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你和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啊?”坐在我们对面的女孩眼眶湿润,和妈妈打着电话。“我不想你们出去打工,你们回来陪我嘛。”小芳今年9岁,父母外出打工6年,只有过年才会回家。
像小芳这样的留守儿童在全国有很多。根据2014年5月19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全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达6102.55万,占全国儿童的21.88%。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儿童是父母双方外出。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逐步迈入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城市经济大幅度发展,农村经济较为落后。贵州处于多山地区,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受到外部城市丰富就业机会的吸引和当地就业机会有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贵州本地人选择外出务工。根据贵州留守儿童的父母情况的数据,他们的父亲外出务工占比43.98%,母亲外出的占比20.4%,父母均外出的占比35.6%。在贵州,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普遍,孩子们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
这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们,大多数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地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板块提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的影响》中的统计数据也表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受监护人类型、性别、年龄、人格特质或是性格的影响。这些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人际交往,学习焦虑和情绪控制方面。
(小光缩在奶奶的怀里 图片来源:中南屋)
留守儿童面临着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社交回避: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失败的起因
留守儿童人际关系问题是心理健康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的处理关系到个体能否正常地与他人相处,也关系到个体与自身的相处是否健康。贵州黔西南某县的留守儿童也存在普遍性的人际交往问题。
“为什么讨厌要表现出来,以后他(同学)有用的时候方便。”住在贵州省黔西南某县的15岁女孩小何说,“我对谁都热情,讨厌也不会表现出来。”我们在和小何聊天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她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是很冷漠的。当我们问到她对友谊的态度时,她说:“好朋友肯定是有的,随便处处呗,就那两三个,反正大家都是这样,毕业以后也不联系了。”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一脸淡然,仿佛与她无关。
根据留守儿童人际交往研究,42%的留守儿童认为同学与自己的友善情况是不好不坏的,11%的留守儿童认为同学与自己的关系非常友好,这可以说明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同学之间没有建立友谊关系。
李浩秋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中指出了影响儿童人际交往的原因:“形成这种心理状态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和父母交流少,有交流冲突,亲情缺失等问题。”小何的母亲在广东打工,一年只回家一次,父亲则留在家里照顾她和弟弟。父亲性格较为暴躁,经常用严厉的语气责备女孩。小何说:“我为什么要怕爸爸,他骂就骂呗,反正我也不听,我已经学会免疫了”。
因为缺少交流,亲子家庭关系逐渐疏远,孩子会产生对外界的疏离感。孩子渴望获得爱,但在爱缺失时,会产生对情感的拒绝,从而产生社交回避心理。
厌学心理:留守儿童真正走出大山的阻碍
留守儿童除了人际交往问题,还存在厌学心理。“我妈妈和我说上学没有什么用,让我早点出去赚钱。”当地的高中生小夏说。
父母的引导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常常对学习没有目标,抱着一种自暴自弃和无所谓的态度,学习兴趣不高、内驱力不足。“看到我们村里最破的那个房子了吗?那是我们村里学历最高的学生住的房子!”当地人觉得学习十分无用,这个大学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为了求学几乎花光了常年外出务工的父母的所有积蓄,而他那些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同学早已有了一定的存款,也给家里换上了好房子。因此,这个大学生的家长,甚至村民们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自然而然地萌发了“读书无用”的想法,久而久之,村里的孩子们也都认同了这个观念。
他们所表现出的厌学状态在同一性状态理论中被划分为同一性早闭,即孩子们的结论是照搬大人的思想,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测试得到的答案。他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而放弃。
(小美和小夏在跟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图片来源:中南屋)
抑郁与自卑:留守儿童在性格情绪方面的困境
在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问题当中,情绪性格的问题也非常普遍。根据全国留守儿童抑郁状态评估,留守儿童的抑郁情节非常严重。父母的关爱缺失是直接导致儿童抑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村里长大的婷婷今年14岁,父母都外出务工了,她和爷爷一起生活。然而,爷爷经常外出喝酒,让婷婷自己一个人在家。据婷婷妹妹描述,婷婷经常把门窗灯关上,一个人在床上捂着被子哭,并且说:“我觉得生活没有希望。"此外,婷婷家重男轻女的情况也很严重。父母外出务工带着弟弟却没有带婷婷,当我们问及原因时,父亲非常不屑地说:“姐姐带过去也是浪费钱”。
造成婷婷抑郁的主要原因是不被需要和不被关注。爷爷的不管不顾加深了婷婷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不重要的想法,而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给了极度需要父母关爱的婷婷非常大的伤害。
《父母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机制: 追踪研究*》中提到了造成留守儿童抑郁的其他因素。缺少父母的关爱会直接导致抑郁,也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和神经质,从而间接导致抑郁。与此同时,父母关爱还会影响友谊质量。
此外,自卑的心理问题在留守儿童中也比较常见。在当地支教多年的李老师认为,当地孩子普遍存在自卑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性格普遍胆小和内敛。”
小红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12岁那年,小红的同桌知道了这件事后,将其四处宣传,引起了班里同学的嘲笑。从此,小红的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从温柔大方开始变得目中无人,总是用高人一等的姿态对待身边的人。因为不愿意面对现状,小红的自卑心理通过反向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表现出来,也就是将自卑的情感被转化为”我比别人强“的观念展现出来。
因为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交流,父母又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遇到挫折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选择独自消化。由于缺乏面对困境的经验,留守儿童常常被小事困扰,从而产生对生活的负面思想,对自己丧失信心而进入自卑的心理状态。
政府和公益组织正在采取哪些措施?
目前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状态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政府以及公益组织正在采取做出了实际行动来帮助留守儿童。
过去五年间,我国持续出台了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系列政策法规。从2015年开始,先后颁布《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近10个政策法规。这些政策健全了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动态监测机制,开发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系统,着力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强父母或主要照料者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监护,使得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儿童关爱队伍。留守儿童面临的发展困境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如家庭忽视与虐待、监护缺失、心理健康不佳、家庭功能不良、疾病与健康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学者加强协作研究,形成合力才能提出科学有效、可持续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方案。
另外,政府通过增加课外和社团活动例如举办篮球赛,传统织布培训来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充实孩子的课外生活可以减少孩子被不良组织吸引的情况。同时这种措施可以让那些不擅长学习的孩子通过另一种方式获得认同和存在感,给孩子更多融入群体和找到归属感的机会,给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们开启了另一扇窗户。”不是所有人都要靠读书出人头地,三百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他们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会再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政府通过这种实际行动减少了大部分可能成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因素。
不只是政府,不少公益组织也在同步关注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上学路上”就是一个专门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公益组织。他们根据心理学中的“故事疗法”“家庭治疗”和“叙事疗法”等理论依据,结合中国现实,开发了故事盒子、小雨点广播(通过mp3、校园广播等给孩子讲心理暗示故事)、作文叙事(通过心理学改造的、嵌入式语文作文课程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安全岛)等公益项目。这些项目已经帮助了两千多所学校的孩子们。根据“上学路上”的调查反馈,参加这些项目的孩子中,有64%的孩子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政府和公益组织采取的很多措施目前仍然在探索的阶段,这些措施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关注留守儿童,并成为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就像在贵州山村扎根多年的李老师所说:"只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陪伴,他们也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以上名字均为化名)
参考文献:
1.周小璐.全国妇联发布报告称农村留守儿童已达6000多万[EB/ OL]。http://news.youth.cn/gn/201405/t20140519_5222193.htm,2014-05-1
2.袁汝平,赵廷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浅谈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3.李浩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以鹤峰县留守儿童为例
4.http://www.sxlsngo.com/schooladmin/news/detail/id/72.htmlhttps://www.cfchildren.org/blog/2020/05/making-school-feel-safe-for-kids/
5.https://wwwcfchildrenorg/blog/2020/05/making-school-feel-safe-for-kids/
6.贵州省晴隆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报告 - 实用范文网 (6400.net.cn)
7.深化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与发展工作--教育--人民网 (people.com.cn)
8.贵州多举措关爱留守儿童 丰富留守儿童精神生活---中国文明网 (wenming.cn)
9.贵州省晴隆县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报告 - 实用范文网 (6400.net.cn)
10.儿童快乐家园 (cctf.org.cn)福彩圆梦·温暖贵州|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gzstv.com)
11.挑战与机遇: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对策_腾讯新闻 (qq.com)
12.深化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与发展工作--教育--人民网 (people.com.cn)
13.菲律宾:教会为父母在国外工作的儿童提供辅导支援---中国天主教
14.晏志强. 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