研发,形成婴幼儿科学养育支持服务和产品的更新迭代。与此同时,在儿童友好理念的标准化产品筛选机制下,益未来在全国考察了很多育儿产品,形成了符合“儿童友好”的产品清单,能清晰地了解哪些桌椅板凳对孩子是最安全的,地垫要用多厚、标准化的教室如何布置等等。
积累优质的技术资源、遵循市场逻辑、推广和实现资源共享,益未来不断扩大社区共育理念的影响。
如果说理念共享和资源共享是益未来已经摸索出来的有效经验,那么,模式共享对益未来团队来说是一张崭新的空白卷。
社会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创新形式,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的认可还都有待发展。用社会企业的模式发展社区共育,能否在托育行业中“杀出重围“呢”?暂时还没有答案,但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益未来能实现模式共享,无疑就能为社会企业在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蓝海中提供一个发展范本。
叶蕾介绍道,下一步益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双百计划”,一方面通过甄选行业里的优秀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包括优秀的产品、服务及专家智识、标准的教室、儿童的防护设备等,汇聚全国各地的优质服务商,在益未来的平台上打造一个“供应方”的战略联盟。同时,将社区、企业、幼儿园等有配套服务的需求方筛选出来,实现供需双方在平台的深度交流和高效互动。
“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模式共享”的三位合一能否就能实现社区共育的全面开花呢?在叶蕾看来:
儿童友好的脉络,虽无浩浩汤汤之势;
益未来,愿做先行引流之人;
初始虽为一脉涓流,涓涓细流未可知;
愿尽全力,将友好共育理念引入湖海,源源而不绝。
参考资料:
1.行业观察 | 报告称2020年中国早教行业市场规模达3038亿元
https://mp.weixin.qq.com/s/ic9hILnluH6ShwIxVfHiuQ
2.《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操作手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