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的MDI工厂、500万吨年产能的钢铁厂、千万吨年产能的炼油厂齐聚库区“天灵盖”,巨大化工产业园正在热建;
巴斯夫重庆MDI项目引爆民间环保忧虑,尚待发改委批准,将成为库区化工带投资风向标。
三峡库区两岸,是跌宕起伏的巴东丘陵。在这片连绵不绝的背景中,一块仿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般大小的空地占据了重庆长寿区晏家镇白石村,“MDI一体化项目现场”指示牌宣告,全球最大的MDI工厂将诞生在这里。村民口口相传,德国的巴斯夫要来了。
重庆巴斯夫的背后,是长江三峡库区隐隐燃起的化工投资热缩影,除了巴斯夫,还有中石油、重钢集团等化工巨头即将落户库区。没有人知道5年之后的长江会变成什么样。
而长江成库后的环境问题,一直为各界关注。本月中旬,记者至三峡库区沿线采访,发现就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广阔的长江腹地因为丰沛的水资源,正在成为化工投资的新一轮热点。此次巴斯夫项目能否顺利引进,将成为三峡库区化工产业投资的风向标。
重化工移民
白石村村民正在络绎不绝搬离原来的村庄,1300多人的村庄目前只剩下200人;按照规划,这里即将变成来自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的厂房
巴斯夫是来自德国路德维希港的化工巨头,它的产品从农药到特殊塑料。在中国,巴斯夫的工厂遍布上海、南京、广州、吉林。重庆MDI是巴斯夫瞄准中国西部市场的生产基地。
MDI的化学名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它是合成聚氨酯的原料。聚氨酯的简写叫PU,它是都市女性几乎人手一个皮包的原料,也是户外旅行者登山鞋底的原料。
巴斯夫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关志华曾经这样解释选址重庆的原因:重庆拥有生产PU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而且,重庆发展建筑和汽车行业潜力巨大,销售前景看好。
于是,长寿区晏家镇白石村,这个紧靠着三峡库区的村庄,它的命运即将和这个跨国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
白石村此前是个地道的农业村,现在,仍不时有河鸥在田野上空掠过。按照规划,这里即将变成世界五百强的厂房。白石村村民将变成重化工移民,他们正在络绎不绝搬离原来的村庄,崭新的搬迁安置房一片片矗立在长江岸边。
现代的物流系统正在筹建,未来的长寿工业园区火车站就选址在巴斯夫背后。一些村民遗憾地说,如果不搬走,以后可以从这里坐火车去上海。
白石村老支书胡全友摆开小板凳,坐在村口和村民唠家常。他说,“发展啊,老的不如新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年哪里有我们发展这么快”?
胡全友掰着指头数,两年前,巴斯夫一期平整土地的时候,有8个生产队进了城;修二期,有13个生产队进了城。白石村有1300多村民,现在搬了1100多人进城,只剩下200人。等巴斯夫项目建成运行后,包括胡全友在内的200人也要全部进城。
进城后的生活还未知,但工厂可能带来的好处令人向往。“那些有工厂的地方,石盘、渡口,肥得很”,胡全友说,“村主任、支书个个开上了高级小车”。
然而,就业机会并不会向年龄偏大和技术缺乏的村民倾斜。要进入这些现代化工厂,还有重重障碍。
虽然不能直接进厂,但巴斯夫将带动的上下游就业依然不容小觑,按照2007年平整场地时重庆市政府和巴斯夫公布的日程表,这个全球最大的MDI基地,将在2012年投产,届时将形成年产值500亿元人民币的天然气化工集群,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库区25万人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