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洋洋妈妈
大家好,我是洋洋妈妈。时光荏苒,23载如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经工作一年多了。这23年,说起来只是一瞬,其中多少曲折与坎坷,又岂是外人所能说道。如今,我想借助星希望这个平台,把我跟我儿子的故事诉于你听。倘若能给予一点帮助,也算是不枉费我走的这些弯路。在你驻足不前时,也能想起,我在这条路上曾撒过的血与泪。
缺失的性教育,令人抓狂的青春期
是否要进行性教育?
洋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他的身体明显发生了变化,喉结突出,嗓音也变粗,最令我惊讶的是他没有保护身体隐私部位的概念。
记得当时我和洋爸在2006年带孩子去北京儿童医院检查,在北京住了一个月,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医生让给洋做24小时动态脑电图,当时住院了。晚上洋去洗涑,我跟随他一起。盥洗室里当时有几个人,有男有女,洋拿着一个盆接水,突然他把生殖器拿出来洗,我马上过去制止。我异常尴尬而他若无其事。
于是赶紧给孩子做这方面的知识科普,教导他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然后我实时跟进,再后来没有发生过公众场合这个现象。
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害羞、难为情,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事情做父母的跟他们讲,总比以后外人训斥他们来得好。
孩子青春期敏感怎么办?
对于青春期我一点没有准备就突然来了,惊慌失措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洋爸常年不在家里,我不知道要怎么给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那个时期的洋每天都在焦虑,他会觉得天要塌下来,每天会问我N遍这个问题,他不能看动物世界里面的弱小动物被猎食者吃掉的画面,会恐惧捂住眼睛的让我们马上关掉电视。他不能看花儿枯萎,不能看蝴蝶繁衍的过程。走过楼房的时候也会离的远远地,说担心楼房倒了砸到他...
还有一系列的问题,他不能看冰箱里那个鸽子的三维图标,会很恐惧的大声尖叫跑开,即使离得很远也依然恐惧,不能听到同学打响指的声音,听到就会愤怒的摔物品并大声喊叫,当时他们学校是旱厕,他每次去厕所都要用衣服把鼻子,嘴都盖住才可以进去,他不能让人触碰他的身体,不让别人给他搓澡。尤其是肩膀和脖子的部位,胸口也不能碰。
通过后来的学习我知道洋的感知觉是严重的异常,比如他在小时候不能洗淋浴,不能理发,他的恐高,他的睡眠不好都跟这相关。
于是我给他按摩,做听觉的脱敏,对于恐高我们后来也做了很多的干预,这些情况现在有很大的改善。
如何兼顾孩子的学业问题?
当医生给出自闭症的诊断时我是蒙的,手里拿着看不懂的一些数据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疾病。医生告诉我孩子已经大了,干预都是针对小龄的。自己去买几本书带回去学习教导孩子吧。
回到家里我买了几本青春期的书籍给儿子看,做科普,也在网上请教老师和专家,和各地的星爸星妈们交流心得体会,总算比较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洋考取了高中之后我以为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可是没想到还有更严峻的考验在等着我们。
刚开学时洋的状态很好,每天上课认真听讲,你会看到他的书上记了很多笔记。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由于经常有一些同学跟洋发生各种状况,他们知道洋怕打响指就故意弄出这个声音来激怒他,觉得这样很好玩。当然洋的反应也是过激的,后来这种现象多次发生严重影响到洋的情绪,洋会摔手机,头撞墙等激烈的反应。我们选择了休学。
整整一年半的时间是在家里自学高中的课程,我买的教材同步的视频教学,每天上午按照课程表来学习,下午去游泳,滑旱冰,骑车,打球,晚上散步,下棋。还会出去旅行。每天的生活很规律,也会带洋去见我的朋友。逐渐的洋的情绪稳定了,心情愈来愈好。在高考时洋刚好到了二本线分数,读了大学。
头疼的餐桌礼仪
前年冬天,台湾的一个老师带着2个心智障碍的孩子来北京给家长做指导,我有幸跟老师同住在一个家长的家中,当时对我触动非常大:早就听说台湾人很礼貌,没有想到他们的特殊孩子都如此有教养,懂规矩,反观洋有时见面不跟人打招呼,很没有礼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带一个19岁智障男孩和一个8岁低口语的自闭症男孩跟大家聚餐。那2个孩子非常有礼貌,就餐时安静的坐在老师和妈妈身旁,菜品不转到自己面前不夹菜。就餐时细嚼慢咽,十分得体,吃完饭就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候。
而洋洋进去就坐到了主宾的位置,被老师告知这后才坐到里面去。吃饭时洋喜欢的菜就不停的去吃,完全不顾其他人。期间大声地呼叫服务员给他拿饮料。我当时真的是非常尴尬,出门之前都交代过要怎么做,到了饭桌上就都忘了。
老师指出这是有家长请老师吃饭,大家都是作陪,不可以大声呼喊服务员添饮品,需要征求主人的同意。每个菜只有转到自己面前才可以夹,别人在夹菜时要等待,每种菜都尝一口,最喜欢吃的菜也不能夹取超过3次,然后让我坐在洋身边监督。
记得洋当时勃然大怒,以前都是他想吃什么就吃个够,现在怎么还受管制?他无法接受。老师说如果你不接受你可以自己出去点餐,这个饭你不能吃。由于洋是吃货,所以他就服从了。
老师跟我讲这个孩子能力好,但是如果他的行为不让大家接受,将来很难融入社会。餐桌礼仪是我们社会人都要遵守的,所以这些天必须高频的介入。我们这些家长每天中午,晚上都在一起聚餐,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老师专门指导我要怎么一点点规范他,其他家长配合我。
如何进行餐桌礼仪的训练?
第二天晚上选了洋最爱的火锅,然后老师规定洋跟台湾的大男孩坐一起,吃饭节奏要跟他同步。洋吃饭是非常快的,而那个男孩吃得很慢,洋洋着急要吃,不断地要往自己的碗里夹肉,但被我制止,我说他吃的够多了,其他人还没有吃完。结果洋大喊不公平,为什么别人都在吃不让他吃?周围的人都来看我,我的做法是带他马上离开,不可以再继续吃。
当时我羞愧地真想挖个洞钻到地下去,我的儿子怎么会这样没有教养呢?这个问题跟自闭症无关,是我的管教方式有问题。记得吃饭时一个人夸奖台湾的那个大男孩真懂事。同样是特殊孩子,行为举止完全不同。当时我决心一定要把这个行为干预好。
接下来几天在其他几个妈妈的支持帮助下,每天都给洋一点吃饭时的要求,吃饭中途去卫生间要跟大家打招呼,吃完饭安静地等待大家,不可以在地上来回走动。菜品上来先让长辈吃然后自己再吃等等。经过9天高强度的干预,餐桌礼仪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就餐很有礼貌了。
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洋上小学时,他看见别人的缺点就直接指出来,而当有人指出他的缺点时他却不承认。最要命的是他只盯住别人的缺点看,不看别人的优点,所以他跟同学的关系一直都不好。
同样的,大学住校,洋也经常跟同学闹得不愉快。
原来他一直住在家里很少去别人家做客,大学要求住校,而他说话声音有点大,开关门时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道,经常发出很大的响声。洋多年习惯于早上6点准时起床,洗漱后吃早餐,同学们睡到7点多不吃饭直接上课。这样就对同学有干扰了。而他自己却意识不到,所以跟同学经常有矛盾,我经常需要去学校帮助处理。
洋一直没有朋友,当他看到一个寝室的同学都有好朋友,于是他也萌发了交朋友的想法。可是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要交朋友,哪些人适合做你的朋友。他当时觉得同寝室的一个男生不错,于是经常会找人家聊天。但是他不明白要看对方的反应,他很少注意别人的表情。也不会看时机适不适合。人家正在打游戏他过去聊天肯定不理他,于是他非常生气质问对方,让对方哭笑不得。最后同学拒绝跟他讲话,洋跟我抱怨:为什么同学不理他?
我告诉他交朋友是双方都要有意愿的,不是单方行为。想要交到朋友就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不去挑剔指责别人,多欣赏、包容别人。
如何改善孩子的人际交往?
要考虑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力,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我一直在反省,为什么洋有这些问题?是从我和爸爸相处模式学来的。我和洋爸经常互相指责,挑剔别人,做不好事情就给自己找借口.
在洋语言对话能力弱的时候,我教会他的是学习为自己辩解,而没有学会倾听。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个同学跟洋发生了争执,洋非常愤怒。我去学校了解情况后发现对方说的话并没有针对洋,也没有恶意,同样的话换个人说洋就不生气。我问原因,洋也说不明白。我继续问:“这个人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跟那个人相似?”洋答:“爸爸。”平时他跟爸爸相处得很不愉快,因为爸爸总是指责他。当这个同学碰巧跟爸爸的说话方式相同时,洋对他就有敌对情绪。
最后几点建议
学会感恩
别人帮助了我们,要感恩,要真诚的表示感谢。
因为对方没有义务这样做,完全是出于爱心。
洋开始不明白这点,他觉得自己有需求,别人就应该来帮助他。对方帮助了他,他也没有及时地表示感谢,会让帮助过他的人心里不是很舒服。虽然我们的孩子是特殊孩子,但是感恩之心一定要有。
我记得洋第一份工作要离开时,他的组长就对他说过这样的话:“当别人给你帮助时,你要回馈给对方你的感受,这样对方下次更愿意去帮助你。”
静心沉气,学而致用
洋洋性情比较急躁,时长爱抱怨。我带他去参加台湾慈济的佛教共修。通过每周一次2多小时的主讲人的导读与讲解,大家参与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洋洋明显的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他也能静下心来认真的聆听,后来他在每次学习之后都积极发言跟大家分享。发现他很喜欢这样的共修。
在生活中也要学会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起来,比如赞美别人、欣赏别人,不当面点评别人的做法。这些对于他来说是非常大的进步,也是走进社会与人和睦相处的必要条件。
学习跟他人相处,关心他人
想要融入社会,首先要学习与人相处。先跟家里相处,比如跟如何爸爸和睦相处,尊重爸爸,说话语气、表情、动作我都跟他进行了演练,让他了解原来这样的方式别人是喜欢的。
关心爸爸,爸爸身体不好,在他口渴时给他倒杯水,给他做喜欢吃的菜饭,陪爸爸看一会电视,陪他聊天。
爸爸吩咐做的事马上去做,爸爸说的话不去顶嘴反驳,现在的洋跟爸爸的关系已经缓和很多了。
做到这些后出去找工作就会容易很多,与人相处也会轻松、愉快。我们做家长的心态也平静了,接纳我们孩子的差异,带着他一起去参加社会活动,把社会给他的爱回馈给社会。
我们参加了演讲俱乐部,那是一个肢残朋友们组织的,每次活动洋会帮忙推轮椅,帮助接人。还会担任一些会议的职务。大家对他表示感谢时他都很自豪。洋的绘画不错,他捐助过几幅作品参与义卖,帮助需要的人。这样他自己也很快乐。
无论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学会接纳,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远离浮躁。爱家人,爱朋友,学会感恩,给孩子树立榜样,星星的家庭也一样可以生活地很幸福!

儿童自闭症治疗https://www.xingxiwang.net
孤独症治疗https://www.xingxiwang.net
自闭症康复https://www.xingxiwang.net
北京星希望儿童孤独症治疗康复专业机构
孩子发育迟缓等问题免费一对一专家免费指导微信:xxwjy007
线上免费测评:https://assess.xingxiwang.com/?pid=5&from=NGO


