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从权利视角理解残障平等与正义?一方面,在政治哲学、社会学、法学领域,残障权利属于长期被忽视、悬置乃至拖延的议题。另一方面,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在有关一般性意见和结论性建议中借鉴了残障研究的“社会模式”以及平权理论中的“实质平等”维度,尝试确立公约自己的“人权模式”。从实务到理念,都涉及对残障人作为“人权”主体资格——“人之为人”的深层探讨。例如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面临诸多独特挑战,追溯其究竟,到了正义理论与人权观念的交叠处,就涉及对人性能力构成的不同看法。
主讲人拟基于人权主流化立场,阐述残障平等权利,助力于残障社会组织及社群的赋能工作。本次沙龙将从法学专业出发,邀请政治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同行加入有关残障平等、残障正义的对话,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沙龙提供字幕、手语翻译等无障碍支持,活动消息将在多个扎根社群的平台散发,会有残障社会组织、社群的直接参与及互动。
时间:2022年7月16日(周六)下午 14:00-16:20
形式:zoom 线上 ;提供中文手语及字幕。
沙龙议程
14:00-14:10 沙龙简介
14:10-15:00 主题分享
15:00-16:00 嘉宾发言
16:00-16:20 自由提问与互动交流,发言的听众有机会获得《残障权利研究》
丁鹏 [菁莪六期伙伴]
【主讲人简介】
丁鹏,法学博士,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研究人员,武汉东湖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投身于人权研究和倡导工作十多年;在平等与反歧视、融合发展以及社群赋能领域,有丰富的研究和培训经验;在《光明日报》《残疾人研究》《人权蓝皮书》《社会组织蓝皮书》等发表残障权利研究相关论文10多篇,执行主编《残障权利研究》学术集刊,另有人权法、法理学领域编著及译著多本。
沙龙嘉宾:
陈博,法学博士,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残障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兼职讲师。曾任职于倡导精神病人权利的公益法律机构。研究领域主要为精神卫生法、残障法律与政策、《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李学会,社会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残障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包括残障人的教育、就业、社会支持和政策,重点关注视力、智力残障人及其家庭,近年来致力于残障领域的量表开发。
赵树坤,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残障权利基础理论及法治保障。
* 自由提问与互动交流,发言的听众有机会获得《残障权利研究》。《残障权利研究》为连续出版之集刊,本刊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心智障碍、残障与性别、残障与法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
欲参与此次活动,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提前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