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合公益基金会(ECO FOUNDATION GLOBAL,简称“EFG”)是经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性、国际化公益基金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绿色经济”这个21世纪人类最迫切关注的主题,坚持扎根中国、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创新发展。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和理事会的领导下,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组织等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工作关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广泛的专家资源网络和合作资源平台,已成为国内在本领域影响力大并快速发展的组织。
EFG的工作领域涉及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滨海生态环境修复、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参与的重点项目包括:策划筹备国家级、国际性高端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与国际鸟盟(BLI)联合组建全球滨海论坛创新型国际机构;先后参与可可西里、梵净山、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黄果树-屯堡等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管理;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伦敦动物学会(ZSL)等共同撰写并发布《长臂猿保护案例》报告等。
未来,EFG将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为己任,努力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如果你对联合国机构、国际生态环境组织这样的世界舞台深深向往,如果你愿意在滨海湿地、热带雨林、世界自然遗产地谱写心中的“诗和远方”……在天合,你不仅有机会实现心中的憧憬。而且,还能够获得在国际化高端平台的职业生涯体验:
1、全球视野:参与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接触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前沿思想和智慧;
2、培养领导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组织、计划性,收获可持续发展类项目管理经验;
3、跨界宽广的行业资源: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带领下,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国际会议,为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而奋斗;
也许,你需要一个这样的工作机会,不单单意味着你的职业履历将更加亮眼,更使你因与世界和自然相拥而富足、充实。只要你愿抓住机会,一切皆有可能!
保护地战略副总监(1人)
岗位职责:
1. 负责对保护地领域长期的项目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帮助建立保护地领域的管理办法、科学评估体系和技术支持能力,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院校等机构发展关键合作伙伴关系,以确定和解决政策落实、体系建设和技术应用问题,并广泛交流解决方案和最佳做法。
2. 推动保护地项目国际标准的引入和世界级认证的申报工作,包括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等。
3. 开发创新的科学方法、工具和框架,以满足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让多方利益相关者支持系统性变革工作,并与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制定解决方案,包括开展项目设计、管理、执行,制定研究报告、申报材料等,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与按期完成。
4. 管理项目以满足结果、中间结果、预算、可交付成果、时间表和责任的要求。在控制成本和管理预算的同时,建立并维护项目的最佳绩效标准。
任职资格:
1. 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2. 5年及以上保护地管理、生态保护、物种保护等相关领域实践经验,或同等教育和经验组合,并至少有3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
3. 具有制定和实施保护地项目战略和工作计划的经验,包括实地项目等;
4. 优秀的战略思维和概念表达能力;
5. 了解保护地、保护区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现行政策、趋势和做法,了解保护地的科学体系设置、应用方法和标准,尤其是国家公园、世界遗产、绿色名录等,并具有完整项目管理周期的实践经验;
6.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内外合作方共同推动目标的达成;
7. 较强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包括通过书面、口语和图形方式进行清晰的沟通。
符合以下条件者,优先聘用:
A)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滨海湿地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等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或接受过专项培训;
B)能够熟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等相关技术应用软件,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议题有深入了解;
C)在相关领域拥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人脉网络和资源。
其他综合要求:
1.将投身于可持续发展公益事业作为自身长远职业规划目标;
2.对基金会所从事的事业和发展目标有奉献的热情和使命感;
3.富有开拓性,协调应变能力强,心态豁达;
4.具有很强的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有主人翁意识;
5.善于听取他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并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6.能够适应弹性工作安排。
如对岗位有意向,请将简历投递至HR2022@efglobal.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