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托起金凤舞——促进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政策建议书
来源:作者惠寄
作者:南宁市苗圃行动华光女子高中
2009-10-15
668

        一年来,在加拿大公民社会项目的支持资助下,南宁市苗圃行动华光女子高中(前身“广西南宁华光女子中学”)课题组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县尤其是春蕾计划发源地——融水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贫困乡女童教育情况的田野调查与抽样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女童教育状况较以往尽管有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少数民族贫困女童没有机会升入高中的状况尤其糟糕。

 

         赋教育以社会性别视角,不难发现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仅仅满足于加大力度“两免一补”,让少数民族贫困女童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用国家穷、人口大国教育投入少、高中非义务教育等等理由推卸责任,忽略教育手段落实性别平等的重要议题,决不应该是每个公民等闲视之的公共领域死角。

 

 

        在课题组前后两次发放并有效回收的抽样调查问卷中,主要反映出的教育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有关决策部门对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议题仍然存在性别盲点,对城镇女童与乡村少数民族女童的具体教育状况欠性别分析。特别是在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中,少数民族贫困女童处于最劣势的弱势群体地位。

 

 

         2006年1月和11月,课题组两次抽取了南宁、柳州、融水三地五所有助学项目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一共有来自广西62个县市(其中26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和3个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乡)的861名在校少数民族贫困女童接受了调查。其中原广西南宁女子中学、现更名为南宁市苗圃行动华光女子高中的少数民族贫困女童226人(26.25%),广西希望高中少数民族贫困女童79人(9.18%),柳州实验女子高中少数民族贫困女童263人(30.55%),融水民族中学少数民族贫困女童168人(19.51%),融水保桓中学少数民族贫困女童125人(14.52%)。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接受调查的少数民族贫困女童中,高中生538人,占到62.48%; 初中生323人,占到37.52%,全部是不同程度获得社会善款捐助读书的贫困女童。

 

 

         接受调查的少数民族贫困女童来自广西9个不同的民族,有783人父母皆为农民,高达90.95%;其民族具体的分布情况为:壮族351人(41%),苗族157人(18%),高山汉族169人(20%),侗族111人(12%),瑶族40人(5%),水族5人(1%),仫佬族4人(1%),毛南族4人(1%),彝族1人(1%)。

 

 

\"\"

 

 

因本文较长,阅读全文请点击下载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