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Creating Your Philanthropist Strategy
作者:Kris Putnam-Walkerly
编译/Lynn
*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
世界上有很多类型的慈善家:超高净值捐赠者、各种基金会、500强企业、名人慈善家、家族办公室、名流捐赠圈、致力于参与公益捐赠或志愿活动的普通人等等。和公益组织一样,他们都想改变世界,而且他们寻找的还不是那种绷带式的救急解决方案,他们想要的是变革性的改变、持久的改变。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变革的发生?在过去的20年里,我与数以千计的慈善家交谈过,没有发现一个懒蛋。恰恰相反,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只不过问题是,很多人会把努力和影响混为一谈。
许多充满爱心的慈善家都会被自己的努力所愚弄。他们咬紧牙关,采取行动,但所得结果并不多。因为他们的勇气和行动并没有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很多资助者们(有时候也包括一线公益人)错误地认为,只要他们足够忙碌,他们的“巨大努力”就将改变世界。
有些慈善家的日程表和待办事项清单那是真的忙:理事会会议、员工会议、电话会议、网络研讨会、计划如何开一个会议的会议、商务旅行、要安装的管理软件、要写的报告、要参加的筹款活动、要提出的复盘建议、要及时回复的电子邮件……这些看起来似乎都很重要,毕竟要促进公益项目的运转确实是需要召集理事会成员并回复邮件什么的。但是,在这些事情上耗费的所有精力都一定是物有所值的吗?
我最近与一位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交谈,ta抱怨说,ta和团队将在未来六周时间里重点筹备一个理事会会议,他们将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一切来专门准备这项工作,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理事会搞得简直像是一场盛大表演:理事会希望他们找来外部专家在会议上发言、组织盛大的晚宴,并以图形化、数据化的方式设计演讲材料。不仅如此,每个项目团队还都要提供自理事会上一次会议以来的各种进度更新。
这位负责人其实刚来了两个礼拜,ta的前任离职后,理事会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全国性的高管招聘,基金会的战略规划被搁置了很长时间。在ta到任后,ta最重要的工作是投入足够的时间来发展ta对基金会的愿景,推进和确定战略计划,并领导团队开始实施战略。结果呢,ta现在显然正在忙着带领团队制作会议需要的PPT。理事会喜欢看到这些繁忙的迹象,这些事情倒也真的是需要整个组织不停“努力”,然而事实上——这些努力可能阻碍了他们完成更重要的工作。
为什么我们要把忙碌与生产力或者结果混为一谈?慈善家们忙于研究错误的东西主要有三个原因: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策略;他们有策略但是并没有实施这一策略;他们被最新的趋势分散了注意力,偏离了轨道。
我管这种情况叫做“妄想利他主义”,当然这里说的“妄想”并不是指愚蠢或疯狂。我的意思是,我们正在不必要地阻碍影响的发生,因为我们非要去珍视一些欺骗性和不合逻辑的想法,而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妄想利他主义会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问出错误的问题,走上错误的道路。本文希望为所有站在这个陷阱前的慈善家、资助者和公益人提供一些反思,帮助大家意识到那些可能妨碍影响力发展的错误。
你不知道你想去哪里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你就不可能去做。对于这一点,美国棒球传奇人物尤吉·贝拉的总结最为精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你最终会到达另一个地方。”而知道你想要作为慈善家完成什么的最好方法,就是制定一个明确的慈善策略。让我们来定义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策略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你或者你的组织做出的决策会影响到组织的性质和方向。策略也是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你做出与你的慈善事业目标相一致的决定和选择。将慈善策略划分为制定和实施两个部分是有益的,制定策略意味着确定你想要的未来状态:你希望在这个世界或者你的社区看到什么样的变化?你希望你的组织以什么样的慈善影响而闻名?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慈善家?执行你的策略意味着从你当前的状态(你现在所处的状态)转变到你想要的未来状态,而且是越快越好。
很多时候,慈善家们没有策略。他们还没有确定自己想要的未来状态,所以很难找到通往他们想实现未来的最佳路径。那么在没找到目标的时候,慈善家们又在做什么呢? ——他们非常非常忙,忙着做很多很多事情。他们参加会议、审查立项申请书、设计新的社区倡议、参加会议、与当局交谈、填补空缺职位、进行实地考察、聘请顾问、扫描领域、处理他们的慈善税收问题……他们正在做的这许多事情都不是坏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的各种帮助都很可能帮助了许多人。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围绕一个目标结合起来。他们没有策略,缺乏一个框架来做出影响慈善事业性质和方向的决定,比如“我的时间最重要的用途是什么?”以及“哪些非营利组织最适合实现我的目标?”如果没有这个被称为策略的决策框架,许多公益慈善事业的资助者就会陷入到迟迟无法实现影响力的困境。
——虽然他们肯定忙得不可开交。
你不知道怎么去那里
一旦慈善家们制定了他们的策略并且理解了他们期望的未来状态,实现它应该很容易,对吧?——错。制定策略可能很困难,但更困难的是实施它。策略往往在实施中失败,而不是在制定中失败。
慈善家们犯下的四个错误会导致这种失败。
第一是,领导者(资助者、首席执行官、秘书长或理事长)认为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实施新策略。这里的“每个人”可能意味着你和你的配偶,你的理事会,你的CSR部门,或者你的300名员工。他们或许都参与了计划过程,但他们未必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每次我建议慈善家实施策略前,都会采访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问他们“实施你们新计划的三个首要任务是什么?”结果发现他们居然搞了了几十个“最优先事项”。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原因:很多资助者在实施策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还没有确定为了实施策略而需要在接下来进行的三到四件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如果他们不知道最优先考虑的事情,就不可能知道谁对他们负责,以及他们自己在处理这些事情中的角色是什么。
第三个错误是没有让时间分配与策略优先级保持一致。如果你的首要任务是找出结束流浪汉现象的最佳做法,并找到潜在的非营利组织来支持这一目标,那么你最该花时间做的是什么?那还用说吗,当然就是找出最佳实践并寻找合适的受资助者。但是许多慈善家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忘记运用这种最基本的常识,他们根本不看日程表,也不重新分配自己的时间,相反,他们犯了第四个错误。
第四个错误是,他们在制定策略之前,还在一直做所有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他们走出策略规划会议,回到办公室,打开他们忙碌的日程表,看到所有已经安排好的事情,然后就——继续做下去了。假设你之前从别人建议的基金中获得了许多小额资助,用于支持你所在社区的各种各样的事业,这时你的日程表上多半充满了各种活动。但现在你已经制定了一个新的策略目标(比如决定要重点解决流浪汉问题)。那你就会发现日程表上的那些活动都不能帮助你了解目标问题的最佳解法是什么。可惜这么简单的一个事儿却被大多数人忽视了,他们出于义务或者内疚,继续按部就班地根据旧的日程表工作下去,并为这些“后续工作”花上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直到他们错过所有实施新策略的时机。
一位基金会负责人曾经告诉我,ta预计员工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停止做所有旧的工作,转而采取必要行动来实施他们的新策略,ta还将其称之为“策略过渡年”,以示这种“过渡”的必要性。
让我把话说清楚:你其实真的不需要一年的时间来改变方向。你需要停止做那些不再能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事情,开始做那些能做的事情。
你患有慈善注意力分散症
有些慈善家不仅忙于做无效的事情,有时还会偏离到完全错误的方向。理想情况下,策略是慈善家的北极星,它应该是他们用来确定自己的最高优先事项和前进道路的工具。当新的机会出现在他们的家门口时,他们可以将这些机会与他们的策略进行比较,以确定这些机会是否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如果没有实现目标的策略和计划,好的慈善家可能会遇到两件糟糕的事情:他们会在无意中变得喜新厌旧,或者内部割裂。
首先是喜新厌旧。没有思考,也没有策略,你就在无意中设定了一个被动的方向,即总是对别人的想法、趋势或环境中的威胁做出反应。比如你想和别人“相处融洽”,其他人似乎都在做这件事,你不想因为没有参与而受到批评,于是你就会遵从别人对你的期望也跑去做。你可能本来想要去关注乡村教育,但是在参加完一个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性会议后,就突然决定要围绕这些目标重新组织你的慈善事业,或者挪走一部分资源投入到另一个不熟悉的方向。毕竟,谁能反驳诸如“两性平等”和“清洁水和卫生设施”这样的全球目标呢?当你缺乏对自己的慈善事业目标的清晰度时,这种问题就出现了,你很容易被最新的、引人注目的想法或趋势所吸引。
其次是内部割裂。除了被外部机会分散注意力之外,策略的空心化还可能导致慈善事业在内部被割裂。因为你的团队里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在缺乏策略锚点的状态下,他们会主动提出并进行新的尝试。虽然他们的主动性值得表扬,但他们各自不同的兴趣有可能使你的慈善事业偏离方向,甚至同时往多个方向发力。例如,你资助的组织负责人在度假时了解到一种创新的青年发展方法,他就会建议你去探索这种方法(即使你本来没有为青年发展提供资金的打算),同时你的资助官员又劝说你认为政策倡导很重要,于是你的组织突然就开始要求所有申请人将政策倡导纳入方案。这样的结果就是,你的资源变得四分五裂,最后在哪里也没起作用。
现在,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陷入了妄想利他主义的陷阱,那就停下来好好想想这些问题。制定和实施策略会给你带来清晰的认识,引导你的决策,节省你的时间,帮助你承担风险,并增加你的影响力。如果你真的想带来改变,那就随时随刻记住这句话:“如何捐赠”与“捐赠多少”或者“支持哪些领域”同样重要。
原文来源:
https://ssir.org/books/excerpts/entry/creating_your_philanthropist_strategy
*为保持文章连贯性,编译过程中有删减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