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一个社区社会组织的诞生
来源:品説
作者:品之种种
2022-08-01
172



张叔(化名),广东韶关人。退休之后,孤身一人的他从老家来到深圳,跟着儿孙一起生活,享天伦之乐。


儿子和儿媳每天上班,早出晚归,孙子正在上中学,多半时间留宿学校。因此,大多部分时间是张叔一个人在家。以前在单位,他总是停不下来,感到很充实。而现在突然没事儿干,他觉得很无聊。


每天起床,张叔不是看看电视,就是看看报纸,心里闷得慌,在房子里走来走去。一天,他终于受不了,自己一个人下楼到小区里逛逛。


他发现有很多跟他差不多的老人,三三两两在一起打牌,下棋。张叔见状,也上前凑凑热闹,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口音不一,用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还是可以的。




01 

组织种子:孕育组织的初步想法



几天下来,开朗又有亲和力的张叔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老伙伴们的队伍。随着深入了解,张叔发现大家不仅在棋牌上有兴趣特长,还热衷于文艺表演。


有一次,张叔一时兴起,提议在小区里搞一场文艺晚会,没想到伙伴们一拍即合,点燃大家心中的小火苗


张叔充分发挥了以前在单位筹划活动的特长,他担任本次晚会的总策划及导演。他的生活又开始忙碌起来,在张叔精心策划下,老伙伴们的积极配合以及社区的支持下,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叔叔阿姨们玩得开心,小区居民也看得津津有味。张叔更加乐开花,自己玩得开心,还能给别人带来开心,何乐而不为。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随后的一个月,张叔和老伙伴们又组织开展了两次文艺晚会。大家都轻车熟路,活动同样成功,受到欢迎。居民们也逐渐意识到小区里有一群能歌善舞的老年人,每当小区广场有音乐响起,大家都想过去看看。




02 

组织萌芽: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形态



老伙伴们都热衷这些活动,还有几个热情高涨的骨干出谋划策,前后打点,活动也好落实。为了便于大家日后的交流及活动开展,张叔想为这个新队伍起一个名字。大家集思广益之后,最后确定名字叫作“D小区长者文艺队”。


大家一致推荐张叔为队长,张叔觉得盛情难却,欣然上任。随后,张叔提名三位骨干,协助日常的团队管理工作,分别有组织委员,负责日常活动的组织及开展;生活委员,负责日常活动的后勤工作;宣传委员,负责团队对外宣传、联系的工作。


同时,为了方便大家日常开展演练活动,张叔在征询大家意见下,划分舞蹈小组、歌唱小组、话剧小组等功能组别。


在明确分工下,大家组织活动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二三十个有空闲又有活力的社区大妈和大叔在一起,虽然有时难免争吵与摩擦,在张叔的协调下,队伍的沟通合作也算井然有序。




03 

组织成苗:从自我娱乐到服务他人



在大家的集体协商下,文艺队每天有两个集体演练的时间段:上午八点到九点、下午三点到四点。时间如有冲突,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部分队员一天的行程是这样的,早上六七点起床,在家准备早餐,早餐后,帮忙送孙子孙女上学,回来后,刚好是八点左右。然后,去参加文艺队的演练活动。活动之后,买菜做午饭,之后,接孩子中午放学。中午小休一下,下午三点左右,又去参与文艺队的演练活动。四点半左右,去接孩子下午放学……


所以,几乎每个时刻,我们在小区里都能看到大叔大妈们忙碌的身影,就像张叔所说,本来百无聊赖,现在感觉过得充实。


一天早上,张叔送完孩子上学之后,遇到社区社工小李。在交流中发现小区存在有共享单车乱摆放的情况,还有小区单车失窃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情况主要发生在孩子上放学,小区人流量大的时候。小区保安也加强了多重保障措施,但还是防不胜防。


“你们还需要志愿者吗?”平时热衷志愿者服务的张叔有些想法。


“如果您有时间的话,欢迎加入呢。”小李高兴地说。


“除了我之外,我再问下我们文艺队的其他人,看她们是否有兴趣参与?”张叔饶有兴致地说。


“好的好的,谢谢您。”小李心怀感激。


张叔回去后,和老伙伴们说起这事情,没想到大家也在关注上述的问题,对于张叔的提议也有共鸣,大家再次一拍即合,纷纷报名做志愿者。



小李和张叔商量,为了让长者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事务,同时不能让大家太过劳累。几番讨论,优化大家的志愿服务流程与内容:


既然长者是小区最活跃的身影,那就发给每位长者一个“D小区平安巡逻志愿者”红袖章,在大家每天送孩子上、放学时,以及在小区广场参加活动时,戴上这个红袖章,适当维护一下秩序,或者顺手摆放好看到的乱摆放的共享单车。


二三十个人的志愿者形成网络的效应,也能给肇事者一定的威慑力。从此,小区共享单车摆放有序,单车失窃事件几乎没有发生,其他治安状况也有所好转。



04 

组织成树:自我独立与跨界合作



文艺队志愿服务社区的行动,得到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大家路上遇见都纷纷竖起大拇指。文艺队的伙伴们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张叔与伙伴们通过这次行动,逐渐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广场舞自娱自乐的大妈大叔,还可以为小区发挥更多的余热。


有位伙伴向张叔提起,目前,小区里还有一个更加棘手的“老大难”问题:小区花园的某条小道铺建工作,由于职权问题纠缠不清,小区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一直没有得出解决的方案,社区居委会也多次出面,协商未果。从而,居民多年出行不便的症结一直悬而未解。


张叔了解之后,与小区老年人协会负责人、社区社工小李商量,大家也一致认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随后他们相约一起跟业委会、物业公司洽谈。



看到张叔还有老协出面协调,大家都很给面子,也愿意共创美好的社区环境。了解各方需求之后,大家放下成见,求同存异,协商出一个合理的方案,理清各自分工,多年难题,最终得到解决。大家都开心。


过后,小李看到文艺队已经具备社会组织的基本条件,有组织宗旨,团队架构,组织规则,也有常规的活动形式。目前,相关部门也在大力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各级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小李的建议与支持下,张叔及其伙伴协商一致,在街道办进行登记备案,正式成立社区社会组织“D小区长者文艺协会”,这样大家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公共活动了,对外展开合作交流,还可以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




05 

组织生态:可持续发展



很多人以为社会组织到了登记备案,基本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不过,很多登记在册的组织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发展,变成僵尸组织。张叔也深知其中的道理,一个组织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明确组织宗旨。根据组织成员的需求及想法,经过大家探讨,形成共识,明确“组织宗旨”,让所有成员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D小区长者文艺协会”宗旨:让D小区爱好文艺的长者有效参与文艺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为共建美好社区生活发挥余热。


组织宗旨是组织的立足点,为组织发展确定方向。在招募会员时,我们可申明组织宗旨,也可筛选出“适合的参与者”。以免有些人懵懂加入,又没有团队归属感。


(2)订立组织规则。俗话说,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规则的组织,大家就像无头苍蝇,不知所措。可以在宗旨的指引下建立组织规则,便于大家有效交流,参与各种活动。


例如,在组织活动时,大家不得迟到早退,如有特殊情况,须向组长申请,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三次警告仍然不改者,则通过团队决议其离队。


(3)组建组织架构。文艺队原本已有组织架构的雏形,为了更加规范化发展,遵循社会组织有效运营的相关规章制度,张叔躬先表率,促进有效团队治理。


比如,组织架构的主要骨干,通过团队会议表决,正式产生,而且按照任期每届三年进行选举,通过这样的新老更替形式,避免组织老化,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


(4)开展组织活动。协会有了精干的组织架构,相关骨干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开展各种团队活动,以实现组织宗旨,避免徒有空壳,成为僵尸组织。


比如,每天例行开展的歌唱组、舞蹈组、话剧组等演练活动;每个季度以及节假日的社区晚会;年中及年末组织大家参与区里的文艺汇演;以及组织大家继续参与“小区平安巡逻志愿者”等社区参与的活动。


组织宗旨指导规则制定;在组织规则下,产生精干的组织管理架构;管理骨干促进常规活动的开展;活动顺利开展回应组织宗旨。这是组织自主运转的增长飞轮。


某个程度上,社区社会组织可以促进城市社区的随迁长者从离散状态找到组织状态,让长者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