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五个问题,带你看2022年的美国公益慈善
来源:CFF2008
作者:基金会论坛
2022-12-30
343



导读: 



2022年,关注美国公益慈善发展的伙伴们,都在学习和讨论些什么?通过翻译的方式引入了哪些前沿新知?


基金会论坛为你汇编其中的精选内容,从以下五个问题出发,一文概览我国公益伙伴眼中的美国公益慈善发展。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以小见大,令你有所收获。


“公益慈善根基深厚”——美国的公益慈善环境,在世界排名如何?


“慷慨的美国”?——从捐赠数据看美国公益慈善的走势


“多元的潜力”——美国公益慈善捐赠为什么?从哪来?到哪去?


“头重脚轻”——越来越依赖大额捐赠,美国公益慈善发展健康吗?


“公益慈善的正义”——后疫情时代,我们还可以如何做?


也鼓励大家更多关注如社会创新实践、基础设施发展等公益慈善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话题,或世界各国的公益慈善发展情况,相信会对我们的本地行动带来更多灵感和启发。



Q1. “公益慈善根基深厚”——美国的公益慈善环境,在世界排名如何?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Indiana University Lilly Family School of Philanthropy, IUPUI)推出世界公益慈善环境指数(Global Philanthropy Environment Index, GPEI),来对不同国家和经济体的公益慈善环境做出评估。在IUPUI所发布的《世界公益慈善环境指数》2022年报告中,美国在91个国家和经济体中获得了第五高的平均分数4.76(全球平均分数为3.63)。GPEI包括六个因素,分别为运作公益慈善组织的便利性、税收优惠、跨境慈善流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除了运作公益慈善组织的便利性,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其余五项因素的评分均位列前三名。


这些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具备非常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图片来源:《世界公益慈善环境指数》2022年报告,pp.39



Q2. “慷慨的美国”?——从捐赠数据看美国公益慈善的走势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IUPUI)每年都会发布《Giving USA》 报告,根据其2022年最新发布的《Giving USA 2022: 2021年度美国公益慈善捐赠报告》,2021年美国公益慈善捐赠总额预估达4848.5亿美元,相较于2020年的公益慈善捐赠总额4662.3亿美元增长了4%。虽然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社会的捐赠热情依旧高涨,甚至可能比疫情之前更加慷慨。


纽约梅隆银行财富管理公司的一项公益慈善捐赠研究也指出,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大多数高净值人群的捐款在数额上也都增加了。专家们对于美国捐赠未来保持着乐观的态度。Forum财务管理公司的胡安·罗斯认为,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一个慷慨的国家,公益慈善事业是美国文化基因中的一部分。


然而,虽然美国公益慈善捐赠在总额上有所增长,但如果将通货膨胀因素、高净值人群财富增加因素考虑进来,并不能够认为美国公益慈善捐赠正在扩大。实际上,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美国2021年公益慈善捐赠总额相较于2020年下降了0.7%。这说明美国社会的捐赠实际未能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此外,一些公益慈善专家认为,与高净值捐赠人群所增长的巨额财富相比,他们的大额捐赠并不是那么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来源:爱德传一基金



Q3. “多元的潜力”——美国公益慈善捐赠为什么?从哪来?到哪去?



捐赠主要动机


根据纽约梅隆银行财富管理公司的一份公益慈善捐赠研究报告,税收减免并不是美国富裕阶层参与公益慈善捐赠的首要因素。高净值人群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激励因素有很多,其中位列前三名的分别为:个人满意度/自我满足感、与某个事业或组织的特殊联系或情感以及回馈社会的责任感。此外,宗教信仰、为获得影响力、家族传统等因素也是美国公益慈善捐赠的重要动机。



*图片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当美国富人捐钱时,他们是怎么想的?》


捐赠四大来源


个人(Individual)、基金会 (Foundations)、企业 (Corporations)和遗产 (Banquests),是美国四大慈善捐赠来源。与2020年相比,除了遗产捐赠有所下降外,美国2021年的个人捐赠、基金会捐赠和企业捐赠均有所增长。


*图片来源:爱德传一基金


捐赠十大流向


宗教(Religion),教育 (Education),人道服务(Human Services),基金会(Foundations),公共社会福利组织(Public-Society Benefit Organizations),健康(Health),艺术、文化与人文(Art, Culture, and Humanities),国际事务(International Affairs),环境/动物组织(Environmental and Animal Organizations),个人(Individuals),是美国的十大慈善捐赠流向。



*图片来源:爱德传一基金



Q4. “头重脚轻”——越来越依赖大额捐赠,美国公益慈善发展健康吗?



“头重脚轻”,或许是近年来美国公益慈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趋势。“头重脚轻”的美国公益慈善是指,美国公益慈善事业正在经历着从来自广泛大众的捐赠支持,到越来越多地依赖少数非常富有个人的转变。一小群超级慈善家正在对美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而新冠疫情以及其带来的经济冲击,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


越来越少的美国人向慈善机构捐款,这与疫情下经济不安全感的上升密切相关。


公益慈善机构越来越多地求助于高收入的捐赠人,以及巨额捐赠正在蓬勃发展。


富人正在向私人基金会捐款,对捐赠人建议基金(Donor-Advised Funds, DAFs)的捐赠增长加快。


这种“头重脚轻”的美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趋势,引发了来自美国公众和公益慈善倡导者的质疑与批评。


(1)引发美国公众质疑,美国基金会和非营利组织的公众信任下降。


随着美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愈发依赖于高净值人群和巨额捐赠,且富裕的捐赠人通过公益慈善捐赠获得了大量税收节省,美国社会公众对于慈善家的捐赠动机产生质疑,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下降。


记者斯蒂芬妮·比斯利在Devex.com上发表了一篇报道:《为什么基金会和非营利组织正在失去公众信任?(Why are foundations and. nonprofits losing public trust?)》。这篇报道引用了美国非营利组织和慈善团体网络Independent Sector在2022年2月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并指出:相较于2020年,美国公众对于非营利组织和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度分别下降了3%和2%。


有效慈善中心主任菲尔·布坎南认为,这种信任的下降,与美国个人和家庭捐赠的减少相联系,这种现象“令人担忧”。肯特大学慈善中心主任贝丝·布雷兹也表示,保持公众的信任对于基金会和非营利组织至关重要。如果公众对非营利组织和公益慈善事业失去信心,他们就很容易选择退出对公益慈善的参与。


美国公众对非营利组织和公益慈善事业失去信任的原因在于什么?布雷兹给出了她的回答。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不信任来源于对组织领导人能力的质疑,而如今,公众所怀疑的,是非营利组织的不良意图,特别是捐赠人的不良意图。人们怀疑,慈善家做慈善是“为自己而战”,借公益慈善来逃避税收,抑或是推进自己的议题,而不是出于利他主义。日益严重的财富不平等,推动了人们对于公益慈善事业和富有的捐赠者的质疑。


(2)富人支持的事业与社会公众不同,富人的捐赠清单与现实问题脱节。


上文所提及的报告《用8张图表解释头重脚轻的美国公益慈善事业(Top-Heavy Philanthropy Explained in 8 Charts)》也指出,富人所支持的事业与其他公众不同。富人捐赠人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慈善捐款投入私人基金会(Private Foundation),其次便是增长迅速的捐赠人建议基金(DAF)。当富有的捐赠人直接向公益慈善机构捐款时,往往偏爱于支持高等教育和医疗中心。


根据《慈善纪事报》(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所公布的2021年美国慈善50强名单,美国最大的慈善家们主要支持大学、医院、医学研究、他们的私人基金会(Private Foundation)和捐赠人建议基金(DAF),大约238亿美元流入这些相对狭窄的公益慈善领域,占据50强捐款的近86%。


这份名单让公益慈善倡导者们感到失望,这揭示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超级富豪似乎与普通公众所关注的现实问题脱节。例如,政策研究所不平等和共同利益项目主任查克·柯林斯表示,从这份捐赠名单中,我们无法看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也无法得知我们社会正在为解决种族不平等而努力奋斗。“这份捐赠清单与我们社会现在的现实完全脱节。”城市研究所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中心的高级研究助理本杰明·索斯基斯认为,从这份名单中我们很难认为2021年是一个分水岭或者变革年。这份名单只是强调了一个事实,即教育和医疗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今年的名单中很少有捐赠人为解决新冠疫情而造成的全球健康危机提供大额捐款,这让本杰明感到很惊讶。他表示,这代表了这些捐赠并不能反映当代危机,而是基于人们长期的捐赠习惯。


这是一个公益慈善事业剧变的时代。“破坏”规则的亿万富翁,急剧增加的捐赠者建议基金(DAF)、政治化资金以及强有力的结构性批评共同构成了这个新世界。如果说我们生活在新的镀金时代,那么现在这个时代也和旧镀金时代一样,孕育出了新的慈善捐赠时代。


除了对大额捐赠人(亿万富翁)的质疑,Inside philanthropy.com在2022年6月所发布的一篇文章共总结了七大美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问题。


亿万富翁过度作为


亿万富翁作为过少


公益慈善事业成为黑箱(比目前更甚)


公益慈善政治化现象泛滥


空谈阻碍了社会正义的行动


公益慈善改革受挫


改革成为了武器



Q5. “公益慈善的正义”——后疫情时代,我们还可以如何做?



多元、平等和包容(DEI)


在美国非营利营销指南网(Nonprofit Marketing Guide)于2022年发布的最新《公益组织传播倡导趋势报告》(Nonprofit Communications Trends Survey 2021-2022)中,新增了对北美公益组织DEI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于其所在组织在过去两年间推动DEI上的观点和评价,结果并不如想象中乐观。不到一半(41%)的调查对象认为,组织对DEI进行了明确阐述;仅有17%的调查对象表示,组织制定的DEI政策对其传播与倡导业务能够形成明确指导。


但是,经历了新冠疫情洗礼的三年后,美国有效慈善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Philanthropy, CEP)也通过一项分阶段研究,观察美国基金会如何改变。其中一项重要的发现是:多元、公平和包容(DEI)成为很多基金会在资助中更明确的考虑因素。新冠疫情放大了受系统性不平等因素影响的社区的困境,也让基金会变得更加开放,开始资助以前未曾资助过的机构类型或策略,比如资助更小的草根机构;并尝试各种努力触达潜在的资助伙伴,尤其是相对弱势和边缘的群体。


作为一家基金会,如何开启你的DEI旅程?在基金会引入DEI理念的起步阶段,首先要做的是识别并支持DEI的动员者。无论是基金会的理事、员工还是捐赠人,只有当DEI被提出来的时候,DEI才有可能进入基金会后续的会议讨论、项目运营和组织制度之中。因此,在基金会内部引入或找到对DEI有高度兴趣的人,是基金会促进DEI的关键一步。当DEI开始在组织内得以受到讨论时,基金会促进DEI的旅程即算得上开始。


有效捐赠


自2021年,全球有效公益评估机构GiveWell宣布改变其捐赠策略,将本年度筹资的20%(约1.1亿美金)预留给未来3至5年内更具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的公益项目,而不是像往年那样立即将资金捐赠给公益慈善机构。GiveWell做出此改变的理由非常简单,其认为现存的公益慈善机构没有能力再吸收数亿美元的资金。GiveWell一直在研究如何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来帮助消除全球贫困,该组织代表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好、更有效的项目来“花钱”。GiveWell更应该确保所筹集的资金花得尽可能好,而不是尽快花掉。


这一捐赠方式和策略的改变,在公益慈善领域引发了热议。支持者认为,随着当前GiveWell发现的捐赠机会(比如消除疟疾、除虫等)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Givewell应等待更好、更有效的捐赠机会,并确保在未来有钱能支持他们。反对者则支持立即捐赠,而“明天的问题”应该使用“明天的钱”来解决。等待将错失良机,将使许多在当下就能被改善的生命蒙受损失,尤其是在全球疫情时期。GiveWell的这一做法不仅低估了即时行善的成效、低估了等待的成本,也高估了未来分配资金的成效。此外,推迟捐款还可能传递“现在的项目没价值”的信息。


这一捐赠方式和策略的转变,实际上关乎“有效公益”和捐赠的有效性。以往的公益慈善模式鼓励富人投入公益慈善事业,呼吁富人向公益慈善领域投入大额捐款。然而,以往的这种公益慈善模式并没有对于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评估。福特基金会会长吕德伦先生在2019年出版《从慷慨到正义:财富的新福音》一书,呼吁公益慈善事业应该面向未来,改变心态,将对公益慈善的冲动转变为有意识地追求正义。他呼吁:我们应该将倾听来自那些深受不平等影响的人的声音,解决系统问题的根源而非问题的表象,每个人都具有参与公益慈善的权利与能力,每个个体都能在公益慈善事业有所贡献。


Effective Altruism Forum2021年11月所发布的一篇文章,强调了小额捐赠也可以带来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在超级富豪的参与下,有效公益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在全球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资金。不断扩大的资金规模容易让小额资金看起来影响有限。但事实并非如此。对有效公益而言,重要的是下一笔捐赠的边际效益要足够高。在这个意义上,小额捐赠者在过往捐赠的有效性上和大额捐赠者没有显著差别。甚至,有时小额捐赠者可以带来更大的成本效益,这是由于:


受法律限制,一些高潜力的公益项目并不能从基金会吸收大额捐赠;


小额捐赠者可以资助周围对有志于从事有效公益的个人;


小额捐赠者可以参与企业配捐、撬动大额捐赠;


大额捐赠者容易陷入路径依赖,小额捐赠者能更灵活地选择干预措施。


尽管现今的美国公益慈善事业似乎又开始重新依赖于富人的巨额捐赠,但值得相信的是,来自每个个体的每份善意,无论大小,都弥足珍贵。正如吕德伦会长所呼吁的那样,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追求正义的责任,无论拥有的财富多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