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 在 前 面
在一次线上公益活动中,笔者认识了在德国求学并工作的于靖,她有着气质女生的典型特征:白皙的皮肤,一头乌黑的长发,笑起来的浅浅梨涡,声音温润甜美。
在接触中,感受到于靖对公益有着特别的情怀:尽管她身在德国,与国内有着七小时的时间差,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也充满挑战,但这些并没有阻碍她参与公益的热情,每次都认真负责的完成志愿服务活动。
钦佩之余,笔者也想知道,这位恬静文雅的女生是何种机缘对公益产生热情呢,她对公益的理解是什么,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让她对公益的认知有哪些不同的视角和收获呢?
姓名:于靖
现居住地:德国乌尔姆
座右铭:成为自己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第七感——丹尼尔 戈尔曼
最爱看的电影:神奇女侠
最喜欢的天气:晴天日落时
喜欢的运动项目:瑜伽
理想中的职业:咨询顾问
关注的公益议题:教育平等,男女平权,气候行动
关注过的公益机构(或项目、活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企业ESG可持续发展
2022年是于靖来到德国的第5个年头,先是在哥廷根大学拿到了管理学硕士学位,后又留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第一次看到于靖,会被她身上文雅娴静的气质所吸引,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白皙的肌肤,以为是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孩。闲谈中才知道,她是个典型的北方女孩,来自山西忻州,一座有着浓郁边塞古战文化的历史名城。
于靖在山西读完三年大学,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德语证书,她得到了出国交换一年的机会。于是,跨越七千多公里,20岁的于靖开启了在异乡的留学生活。然后,她很幸运地拿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市场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逐梦路上继续乘风破浪!
结识公益
上大学的时候,于靖懵懵懂懂地参与过几次公益活动,比如她参加过两次山西省马拉松比赛的志愿者,第一次作为普通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第二次则稍有变化,她成为翻译志愿者,为国际运动员提供志愿服务。
“当时参与公益主要是为了获得学分。”于靖坦言,“参加的活动基本上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于靖决定要勇敢地迈出一步,做件重要的事情。
“当时我想去留学,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了德国国家奖学金,其实这个奖学金更多是发给德国的大学生。那一届有几万人申请,只有两百多人拿到奖学金,录取率够低吧!”于靖笑着说,“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
惊喜的是,于靖顺利获得了全额奖学金,着实出乎她的意料,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因为她在大学时也曾获得过学校的奖学金,这次只是更加“幸运”罢了。
直到疫情期间,哥廷根大学为所有获得奖学金的新生们举办了一次线上奖学金发布仪式,仪式上邀请到奖学金的出资方代表,他们有双重身份,既是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也是曾经的奖学金得主。
“因为当年获得奖学金的经历对他们而言很重要,现在他们想帮助更多的人!”于靖激动地说:“在那一刻,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着我,远比得知获奖消息时更震撼。”
“我觉得自己并不单是获得一笔奖学金这么简单,而是肩负了一种需要被传递的责任!”
▲德国奖学金线上颁奖典礼
诚然,给予也需要一种智慧,就像于靖说的“公益需要仪式感!”
自那以后,于靖在忙碌的求学时光里,偶然停下来发呆时,内心总有一个想法:“是那些无名的奉献者,是他们的爱心接力带来了自己的改变,我也应该做更多去帮助他人。”
异乡公益情
带着这样的想法,于靖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之余,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范围内,开始了她与公益的新际遇。
2019年,于靖在谷歌搜索中发现了一家名为 “AIESEC” 的公益组织。在两轮面试之后,她成为了一名Aiesecer。在这里,她结识了不同地区、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热心热血的年轻人。
“AIESEC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把他们送到其他国家去参加一些公益项目,例如保护海洋,或者去非洲做英语老师的项目。“
“通过与不同国家的人交谈,到不同的地区体验,让我们很快撕掉对某些事情的刻板印象。” 于靖说:“这样的经历真的可以改变人的整个生长轨迹。”
▲在参与AIESEC活动中所获的肯定
疫情期间AIESEC依然会固定在每周会开会,讨论成员们在跟进的项目。于靖主要负责做市场宣传和活动海报,她说这份任务并不困难,因为AIESEC有自己的资源库,有完善的流程体系,小到海报需要用什么颜色,海报要怎么投放到领英等等都有指引。
时间飞逝,于靖在AIESEC愉快地度过了一年左右的实习时光。随后,她从认识的一位中国同事那里,了解到一家在国内做乡村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公益机构“途梦教育”。
跨越千里万里,通过一根网线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样的方式让于靖眼前一亮,也让她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城女孩,很乐意能为更多乡村孩子们做一些事情!”
就像获得了一种使命,于靖开始新的公益里程。
她在途梦教育成为一位志愿者,负责与学校、课堂嘉宾之间的沟通联系和课堂主持,为了顺利上好一堂课,她往往需要提前两周开始准备工作。
“先要跟分享嘉宾确定课程信息,然后跟学校老师沟通,上课前三天还要和学校老师调试下网络设备等等,一堂网课的背后,是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于靖说。
当看到屏幕前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明亮的眼眸时,“我总会想起自己弟弟,他也刚刚上初中,就想象着他也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讲。”一提到弟弟,于靖的鼻子发酸,“已经两年没有回去看他了!”
▲于靖和弟弟
远在异国他乡,做公益成为于靖寄托乡愁的一种方式。
于靖现在生活在乌尔姆,一座位于斯图加特和慕尼黑中间的城市,她住的房子在一处山腰上,打开窗户就能看到不远处错落有致的街道。德国的城市没有太多的娱乐场所,街上的行人也多是在默默地行走或是低声私语。
“一切都很安静!感觉我关厨柜声音大一点的话,整条街的人都能听到。”于靖笑着说。
没有了城市中的灯红酒绿和熙熙攘攘,安静的德国小城让她在工作之余有了宽裕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毕业后,于靖想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公益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和公益并不冲突。只是在这个阶段,于靖会更多地留意与职场发展相关的公益活动。
这一天,于靖在微信上看到了一则关于海外求职的文章,“我觉得文章质量很高,帮助了很多像我一样不知道毕业后要回国还是在德国求职的人。”
于是,她果断申请加入了“对话德国”公众号,成为了一名采编志愿者。“采编工作从我理解,主要包括:联系采访对象、收集资料、约访谈然后整理、精简、提取和编辑等,非常有挑战性!”于靖说。
最近,她采访了一位元宇宙图形渲染技术公司的创始人,他在六年前做了一个图形引擎系统公司,有100多位员工。于靖和团队一起完成了两篇文章,一篇是介绍创始人的管理心得,另一篇则偏技术性地介绍了创始人对元宇宙的理解。
“参与对话德国,可以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通过信息透明化消除。让中国的读者了解在德国的创业是什么情况。我觉得很有意义。” 于靖开心地分享道。
▲采访对话德国
参与了那么多次的公益活动,于靖深有感触:“不管参与什么类型的公益活动,我都会遇到人,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会意外地发现很多之前我不曾留意的东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于靖在途梦教育做志愿者时,听了一位嘉宾分享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她觉得自己对汉字刷新了认知,也爱上了写书法。她会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送给寄宿家庭,而在这以前,她从来不曾想过会做这样的事情。
公益不分国界,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在哪里都能发现最美的风景!
回归初心
2022年初,于靖入职了一家咨询公司,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社会活动(social engagement),在最近的活动中,公司鼓励员工们申报想做的公益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活动设置相应的奖励资金,帮助员工更好地参与和实施活动。
“因为我看到有很多人不敢或者不愿意把自己想做什么说出来,但其实每个人都有有热情的地方,如果总是先否认自己的话,就没有然后了。”于靖娓娓道来:“所以,我设计了一个项目‘Don’t shame, shape dream’,鼓励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当时的设想是以网络平台的形式,为大家提供资源。每个人可以录制一条45秒左右的视频发给我们,视频的内容是如果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你最有热情坚持做什么。平台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通过匹配等环节,用一种类似coaching的方式,引导他们去找到方向,拿走他们实现梦想路上的障碍。”
谈起她的公益蓝图,于靖的脸上洋溢着闪闪发光的笑容。虽然她的公益梦想从策划到实施还有很长一段路,好在“一个好汉三个帮”,于靖说她已经获得了一些好友的支持,帮她解决部分技术性难题,而需要她做的就是坚持做下去!
于靖是个特别懂得停下来思考的姑娘,她说:“我发现自己参与或关注的公益项目都指向了一条SDG的目标,就是取消不平等。”在德国,于靖对取消不平等有着更多切身的感触。
“德国的无障碍设施非常完善,残障人士可以完全没有顾虑地出行,所有台阶处都有无障碍通道,交通信号灯也有专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按键和滴滴声,打电话的时候,也会给残障人士设一个通道,告诉他们在哪里可以获得帮助。”
对取消不平等的关注让于靖对教育方面的公益活动特别感兴趣,而教育的魅力在于它能带来一种改变,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于靖说:“以前的我,就算10分钟的路,也需要爸妈开车送我。刚来德国的时候,挣扎着跟孤独相处,跟无助对抗。如果你需要帮忙,需要学会怎么跟别人寻求帮助。要一个人从一个地方搬家到另外一个地方。”
“这中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每次我都不能提起”于靖的眼睛湿润了,声音也沉了下来,几秒钟停顿后,她抬起头来微笑着说:“家里人都觉得我瞬间长大了!”
这是一份成长路上的特别礼物,不论是苦是甜还是酸,都融化成一颗糖果,包裹着亮晶晶的糖纸,慢慢品尝和咀嚼之后,才能体会其中的各色滋味。
因为疫情的原因,于靖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家了。她说,“等疫情稳定后,要找个时间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和弟弟。”
文章中提到的城市:
乌尔姆: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一座非县辖城市,位于多瑙河畔, 12万人口。它附近的大城市有东南部约130公里远的慕尼黑和西北约100公里远的斯图加特。乌尔姆与与其隔岸相望的属于巴伐利亚州的新乌尔姆一起是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亦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出生地。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是德国第三大城市,被视为文化、政治、科学和传媒的中心, 14万人口。这座大都会是欧洲经济最成功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德国最先进的城市之一。它是众多集团公司的所在地。
斯图加特: 斯图加特是德国第六大城市兼全国第四大城市联合体,63万人口。斯图加特以高科技企业而著名,其中代表有戴姆勒、保时捷、博世有限公司、等等… 这些闻名德国甚至是闻名世界的企业都将这里选为他们的总部所在地。除了这些国际大企业,斯图加特还拥有1500家中小企业。
文章中提到的公益机构:
AIESEC:是全球最大的青年独立运行的学生组织,覆盖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年领导力培养,是一个提供全球⼤学⽣跨国商业实习、志愿⽂化交流、团队经历、实践性领导力岗位锻炼的国际平台,为青年⼈提供宝贵的领导⼒发展机会。AIESEC 中国大陆区不断努力加强青年与世界的对话,让青年对接世界,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途梦教育:针对中学生提供生涯教育服务,邀请各行业优秀的职场人士,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向中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职场奋斗故事。
对话德国:与德国对话,分享中德精英的行业见解与人生经验。旨在促进中德深度合作,并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