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棋盘一般的居住小区(百度卫星地图)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在这个小区里,粤语并不是第一语言,居民相互之间的交流要么是用家乡方言,要么是用普通话,连坪山本地的客家话都较难听到。
在社区闲逛的长者
在此非常感谢六联社区工作站和福昌居委会的支持,让我们可以进驻到这个小区进行调研,让我们可以更近距离的了解居民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哈哈,我们就在上班呢!”
“你们的工作真好!”
“哈哈,是的是的”
……
认识更加真实的社区
“是不是时间错了?”有伙伴提出,白天大家都要上班,那晚上呢?晚上应该会人多一点吧!
所以,除了白天的社区,我们还要了解晚上的社区。
篮球场的对面,是一个桌球室,里面都是中青年男人,同桌打球的一般是老乡,说着家乡话,或者是朋友,同事。看得出来,这是他们下班后的一种娱乐方式。
考虑到打一盘桌球要耗时蛮多,所以我们就没开桌,于是派发一些宣传单,简单地作些介绍就离开了,希望没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毕竟他们娱乐的时间不多。
球场的侧面是一块小空地,几位大姐在这跳舞,旁边的移动拉杆音响播放着富有节奏的歌曲。她们自娱自乐,也没有跟篮球场的少年产生地盘之争。我过去派发宣传单时,她们很热情欢迎,完全没有网上所说的泼辣固执广场舞大妈个性。
就这样,我们每天都与居民在一起,探索这个小区的各个角落。一个星期下来,我们在小区里走了很多路,差不多完成了一个全程马拉松的距离。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家对居住的环境和卫生状况都十分关注。
既然居民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那应该如何让居民有一个集体性的参与,并且为社区环境带来一点改变呢?为此,我们经过了几番讨论。
靠脚步丈量出来的社区基础地图
如果地图只有A4纸这么大,好像没什么感觉。
我们在想,假如把地图放大到50平米,跟半个篮球场大小相当,将会怎样? 会不会给居民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冲击与沉浸式的体验?
于是,我们就开始发起动员,除了线下招募外,我们还进行了线上宣传,这里特别要提到福昌的老居民通哥,他在居民生活群里为我们的活动“打广告”,迅速吸引了居民报名参与。
线上招募,预设的30个报名名额迅速报满
32对亲子聚集一起,能做什么?50平米的社区地图,是否超乎想象?2019年2月24日下午,主题为“社区参与从认识社区开始”——亲子趣味活动在坪山区六联社区福昌居委会篮球场热闹开展。32对亲子汇聚一堂,共同绘制50平米的社区地图。地图一打开,居民就过来围观了,这比其他的动员方式更管用。

地图打开的一瞬间,大家眼里充满惊喜
福昌居委辖区共计楼栋267栋,社区商铺近百家,为了筹备好此次活动,社工前期在社区进行了近2个月的社区调研、社区访谈及地图绘制,在活动当天为居民展示了一幅50平米的社区基础地图。
为收集社区资源、促进居民交流、挖掘社区积极分子,本次社区地图绘制活动以任务制为原则,通过让参加者体验亲子互动、社区历奇、门店信息收集、手绘社区地图四个阶段,实现亲子沟通、社会实践以及社区资源收集。

活动伊始,工作员通过参与式“剪刀石头布”调动了在场32个家庭,共80余人的积极性,推高现在活动气氛。

当参加者在50平米的社区地图上填充颜色时,吸引了不少未报名的居民前来询问和参与。
不少参与者发挥想象、脑洞大开,在社区地图上增添了很多社区设施的畅想,有的增加绿化、有的增加公共设施、有的在居住楼栋中画上“一家人”。
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参与活动的小朋友都很有爱护我们这幅巨型地图,上地图绘制前,自己就把鞋子脱了,还邀请其他小朋友脱鞋进去一起画地图。
当尺寸放大,视野变大了,问题就变小了。而且我们还有趣地发现,本次活动成年人的参与度也非常高,特别惊喜的是有很多爸爸参与其中。所以,当“玩具”足够大时,“大朋友”也是会参与的。
通过入驻社区的这几个月里,社工不断走访社区工作站、辖区居委会,积极与居民建立关系,增加面对面交谈的机会,直接倾听了解居民的想法和需求,发现大家从原先的围观吐槽状态转变为积极投入并愿意一同行动。
来自本社区的义工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本次活动后的意见反馈及活动现场的意见收集,社工发现该社区居民更关注生活环境及亲子关系,但由于日常工作的原因,只能抽出周日时间参加。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社工将继续结合社区居民的参与时间,按计划,深入开展探索工作。
共筑坪山城,共圆坪山梦—参与式社区环境治理探索项目由深圳市坪山区政法委资助,并指导开展,主要是在坪山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平台下,探索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社区治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