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2020年,全球风险时代中,人类面临着来自新冠肺炎病毒战争、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的重大挑战。
在中国,有一种力量,自愿、无偿、第一时间响应形势需要,参与人类救援,这就是志愿者的力量。
惠泽人“志愿服务指数调研”课题组在持续8年追踪测量本土志愿服务发展状况基础上,经过文献回顾与网络词云调研,盘点2020年中国志愿服务,将其主要特征总结为:共克时艰。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
全文约32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01两千多万志愿者共筑“抗疫志愿精神”
2020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吹响了抗疫志愿者集结号。在人民生命健康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候,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有2251多万名志愿者为疫情防控贡献志愿服务时间7.42亿小时,相当于无偿提供88多万名全日制抗疫工作者。
其中,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报告,截止5月31日,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约389.3亿元,物资约9.9亿件。400万社区工作者和881万注册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战斗中,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
另外还有约1370万名未注册志愿者,包括1300多万名党员志愿者、数以百万计未注册的民间志愿者与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志愿者,也在全国各地参与了当地的抗疫志愿服务,贡献志愿服务时间超过4.52亿小时。
抗疫志愿者主要参与医疗救援、物资捐赠采购与运输、社区和城市疫情防控管理与消杀、专业服务与生活服务等救助,服务地区遍及全国和海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抗疫志愿者在7-8月间,又投入到南方水灾的抗洪救援志愿服务中。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论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同时,他点赞抗疫志愿者:“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1 国务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2020年6月7日。
2 党员志愿者人数来源同上。按照2019年全国15%注册率核算,未注册的党员志愿者约为1105万人。
3 在扣除15%志愿者注册率之后,推算约有未注册志愿者1370万名,参考注册志愿者抗疫志愿服务时间人均33小时计算,未注册的志愿者贡献志愿服务时间超过4.52亿小时。
02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决胜
为期五年的中国脱贫攻坚战,于2020年11月23日,随着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而取得决胜。在这场国家战略行动中,志愿服务显示出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民政部在全国开展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宣传展示活动,调动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展示扎根基层服务的各条扶贫战线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生动实践和工作成效。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扶贫类志愿者超过350万人。
11月22日,共青团中央依托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开展“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项目评选与展示,优化和升级项目标准,用基层经验指导基层实践,加大对优秀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项目的总结、运用和推广。
12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2020年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这项由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承办的研究课题,历时近一年时间征集、调研和评选最佳实践志愿者扶贫案例及其评选标准优化,总结了中国志愿者扶贫的精准、赋能、多样、协作和长效等五大特征。
03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提速
2020年,中国各级政府部委和有关领域,在志愿服务制度化、组织化、标准化、行业化建设方面提速。
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其中对志愿服务法治建设提出:推动和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开展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3月24日,民政部《志愿服务基本术语》等3项行业标准发布实施,12月23日月发布并实施《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管理办法(试行)》。团中央于4月23日在发布《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基本规范》同时,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心手标”)应用场景规范示例2020版》。9月24日,中央文明办三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与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研讨会暨《中国志愿服务研究》首刊仪式,填补了我国志愿服务理论学术类杂志的空白。各地方文明办加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及其志愿服务,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动各省市成立地方志愿服务联合会及其组织化、制度化建设。
在2020年各地方,北京、江苏、广西、广东等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福建宁德等地市,陆续出台或修订当地志愿服务条例,通过立法对志愿服务加以明确和规范,同时也借此加强了对志愿者的权益保障。1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发布《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地方标准。3月31日江苏省苏州市场监管局发布苏州市地方标准《志愿者、志愿服务分类和积分管理指南》。5月20日泉州市标准化研究所发布《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岗位规范体育比赛》行业标准。11月4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社区志愿服务管理规范》等三项省级地方标准。
4 数据来源:民政部官网http://www.mca.gov.cn/article/xw/mtbd/202012/20201200031099.shtml, 2020年12月17日。
04专业组织即兴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险时代中的2020年,对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需求。无论是在2020年的抗疫和抗洪救灾中,还是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与社会服务中,涌现出一大批由专业社会组织、商业专业团队和行业协会社团等组织的专业志愿服务项目,他们应用了专业化组织即兴和现代商业管理技能,跨界联合形成新型、即兴和动态的组织化形态,紧密结合社区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提供即兴和快速迭代的专业服务。他们并不是临时性随意参与,而是基于本专业的常年工作和组织化基础,在社会有需要时瞄准需求所采取的专业化行动。
中国专业志愿力量在2020年以组织即兴、志愿服务项目、事件应急救援、社区治理或某项工作的专业化赋能等方式参与,展示了更加有序和高效的志愿服务。
05科技互联网推动志愿服务大众化
2020年在全球抗疫、人们减少面对面接触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互联网+”技术应用开始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互联网+志愿服务”也促进了广大的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应用互联网平台和工具,使得志愿服务发展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化及精准化。
12月5日百度发布的《2020百度国际志愿者日搜索大数据》显示,近半年“志愿服务”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上涨79%,“国际志愿者日”搜索热度环比上涨53%。疫情期间,“志愿者招募”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搜索热度达近3年来的峰值,民众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阿里“人人3小时公益平台”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7月,平台累计用户达到6919万多人,累计生产公益行动次数给为1.96亿次, 累计产生4216万公益时,入驻公益机构2076个,开展公益服务活动4.38万次。
5 数据来源:阿里公益:《“人人3小时公益平台社会价值白皮书》,内部资料,2020年12月。
06志愿服务三大乱象:滥用、无保障、不认可
2020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以及有关社会发展中,志愿服务需求呈现明显的增长。广大公民的自发参与也远远超越了2008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志愿服务最高参与年。大量机构组织和个人首次参与志愿服务,也出现了更为突出的乱象:志愿者被滥用、缺少必要的保障和认可,由此也对志愿者的权益带来损害。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以每天数百到数千元高薪招募志愿者;或者是无偿使用志愿者开展本单位经营和商业活动。一些志愿者在参与抗疫救灾中缺少医疗安全设施保障和必要的培训,导致志愿者出现人身伤害和死亡事故等。一些自发和未在体制内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没能得到志愿服务的记录与认可。一些媒体不切实际地报道志愿者,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科学和规范认知。
结束语:
2020年,中国志愿者在人类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风险时代里,在与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共克时艰中,自愿奉献个人时间、专业技能、财富资源、爱心情感等无偿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中,他们因志愿精神而团结协作,因专业精神而高效有序,给予新时代中国志愿服务以新的启迪。疫后的中国,能否成为志愿中国、志愿社会,这是抗疫向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